临朐县朐山医院 山东潍坊 262600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和红光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1.4±1.4)d,低于对照组的(16.7±2.5)d;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2%,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采用红光治疗能够有效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加快切口愈合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脂肪液化是指患者手术后切口或者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敷料上有黄色渗液等,且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的现象,是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影响因子。造成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手术患者本身皮下脂肪含量高为其发生创造了基本条件。另一类是因为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术中止血不彻底等手术原因也容易导致伤口脂肪液化。一旦术后发生脂肪液化就增加了伤口感染的机会,严重影响伤口的愈合时间和恢复效果,随着妇产科手术的逐年增加,加上手术患者肥胖指数的上升,伤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1]。为了更好的治疗伤口脂肪液化,对传统方法治疗与红光照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8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观察组32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6.7岁,行剖宫产术26例,子宫切除术6例。对照组32例患者,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5.4岁,行剖宫产术21例,子宫切除术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手术后患者切口均有淡黄色油状渗出物及血性渗出物,渗液中含有脂肪滴,切口外观未见明显红肿,部分患者可见有硬性结节,实验室检查渗出物细菌培养为阴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腹部渗出液引流,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渗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处,并用无菌碘伏条外敷伤口,每日换药2次。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充分挤出渗出物物,用无菌纱布覆盖切口,红光照射,30/次,2次/d。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5d后,切口愈合情况达到甲级愈合标准;有效:治疗5d后,切口愈合情况良好,但仍需继续换药治疗;无效:治疗5d后,切口未愈合,仍有淡黄色油状渗出物及血性渗出物。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1.4±1.4)d,低于对照组的(16.7±2.5)d,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切口脂肪液化是妇科腹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肥胖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原因。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增加,增加了手术难度,加之术中操作对脂肪组织的损伤和破坏,使脂肪组织发生缺血及无菌性坏死,导致渗液产生,从而影响到了术后伤口的愈合。此外,本次研究发现多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低下,当再生机制受到破坏时,抵抗力和修复能力进一步降低,增加了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愈合力受到影响。
本研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红光治疗,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1.4±1.4)d,低于对照组的(16.7±2.5)d,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9%,这一数据略高于李银环的研究结果(96.25%),且治疗后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红光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术后切口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切口愈合,适宜用于肥胖患者。
综上所述,影响妇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降低妇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树立无菌操作意识,术前积极治疗高危人群的原发病,术中操作应仔细,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以避免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红光治疗能够有效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加快切口愈合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青.血竭大黄散治疗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及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9):857~858
[2]黄惠源.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8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6):1997~1998
[3]刘新民,主编.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6,121~122李杰.黄芪注射液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9例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7;7(6):554
[4]朱建昌,张波.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35~36申彦杰,杨奕梅,曹良杰.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9):72,90
[5]赵志鸿,白志刚,王玉芳,等.皮下置管负压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脂肪液化前瞻性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10):1080~1083
[6]杨宗梅,谢桂芝,付宏.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原因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9):29~30
[7]周亚东,刘晓晨,豆发福,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处理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9):749~751
[8]李银环.微波法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0例的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1;20(3):310~311
论文作者:吴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切口论文; 脂肪论文; 患者论文; 腹部论文; 手术论文; 红光论文; 术后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