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TGF-βⅡ型受体基因治疗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可溶性TGF-βⅡ型受体基因治疗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徐勤[1]2004年在《可溶性TGF-βⅡ型受体基因治疗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观察可溶性TGF-β Ⅱ型受体真核表达质粒肌肉注射后对放射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血清TGF-β_1水平、肺组织病理学等改变,探讨其抗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探索放射性肺纤维化体内基因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SD雄性大鼠共3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6);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组(n=10):~(60)Co γ射线单次照射全胸;空质粒对照组(n=10):~(60)Co γ射线单次照射全胸,于照射后第10周始,肌肉注射空质粒(50 μg/鼠),隔周一次,共3次;sTβR-Ⅱ质粒治疗组(n=10):~(60)Co γ射线单次照射全胸,于照射后第10周始,肌肉注射sTβR-Ⅱ质粒(50 μg/鼠),隔周一次,共3次。末次治疗1周后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清sTβR-Ⅱ水平,并通过~3H-TdR掺入法检测sTβR-Ⅱ中和TGF-β_1对CCL-64细胞的抑制作用。照射后第14周处死大鼠,测定血清TGF-β_1浓度。取大鼠肺组织,10%甲醇固定右肺上叶,HE常规染色和天狼猩红胶原染色,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同时取左肺上叶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左下叶制备肺组织匀浆提取肺组织总RNA:RT-PCR法测定Ⅰ、Ⅲ型胶原的mRNA水平,以β-actin为内参照,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读取灰度,以Ⅰ、Ⅲ型胶原与β-actin的灰度比进行半定量分析。匆浙‘且大学硕士学位论丈结果 sT pR一n基因在大鼠体内能有效表达较高水平的可溶性TGF一pn型受体,且表达的可溶性TGF一pn型受体能够中和TGF一pl对CCL一6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肺脏病理切片HE常规染色和天狼猩红胶原染色表明,模型组和空质粒对照组肺泡壁及肺泡间隔显着增厚,肺间质胶原沉积明显,肺间质细胞成分增多;sTpR一n治疗组肺间质炎症损伤及胶原沉积明显轻于模型组和空质粒对照组。各照射组肺组织内轻脯氨酸含量和I、111型胶原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模型组和空质粒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sTpR一n治疗组则较模型组和空质粒对照组下降。同时各照射组大鼠血清TGF一pl浓度均高于正常组,sTpR一n治疗组大鼠则明显低于模型组与空质粒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应用“OCoY射线单次剂量照射全胸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放射性肺纤维化大鼠模型。 可溶性TGF一pH型受体基因治疗能减轻放射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炎性损伤和胶原沉积,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体内可溶性TGF一pn型受体的有效表达,阻断、抑制TGF一p】生物学效应而减轻其促纤维化的作用。

李广虎, 李志平[2]2005年在《TGF-β信号转导在放射性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放射性肺纤维化 (radiationpulmonaryfibrosis ,RPF)是临床上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和骨髓移植预处理后常见的并发症。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被公认为与RPF发生和形

