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备考与应用的英语高考复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高考复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与思考
问题1:考纲意识淡薄,复习指向模糊,目标定位不明确。
有些教师对考纲的研究意识欠缺,造成在复习内容把握上较为随意,或者陷入经验主义。有些教师把教材当做命题的依据,老不放心,死抓教材不放,觉得将教材内容过一遍,词汇知识再讲解一遍,心里才踏实点。这样就容易出现炒冷饭的现象;有些教师全然抛开教材,将学生引入题海,大有一种包抄、围题心理——我教了、练了、评了,有没有掌握,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以上种种现象,归根结底就是教师考纲意识淡薄、复习指向模糊、目标定位不明确,从而造成复习的深度、广度把握不准。
问题2:复习时间偏长,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活力不足。
一些学校高三一开始,甚至在暑假就进入总复习。复习中,很多教师将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上。教师一上课,不是讲就是练,课堂上直接省略导入环节,互动形式较为单一,师生活动比例明显失调,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现象严重。长时间单调的复习造成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
问题3:复习内容单一,输入与输出失衡,教学实效欠缺。
高三第二学期的复习课大多数是采取分块复习的方法。听课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一节课只讲15~20道单选题,有的教师只做20道听力题,有的教师只讲3篇阅读。这类课堂看似重点突出,实则不然。
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在高三教学与复习中很有必要先进行如下思考。
思考1:复习内容取舍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应明确高考英语试题的依据是年度考试说明,而不是某一版本的教材。教材只是一种复习备考的参照而不是依据,是课标话题的物化载体而不是本体。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年度考试说明以及课标等纲领性文件,熟悉考纲要求.,关注和熟悉考纲中的变化,明确复习方向,不要在教学和复习中随意扩大词汇量、语法复习范围,加大习题的难度。此外,教师应认真研究新课程高考以来英语试题的命制规律与导向,及时调整复习思路,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思考2:如何合理有效安排高三学年的英语教学时间?
据了解,传统的轮次复习模式,大都依托教材和教辅以模块单元的顺序,围绕单元词汇与语法知识组织复习,复习的内容和复习的进度经常受到假期或统一测试(小到校级的月考、周考,大到市级统考或省级统考)的影响,往往是前松后紧,前面内容较为详细,后面复习内容匆匆走过场,没能按计划完成应该复习的内容。因此,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并采用适合的复习方式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很有必要做好整个学年的复习安排,盘点高考英语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与考查要求,选择高效的复习方式,有序地组织复习。
思考3:如何根据考纲要求确定合理教学目标?
如何准确定位词汇学习目标显得十分必要。以2009年为例,考纲词汇表将词汇分为理解词汇和掌握词汇,合计3200词左右。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中可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考纲中的词汇,特别是掌握词汇是否都要求学生具备“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另外,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是将教材作为词汇复习的一个主要载体,而教材中的词汇一般分为三层(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英语课标规定要掌握的词汇,属于核心词,要求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第二层是话题拓展词汇,属于认读词,大部分不需要学生掌握,只要求听懂、会读;第三层是因行文需要出现的词汇,学生只要理解即可,并不需要掌握。但据核对,教材中的词汇层级划分与考纲要求掌握的又有些冲突。因此,教师必须做好核对工作,以考纲词汇要求为准,协调解决好教材词汇与考纲词汇之间的冲突。但当考纲中理解与掌握词汇的类属划分与实际语言运用有出入时,则一般要遵循日常语言的使用规律,不要被绑住手脚,什么词都是“听、说、读、写四会”要求学生掌握。
在词汇复习中,教师对于词汇的深度、广度方面,目标指向要明确。一般而言,高中生的词汇学习目标是:理解3000词左右,口头应用2000词左右,笔头应用1000词左右。因此,在阅读理解方面,要重点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理解常用3000词。这3000词不要求学生会拼写、读音,而只要求掌握词形与词义的关联。在听力理解方面,重点培养学生掌握2000个常用口语表达词的听、辨能力,能建立语音与语义的直接关联。对于2000个常用口语表达词之外的,由学生根据需要,自主确定是否纳入自己的听力词汇库中。在写作教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恰当应用1000个常用写作词的能力,要求牢记拼写,能恰当应用。这之外的词,教师不进行重点讲解,由学生自主确定是否在自己的写作中应用。
思考4:如何设计有效课堂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均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两者必须协调发展。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复习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归纳、巩固、拓展所学知识,并通过各种练习形式促进知识转化为技能。而根据:Harmer(1988)的“平衡活动法”理论,语言教学必须注重输入、吸收和输出三个环节。Harmer认为,仅有输入不足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必须通过各种活动反复操练所输入的语言知识才能使之消化、吸收并进入长时记忆系统,进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形成自己的语言生成系统。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必须本着技能综合化的原则,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注意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平衡运用。而不是机械地将听、说、读、写分开处理。当然,技能的综合训练与有所侧重之间并不矛盾,我们应在综合的前提下强调单一技能的培养。在设计高三英语复习课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处理输入与输出的平衡问题,尽可能使每节复习课都或多或少能使四项技能或其中两三项技能的结合,如听力与写作结合、阅读与语法、词汇、阅读与写作结合相结合的复习课型。
二、启示与建议
常言道:“复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上述问题和思考,我们必须清楚,要更好地把英语学科的备考和应用这一英语课程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就必须从应用的角度去分析、把握高考英语的命制原则与导向。为此,笔者认为基于话题的高三英语复习模式有助于高中英语教学顺应高考试题命制的变化趋势,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具体模式如下:
