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协同决策(CDM)系统发展前景的研究论文_周敏

民航协同决策(CDM)系统发展前景的研究论文_周敏

摘要:探讨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发展前景,能够有效降低航班延误的发生概率,对促进航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国外发展前景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论述了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国内发展前景,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民航协同决策系统;CTOT;航班延误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民航业呈现了迅猛的发展趋势,如何降低航班延误现象成为国内外民航公司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民航协同决策系统在航空公司营运平台中的应用,能够在机场、航空公司和空管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进行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确保航行的安全性和准时性。因此,探讨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国外发展前景

民航协同决策系统是基于联合运作理念指导下产生的,通过对机场、航空公司和空管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共享平台,为各方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民航协同决策系统最早诞生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是最早应用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国家。由于当时美国的民航流量较大,仅仅依靠扩建机场无法充分满足社会民众的出行需求,会导致空中交通拥堵现象发生,因此,只能通过应用民航协同决策系统,实现对上述问题的解决[1]。

例如,1994年4月,美国控制交通管制指挥中心与航空公司举行了联合实验,测试了民航协同决策系统改进后的效果,不同机场的试验结果显示,航班的总延误率降低了10%-30%。1994年8月,美国在航空公司中对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应用民航协同决策系统后与应用民航协同决策系统前相比,航空公司飞机的延误率下降了10%-40%,表明采用民航协同决策系统能够有效降低飞机延误事件的发生概率。1996年3月,美国空管部门成立了通信部门,能够实现决策数据的实时共享,并成立协同航路工作组和管制部门,负责协调飞机起飞掐的飞行航路,有效确保了飞机航行的安全性,促进了民航协同决策系统效率的最大化。1996年10月,美国航空公司为了测试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应用效果,首次应用了飞行进度监视。1997年2月,通信工作组设计了AOCnet,并吸引了7个航空公司加入,截止1997年10月,通信工作组实现了对国家空域状态信息的确认,并将整合后的国家空域状态信息加入AOCnet中。1998年1月,增强型地面等待程序开始启动,并在纽瓦克和旧金山机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航班的延误率降低了52%。1998年9月,民航协同决策系统被应用到包括圣路易斯机场和拉洼地机场在内的多个机场。

现阶段,民航协同决策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民航机场,能够为航空公司、机场以及空管提供航班的态势,为三方的交流搭建平台,有效降低了航班的延误概率。同样的,20世纪九十年代,欧洲的航空量迅速上升,导致欧洲的各大机场面临着机场容量过小的挑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常识,于2004年形成了完善的民航协同决策机制,随后,欧洲开始重手研发民航协同决策系统,并于2007年投入使用。例如,法兰克福机场和西斯罗机场自从使用了民航协同决策系统,航班的延误概率分别下降了25%-40%。民航协同决策系统在欧洲各机场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航班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有效降低了航班的延误概率,能够推升旅客的服务质量。2007年后,民航协同决策系统在日本、韩国和加拿大得到了普遍应用和大力推广[2]。

2、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国内发展前景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研究相对较晚。2007年,我国的部分机场陆续引进了民航协同决策系统,并开展对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研究活动。由于我国机场存在独立运行和系统权限不明确的问题,因而在引进民航协同决策系统时,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发展经验,研制符合我国航空业发展特点的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目前,我国民航局已经发布建设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相关文件。例如,2012年,国家民航局下发了《民航局关于减少航空器关舱门后低面长时间等待相关问题的措施》,规定旅客吞吐量大于1000万的机场应建设民航协同决策系统,并于2013年6月底投入使用。截至目前,我国的华北民航管理局、西南民航管理局、中南民航管理局和华东民航均开始研发民航协同决策系统。本文以民航协同决策系统在华东地区机场的应用为例,阐述民航协同决策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2013年12月,上海流量室全面接管了空管中心的离港工作,并采用二级运行模式,由上海流量管理室负责上海管制空域的放行和江浙机场的时刻预发布。由低空区域的FMP负责其所管制区域的放行和时刻预发布。2014年3月-9月,杭州机场和南京机场分别采用了民航协同决策系统。民航协同决策系统在华东地区的应用结果显示,各个机场的3分钟误差执行率均大于80%,且个别机场的3分钟误差执行率达到了90%以上。

华东地区的民航协同决策系统主要构成模块为塔台电子进程单、飞行计划和协同决策。在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机场、空管和航空公司是决策的主力军。针对机场而言,应及时提供航空器的跑道使用信息和桥位信息、航空器运行状态信息、登机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上客和撤廊桥信息。针对航空公司而言,应提前2.5h提交FPL,并确认航空器的机型和型号信息。针对空管而言,应及时拍发FPL电报,确认跑道的使用情况,明确CTOT符合率。

结论: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民航协同决策系统在民航界的应用过程中,能够为空管、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降低航班延误的概率,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因此,在民航公司和机场的运用过程中,应加强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宇昊,郑志敏.民航协同决策系统的实现与管制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5:16-17.

[2]刘馨阳,李毅.协同决策起飞排序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6,2512:53-59.

论文作者:周敏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  ;  ;  ;  ;  ;  ;  ;  

民航协同决策(CDM)系统发展前景的研究论文_周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