解克芳[3]2008年在《姜黄素对肺纤维化中ERK1/2信号通路和CTGF生成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以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理被认为与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在肺纤维研究中,细胞因子网络始终是人们的研究热点,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被认为是导致纤维化的重要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作为TGF-β的下游因子,可能是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调节因子。CTGF是即刻早期基因CCN (CTGF, cyr61, nov)家族成员之一。为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在TGF-β诱导下,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合成,它也具有促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合成等作用,因此CTGF已成为这一研究领域中新的热点。至今,CTGF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本论文即探讨CTGF在肺成纤维细胞中的生成与ERK1/2途径的关系。姜黄素(Curcumin )是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姜黄素具有抗炎、抗凝、降脂、抗氧化和抗肝纤维化等多种作用。为此我们推测,姜黄素对肺纤维化也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前期的整体实验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研究方法及结果1文中第一部分,我们探讨了姜黄素对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增殖、胶原表达和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用姜黄素处理,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10μmol/L姜黄素组,③20μmol/L姜黄素组,④30μmol/L姜黄素组,⑤40μmol/L姜黄素组,⑥50μmol/L姜黄素组,⑦60μmol/L姜黄素组。在37℃继续培养24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天狼猩红染色法测定细胞内胶原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显示,一定浓度姜黄素能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增加,并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提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来减少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发挥其抗肺纤维化的作用。2文中第二部分,我们建立了肺纤维化体外细胞模型.方法::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分成四组①正常对照组②TGF-β刺激组③CTGF刺激组④TGF-β+CTGF刺激组,Western-blotting检测胶原Ⅰ、胶原Ⅲ及FN的变化,RT-PCR检测α-SM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培养液中TIMP-1表达量,天狼猩红染色,检测总胶原的表达,MTT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显示,TGF-β联合CTGF能显着诱导胶原Ⅰ、胶原Ⅲ及FN的表达,并且能活化成纤维细胞为肌成纤维细胞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沉积,由此可知,TGF-β联合CTGF刺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建立的细胞模型能非常全面的反映肺纤维化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沉积。3文中第叁部分,我们讨论了TGF-β刺激下CTGF的生成情况及与ERK1/2途径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不同浓度的TGF-β刺激,Western-blotting检测CTGF的表达,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10 ng/ml TGF-β分别刺激30min、1h、3h、6h、12h、24h。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的p- ERK1/2和total- ERK1/2,结果显示,(1)TGF-β可剂量依赖性诱导CTGF的生成,(2)TGF-β可激活ERK1/2信号途径,(3)阻断剂组CTGF的表达也下降,4文中第四部分,我们讨论了姜黄素对CTGF的表达和ERK1/2途径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分成五组,①正常对照组②TGF-β刺激组③阻断剂预处理,TGF-β刺激组④TGF-β+40umol/L姜黄素⑤TGF-β+60umol/L姜黄素,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检测每组中CTGF的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检测每组中CTGF mRNA的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p- ERK1/2和总- ERK1/2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姜黄素可抑制CTGF的生成,并能抑制和延缓. p- ERK1/2和总- ERK1/2的表达,故推测,ERK1/2途径参与了CTGF的生成,而姜黄素能抑制两者的表达。结论1姜黄素能体外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降低细胞外基质的含量,从而发挥预防和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2 TGF-β联合CTGF孵育成纤维细胞建立的肺纤维化体外细胞模型可较好的反映肺纤维化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变化。3 TGF-β可部分通过ERK1/2途径诱导CTGF的表达。4姜黄素可能部分通过抑制ERK1/2途径抑制CTGF的表达。

刘哲[4]2014年在《肺纤方提取物干预肺纤维化大鼠VEGF/VEGFR1、VEGFR2、PAI-1、VCAM-1 mRNA表达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研究》文中认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为临床难治性疾病,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发病率年增长11%,患者自确诊起,中位生存期小于3年。中医认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属于“肺痿”、“肺痹”范畴,导师认为肺肾亏虚、痰瘀痹阻肺络为其基本病机。肺纤方为治疗肺纤维化的有效方剂,具有补益肺肾,化痰散结,活血通络的作用,既往临床研究证实其在改善症状、提高生理指标方面具有优势,既往动物实验证实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基质重塑等作用。近年IPF的病理机制由“炎症学说”转为“纤维化修复学说”为中心,其中微血管生成、凝血/纤溶异常等机制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整体动物实验探究肺纤方提取物干预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血管内皮粘附因子V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的mRNA表达水平。体外细胞实验研究肺纤方提取物对肺纤维化大鼠原代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迁移及血管形成的影响。深入探讨肺纤方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动物整体实验:将15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24只,肺纤方大剂量组24只,肺纤方中剂量组24只,肺纤方小剂量组24只,西药对照组分为两组:氯沙坦组24只,泼尼松组24只。运用气管插管灌注博莱霉素3mg/kg造模,假手术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第二天开始灌胃干预。灌胃量:肺纤方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为2.4g/kg、1.2g/kg、0.6g/kg。氯沙坦组10mg/kg、泼尼松组5mg/kg。于14、28天随机分两批进行动物处理及取材。取大鼠左肺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病理检测,观察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取新鲜右肺组织行RT-PCR检测肺组织VEGF/VEGFR1、VEGFR2、PAI-1、V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示:肺纤方中剂量组能有效改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抑制VEGF/VEGFR1、VEGFR2、PAI-1、V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泼尼松14天时能有效改善肺泡炎程度,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氯沙坦14天时能抑制PAI-1、VCAM-1基因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肺纤方抑制VCAM-1基因表达减轻其所介导的急性炎症反应;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的基因表达抑制纤维蛋白及胶原的积累;通过抑制VEGF/VEGFR1、VEGFR2基因表达,抑制其介导的血管生成过程。其中肺纤方中剂量组(1.2g/kg)疗效更加明显。2、泼尼松能早期改善肺泡炎程度、氯沙坦能在早期抑制VCAM-1及PAI-1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及胶原、纤维蛋白的积累。但作用无肺纤方中剂量组持久。3、肺纤方中剂量组无论在改善大鼠精神状态还是检测指标方面都显示出一定优势。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分离培养鉴定28天肺纤维化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肺纤方大、中、小剂量组、泼尼松、氯沙坦刺激细胞,通过WST-1法检测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率、Transwel1检测内皮细胞迁移能力、Matrigel胶检测血管形成能力。结果示:氯沙坦及肺纤方大剂量组能够促进白细胞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肺纤方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及血管形成的抑制能力随肺纤方剂量增加而增加,肺纤方大剂量完全抑制了肺微血管形成。泼尼松促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及血管形成,氯沙坦及肺纤方中剂量组能够有效抑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及血管形成。总之,肺纤方能够抑制肺纤维化炎症反应、微血管新生、改善纤溶抑制而具有抗肺纤维化作用。

