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下微创手术用于纵隔肿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论文_金星,杨焱淼,梅宏,张庆斌,龙谦,孙勇攀

(1贵州省人民医院胸外科 贵州贵阳 550002)

(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 贵州遵义 563099)

【摘要】目的:探究单孔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在纵隔肿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中,选其中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中40例常规三孔胸腔镜操作的为对照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40例为干预组,对这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模式的手术治疗,干预组患者的术中切口出血量、肌肉组织损伤、术后疼痛度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动脉血气、肺功能等方面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对单孔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能够降低术中切口出血量、肌肉组织损伤、减轻患者的疼痛,适当提升患者的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纵隔肿瘤;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210-02

作为临床医学中一种常见的胸外科疾病,纵隔肿瘤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在发病初期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加深以及肿瘤体积的扩大,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1]。临床医学中多采用手术方式对纵隔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要求的提高,单孔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效果显著。本次研究对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80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并作出相应的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了2013年06月-2016年0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纵隔肿瘤患者,干预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3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4.3)岁,病程为6d~7周,平均病程为(4.1±1.2)周,其中胸腺瘤13例,神经源性肿瘤18例,支气管囊肿4例,其他为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3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1.4)岁,病程为5d~8周,平均病程为(4.2±1.4)周,其中胸腺瘤15例,神经源性肿瘤14例,支气管囊肿5例,其他为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标,两组患者差异不大,符合统计学分析的标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三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在患者腋中线第7肋间做1.5cm观察孔,腋前线偏前第4或5肋间行一2.5cm左右的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腋后线偏后第8或9肋间行一2.0cm左右的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孔,手术通过这三孔进行。干预组:给予单孔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静脉麻醉,单肺通气使患者的术侧肺保持塌陷状态。对于上纵隔患者,要采取平卧位,将患者的患侧抬高至30°位置,根据患者的肿瘤位置选取入路方式,在患者的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观察孔,进行全面探查。然后在腋前线4或5肋间行一3cm左右的操作孔,置入胸腔镜。对于后纵隔患者要保持侧卧位。对肿瘤进行切除。采用电钩、超声刀将肿瘤表面的纵隔胸膜切开,并将肿瘤附近组织充分分离,切除肿瘤包膜[2]。对于体积较大的囊性肿物可穿刺后剥离。对患者的胸腔进行反复冲洗直至创面无出血。将胸腔镜退出。

1.3 观察指标

对这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肌肉组织的损伤、术后疼痛度、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量、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分析。采用Braden 评分表对肌肉组织损伤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感知、潮湿、活动能力、移动能力以及营养五个项目,共计5分,分值越高,肌肉组织损伤越严重。术后疼痛分为4个级别,0咳嗽时无疼痛,1咳嗽时有疼痛,2安静时无疼痛,深呼吸时有疼痛。3安静状态下有较轻疼痛,可以忍受。4安静状态下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手术情况以及肺功能指标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即统计学有意义[3]。

2.结果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术中切口出血量、肌肉组织损伤、术后疼痛度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目前,临床医学中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纵隔肿瘤多以良性肿瘤为主,临床医学多采用手术切除对其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也伴随有化疗以及放射治疗等方式。传统对纵隔肿瘤的治疗采用的是开胸手术,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手术创伤比较大,治疗效果未能达到预期。近年来,胸腔镜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这也使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孔胸腔镜下微创手术主要是在患者的患侧行一小型切口,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创伤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度,降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有效弥补了三孔胸腔镜手术创伤大、安全性低的缺陷,具有一定的优越性[4]。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的术中切口出血量、肌肉组织损伤、术后疼痛度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肺功能、动脉血气方面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统计学无意义。综上所述,对纵隔肿瘤患者实施单孔胸腔镜下微创手术,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马跃峰,孔冉冉,周斌等.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微创治疗纵隔肿瘤22例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11):2479-2481.

[2]蒋连勇,谢晓,胡丰庆等.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在小儿后纵隔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2(10):876-877,882.

[3]张劲,牛会军,马铮等.单肋间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20):2743-2745.

[4]王志超,张合林,刘俊峰等.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43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5):393-394.

[5] Leuzzi G, Forcella D, Rapicetta C, et al. eComment. Is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resection really superior to the thoracotomic approach in mediastinal neurogenic tumours[J].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 Thoracic Surgery, 2015, 20(1):39-39.

论文作者:金星,杨焱淼,梅宏,张庆斌,龙谦,孙勇攀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  ;  ;  ;  ;  ;  ;  ;  

单孔胸腔镜下微创手术用于纵隔肿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论文_金星,杨焱淼,梅宏,张庆斌,龙谦,孙勇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