(一)合理安排复习内容与进度,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与转化
高三的复习应在继续提供给学生鲜活语料的前提下,侧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学能的培养。在复习中,应避免出现炒冷饭、夹生饭现象。在讲评课上,教师应注意做好易错、易混试题的讲评以及知识、能力考点的有效链接工作,引导学生做好错题笔记,并通过编写补偿练习确保学生能举一反三,即做一题、明确一个考点、能做一类考题,尽可能杜绝屡错不改的毛病。
在放寒假之前,教师应做好下学期和寒假的复习计划与安排,布置适量的学习任务:(1)要求学生阅读篇幅350词左右的短文至少60篇(其中至少30篇精读,30篇泛读),扩大阅读素材的覆盖面。(2)每天练习听力10~20分钟,可听《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走遍美国》(上、下册)的配套朗读磁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台第9套节目,丰富听力话题素材。(3)背诵《新概念英语》小短文5篇、《2011年福建高考英语考试说明》词汇表。(4)练习写5句话左右的小作文5~10篇,以写人记事为主,增加短文写作的输出量。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身程度以及学习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放寒假之后,教师可根据实际复习情况,或继续进行夯实三基、提升能力、构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与基本思维方法的立体网络工作,或进行题型专题复习,各专题微技能训练与题型限时训练,侧重阅读、书面表达题材、体裁训练。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应注意以下几点:(1)专题复习应突出重点、主干知识,应注重方法引导、思路点拨,切忌以讲代练、以考代教、以教代学;注意精心选材、杜绝题海战术。(2)注意给学生呈现解题思维过程的机会,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归因,寻求有效策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3)根据省质检所反馈的数据信息,重新定位,把准复习标高。省质检之后,应引导学生查缺补漏,梳理知识网络,继续关注命题热点、把准复习方向,并安排一定量的时间进行模拟仿真训练与答题规范性训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兼顾答疑解难、应试心理与应试技巧指导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考前一个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生物钟的调整,进行回归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训练,并利用高考时间段进行听力训练和仿真考试训练。
(二)优化复习方法与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1.研读教材,整理话题,打破模块之间的界限
从目前市面上的高考教辅材料的编写体系来看,它们一般按模块单元顺序编排,呈现单元重点单词、短语、句型,穿插以历年高考试题相关的单元课文词语、语法现象,然后再编制些巩固与高考题型相似的巩固练习。有些教辅则是面面俱到,涉及单元的所谓的重点单词、短语,进行多方位的解释并提供许多例句,然后编制些翻译练习、改错练习、单项选择题加以巩固。这种传统的复习编写思路,以单元为单位,跟新授课的辅导大致相同,费时、零散、重点不突出。因此,教师在复习时,有必要对教材话题进行重新整合。就人教版英语教材而言,模块内容可重组成人物传记、外语学习与教育、娱乐、探险与难忘经历、运动、饮食健康、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历史、媒体与广告、医疗卫生、科幻、计算机等话题。
2.围绕话题,归纳词块,搭建词汇之间的桥梁
每个话题下,必定有其所涉及的话题语言——词、词组及常用表达句型。因此,在每学习、复习一个话题前,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归纳话题语言,以便随时提取运用。语言学家Michael Lewis认为,词块可分类为单词和聚合短语、高频搭配语、惯用表达法和语句框架。若懂得将词块进行梳理、整合,同一话题下的词块、语块便可组合成话题“词典”。这样,在话题语义场中,词与词之间建立起了意义联系,形成语义网络系统,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汇。因此,在语言运用中,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一旦话题被激活,话题词块的意义联系便可得以贯通,词语的检索和提取将变得便捷。如在复习有关生态环境等热门话题时,学生不可避免地会联想到global warming.教师可直接通过大脑风暴的形式或借助图片、视频短片,如欣赏大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教师可激活与该话题相关的语言图式fuel,climate change,human activity,greenhouse effect,greenhouse gases,energy,(non-) renewable,huge quantities of,have a bad effect on,become warmer and warmer等。这为学生理解或讨论该话题做好知识铺垫,使原本孤立的词汇能在一个语境中共现。
3.创设情境,讨论话题,注重话题的拓展运用
美国作家德尔文·G·舒伯特在Reading is Writing中指出,教材里的阅读文章是写作素材的集聚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因此,教师可借助教材,教会学生主动进行阅读与写作方面的积累。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与自然灾害话题相关的文章主要有Module 1 Unit 4 Earthquake和Module 6 Unit 5 The power of the nature.在进行这个话题的复习时,教师可先设计这样的问题:Have you experienced or heard of natural disasters? If so,what will you think of when it comes to this topic?进而,还可以提What happened to the disaster-stricken areas之类的问题。
在学生思考回答之后,教师可和学生一起回忆与本话题相关的词汇,如学生先联想到地震,那么与地震相关的词,如pipe,burst,injure,collapse等就可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教师让学生连词成句描述情境和感受。必要时,教师可提供图片,创设情境,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搭建脚手架。这种复习模式,无疑能帮助学生围绕话题、应用所学词汇进行准确表达,调动学生词汇复习的积极性。
4.紧扣话题,归类体裁,提升基本解题技能
在同一话题下,文章体裁不尽相同。通过对同一话题不同体裁的阅读文章的比较,学生不但可以积累更为丰富的话题语言,分析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交际语境及其交际功能,还可以熟悉语篇的语言特征和结构模式,为顺利理解语篇打下铺垫。因此,教师在话题复习时可适当补充课本以外的语篇,特别是与本话题相关的高考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试题中的语篇,以帮助学生了解同一话题、不同体裁文章的结构特点,提高阅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