丁明桥[5]2007年在《化纤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肺纤维化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然而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迄今尚无特效疗法,病死率高,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难治性疾病。临床表明,中医药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可以极大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因此,总结和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化纤汤是根据肺间质纤维化的基本病机特点所拟定的基本方,以益气通阳、行气活血化痰为治法,在临床上以该方为基本方治疗各期肺间质纤维化取得显着疗效。本课题以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为模型,以影响细胞外基质代谢的细胞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为主要切入点,观察化纤汤对肺组织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对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表达的影响、细胞因子PDGF、TGFβ1含量的影响以及肺组织HYP含量的影响来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和客观评价化纤汤的疗效,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途径和机制。方法144只健康Wistar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强的松组、中药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24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五组均采用经气管滴注博莱霉素(BLM)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二日起化纤汤大、中、小剂量组每天用化纤汤(2g/ml、1g/ml、0.5g/ml)灌胃,强的松组用醋酸强的松混悬液(0.32mg/ml)灌胃,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剂量为10ml/kg·bw。每组分别于第7、14和28天随机处死8只,HE染色及光镜、电镜观察大鼠肺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大鼠肺系数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检测大鼠肺组织MMP-9及TIMP-1表达的变化;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PDGF及TGFβ1含量的变化;运用样本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运用RT-PCR法观察大鼠肺组织MMP-2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化纤汤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1)化纤汤可明显降低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系数(P<0.01),化纤汤大剂量组作用优于小剂量组(P<0.05),强的松组、化纤汤大、中剂量组叁组间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形态光镜和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表明,强的松组、化纤汤大、中、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各组间肺泡炎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或0.05),由重到轻排序为模型组,化纤汤小剂量组,化纤汤中剂量组,强的松组,化纤汤大剂量组,正常组;各组间肺纤维化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或0.05),纤维化程度排序由重到轻依次为模型组,强的松组,化纤汤小剂量组,化纤汤中剂量组,化纤汤大剂量组,正常对照组;(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第7、14、28天时肺组织中MMP-9、TIMP-1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相比,强的松组、化纤汤大、中、小剂量组肺组织中MMP-9、TIMP-1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组间比较发现,在叁个时间点化纤汤大剂量组MMP-9阳性细胞率与强的松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与中、小剂量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TIMP-1阳性细胞率第7天时,强的松组、化纤汤大、中、小剂量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第14天时,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第28天时,大、中剂量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PDGF、TGFβ1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显着增加(P<0.01),强的松组、化纤汤大、中、小剂量组在各时间点上PDGF、TGFβ1的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但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化纤汤各组间比较,各时间点大、小剂量组间PDGF含量的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第7天时,大、小剂量组间TGFβ1含量的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第14天和第28天时,大剂量组与中、小剂量组TGFβ1含量的差异均具有显着意义(P<0.05);(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各时间点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明显升高,特别是在第28天达到高峰,在各时间点上,强的松组和化纤汤各组HY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着低于同期模型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第7、14天时化纤汤各组间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第28天时,化纤汤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5)各实验组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叁个时间点均有MMP-2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第7天含量显着升高(P<0.01),第14天时达到高峰,第28天虽较第7、14天时有所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强的松和化纤汤各组各时间点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化纤汤各组间比较,大剂量组在叁个时间点MMP-2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化纤汤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降低肺组织MMP-9、TIMP-1的表达,调节MMP-9/TIMP-1系统,使之趋于平衡;降低PDGF、TGFβ1含量;减少肺组织中羟脯氨酸的沉积;降低肺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化纤汤从多靶点、多环节纠正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有效保护肺组织的正常形态,对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杨俊玲[6]2007年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及4种细胞因子表达在肺纤维化诊治中的应用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完全清楚,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免疫效应细胞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有着密切关系。