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梗塞45例论文_黄必德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梗塞45例论文_黄必德

广西河池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广西河池 547000

关键词: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疗法;血塞通

脑梗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更趋普遍化和年轻化,也导致中风的发病率增高。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笔者自2011年-2012年运用针灸疗法结合血塞通针剂,西药口服治疗脑梗塞 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①临床表现,体格检查,颅脑CT确诊脑梗塞。②年龄≤70岁。③近期内没有明显活动性出血倾向。④颅脑CT未见大片梗塞。⑤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小板,凝血功能均正常。

1.2一般资料

本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55~70岁,平均60.4岁。

2 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上肢瘫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下肢瘫取环跳、足三里、解溪、昆仑等穴。头针时可取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在体针治疗时予健侧与患侧肢体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语言障碍者:头针取语言一区、二区、三区,配风池、哑门、廉泉等穴;口眼歪斜:取阳白、下关、太阳、迎香、地仓等及头针的运动区、感觉区的下部,予平补平泻法,以上针刺治疗在手法的基础上予电针治疗,选用疏密波,留针30分钟。10-15天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0-15天。

药物治疗:胞二磷胆碱0.75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血塞通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g 口服,每日1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2]:基本治愈:语言清楚,能独立行走,患侧肢体肌力接近5级;显效:主要体征显著恢复,患侧肢体肌力提高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主要体征缓解,患侧肢体肌力提高1-2级;无效:主要体征改善,患侧肢体肌力较治疗前后无变化。

3.2治疗结果

治愈7例,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愈显率:71.11﹪,总有效率88.89﹪。

4 讨论

脑梗塞属中医“中风”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因素不外痰,风,气血逆乱等。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针灸是脑梗塞的重要康复手段。脑梗塞发病急骤,在脑血栓形成发病后第一周内,坏死神经细胞与周围完全正常的脑组织之间有一个范围大小不等的环形“半暗带”。如临床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可使“半暗带”内大量受到损害的脑神经细胞死亡,坏死灶扩大。早期开始针灸治疗可减轻“半暗带”内脑细胞的病理损害,促进偏瘫,失语,肢体麻木等症状尽快恢复,减轻病残程度。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有补肾滋阴、生髓之功,可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水沟为督脉、手足阳明之合穴,泻水沟可调整督脉,开窍启闭以健脑宁神。血塞通是由三七的活性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制成的注射液。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玉揪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其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血栓、扩血管、抗脑缺血等作用,血塞通注射液能增加脑血管流量,对脑缺血后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抑制血栓形成。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为抗血小板聚集。是一种预防复发性质的抗凝药物,其对于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胞二磷胆碱作为一种核苷衍生物,具有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而促进脑物质代谢,改善脑循环。并可增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机能,改善运动麻痹,对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和促进苏醒,有一定作用。综上所述:针灸疗法结合中,西药使用,显示出中西医结合优势。从而使脑梗塞治疗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黄友歧.神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47-155.

[2]中华神经科分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

论文作者:黄必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2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梗塞45例论文_黄必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