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作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切实确定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许多学生不喜欢语文,问其原因,多数还是不喜欢语文中的作文。其实分析一下学生怕习作的原因,主要有这样的一些方面:
1.学生读的好作品少,一流作品少,缺少积累。
2.命题作文多,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
3.小学生被条件所限制,生活单调枯燥,见识面窄,面对作文真的是无话可说。
而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便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我在日常教学中便作了一些探索: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精彩段落。
二、多阅读优秀范文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而心理学认为,原型启发是顺利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或改革,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鲁班发明锯子受到小草的启示,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人类发明飞机是从蜻蜓飞行中得到发明创造的灵感等等。可见,优秀范文也可以为学生习作的创造性想象注入无穷无尽的活力,就像一位作家不是横空出世,也同样是“饱读经书”后来才成为作家。所以,离开优秀范文,离开原型,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也会枯竭。
其次,创造性想象需要丰富的表象作为基础。头脑中的表象愈丰富,提供创造性想象的空间也就愈广阔。服装设计师、建筑师、画家都需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头脑中才会有形形色色的表象,创作时才会游刃有余。同样,学生的优秀习作也需要丰富的表象,优秀范文习作的生动、具体、新颖一直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成为最有生命力、最能激发创造性想象的优质表象,学生创作优秀习作就有了活水源头,想象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反之,要是没有优秀范文习作的积累和优质表象,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将成为无本之木、无米之炊。
再次,在许多学生的头脑中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只是说说而已的空洞抽象的事物,其实优秀的习作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一旦能熟练掌握运用就是一种熟能生巧的写作技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写作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只要按教师定向指导、学生练习、反馈强化等步骤有序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切不可操之过急。
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优秀范文片段描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自身应该注意对优秀习作的积累和消化。怎样才能积累更多的优秀习作范例?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涉猎的范围广泛,不仅可以从教科书中积累好词好句,还可以从生活中去积累,如作文选、报纸杂志、电视都有许多值得吸收积累的好词好句。为了及时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消化,可以让学生把优美的句子、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己的读书手册中,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模仿写上一段习作片段,制成卡片,并且做到时时去翻阅。要写作前,有针对性地看看相关的描写,这样时间久了,用得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成为自己头脑中的东西。
2.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习作,为学生提高写作技巧打下坚实基础。回顾我们小学教师平时作文教学历程可以发现:这一次训练是什么样的习作,如《记暑假中的一件事》,教师就让学生查看有关的作文选,没有做系统的准备,让学生简单地模仿,忽视了触类旁通的创造性阅读,忽视了让学生模仿创造。作文竞赛时更是把学生习作当成了手术台,教师成了习作的主宰者,这种连主题思想都由教师预设好了,而且全文经过手术后充满了政治的、道德的、教化的味道,学生的童真、童趣就在教师手中被抹杀了。要让学生成为作文小能手,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和积累优秀例文,不偏不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心灵深处的语言。
三、从生活中积累经验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因此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学生在描写四季时,常常按照所接触到的文章经验来写,千篇一律地写成“春天的新枝,夏天的骄阳,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这些和我们周围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还有,河里什么时候涨水了、各种花儿开在什么季节、平常能看到什么鸟儿等等,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这些除了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从课本中学到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河流山川、花草树木,并作好详细的记载,定期交流。学生有了这些经验,才不会在习作时信口开河、张冠李戴。
四、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洋溢着真挚情感的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感悟这些感情,培养他们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积累范文的自觉动机。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其次,要从实践中引导学生去体会积累的好处,利用学生的心理,组织学生优秀习作范例,选择一些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习作,如比较有特色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让学生去品味,让学生去举一反三,把积累变成创新的源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督促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每个人都有惰性,特别是小学生,经常会不自觉地遗忘,没有督促,明知有意义的事也会轻易放弃。为此,教师可采用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规定每位学生收集若干优秀习作,每个星期进行检查、批阅,既强化又鼓励。这样持之以恒、反复训练,积累就将成为大部分学生的自觉行为。
3.摆正优秀习作范例的地位。任何事物都存在利与弊,对于相对偏僻农村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范例是拓宽知识所不可缺少的。如:范例中描写到公园、动物园的景物,学生看了自然对公园、动物园有所认识。然而,有些学生会不自觉受到范文的影响,会去简单地模仿甚至抄袭、教师要及时发现,加以引导。范例是学生走入习作之门的指引,要建立“摘抄——模仿——创作”的过程。对于好的学生,要求要高一些;对于一些习作“困难户”,教师要时时关注,以免学生陷入无范文无法习作的尴尬局面。
五、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我们一方面要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
总之,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机会和参与时间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论文作者:林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习作论文; 学生论文; 优秀论文; 表象论文; 教师论文; 创造性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