尤其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种细胞因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在肺局部损伤和炎症反应以及随后的组织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参与的细胞因子较多,包括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AA/BB/A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6,8,10等)、干扰素(IFN-α)、内皮素-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趋化因子(MCP-1)等,它们的调控是非常复杂的,而且相互影响,其中TGF-β、TNF-α、IL-1、IL-10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而且是重要的细胞因子。目前国内外对细胞因子与肺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较多,但绝大多是单一或两种因子的研究,不能反映整个细胞因子网络的调控规律,同时基本停留于基础研究,很少将基础研究应用于临床。本课题将细胞因子与肺纤维化的关系研究分成叁个部分:1.博莱霉素肺纤维化鼠四种细胞因子mRNA动态表达及其意义;2.IPF患者BALF中细胞因子表达及应用与评价;3. TNF-α抑制(拮抗)剂对博莱霉素肺纤维化鼠的干预作用。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从两个部位即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中观察了这四种细胞因子mRNA动态表达,寻找其表达规律及其与病变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四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在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中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并都具有其规律性,但表达高峰有所不同,从而说明四种细胞因子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其重要作用。根据动物实验结果,我们有针对性对15例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前后进行右肺下叶支气管肺泡灌洗,并测定了灌洗液中四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与临床症状、肺CT和肺功能结果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证实肺纤维化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四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治疗一个月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以IL-1和TNF-α显著。此结果验证了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发现:四种细胞因子中,BALF的IL-1和TNF-αmRNA表达水平与肺CT积分无明显相关性;而TGF-β_1和IL-10 mRNA表达水平与肺CT积分呈正相关(p<0.05)。四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与症状积分均呈正相关,即细胞因子表达越强烈,呼吸困难症状越明显。四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与肺功能四项指标均呈正相关。因此提示:通过联合观察BALF中IL-1、TNF-α、TGF-β_1和IL-10mRNA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病变进展情况、评价疾病预后,为肺纤维化靶向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信息。由上述研究证实了这四种细胞因子是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性因子,尤其TNF-α可能是肺纤维化的起始和促发因子,可单独或与IL-1、TGF-β发生协同作用,促进肺纤维化发生。本部分中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和地塞米松对肺纤维化鼠进行干预。结果显示:益赛普和地塞米松对肺纤维化均具有治疗作用;而且益赛普治疗作用更加优于地塞米松。本研究课题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探讨了四种细胞因子及其抑制剂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由此得出的结果对进一步阐明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充实和完善肺纤维化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估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琨明, 于倩倩, 何环宇, 莫文倩, 林庆铿[7]2019年在《外泌体与放射性肺损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对正常细胞也有损伤,放射性肺损伤(RILI)是胸部放疗常见并发症,包括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其发生机制已有较多研究。外泌体是一种纳米大小的细胞外小泡,外泌体内含有多种生物分子,包括RNA、DNA、脂质和蛋白质等,最近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介导细胞通信,参与肿瘤转移、进展和治疗过程,在炎症和免疫方面有很多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在外泌体参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可溶性TGF-βⅡ型受体基因治疗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 徐勤. 浙江大学. 2004

[2]. TGF-β信号转导在放射性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J]. 李广虎, 李志平.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5

[3]. 姜黄素对肺纤维化中ERK1/2信号通路和CTGF生成的作用机制[D]. 解克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4]. 肺纤方提取物干预肺纤维化大鼠VEGF/VEGFR1、VEGFR2、PAI-1、VCAM-1 mRNA表达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研究[D]. 刘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5]. 化纤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干预作用及机制[D]. 丁明桥. 湖北中医学院. 2007

[6].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及4种细胞因子表达在肺纤维化诊治中的应用与评价[D]. 杨俊玲. 吉林大学. 2007

[7]. 外泌体与放射性肺损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张琨明, 于倩倩, 何环宇, 莫文倩, 林庆铿. 医学综述. 2019

标签:;  ;  ;  ;  ;  ;  ;  

可溶性TGF-βⅡ型受体基因治疗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