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三腔二囊管;置管时间
上消化道出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肝硬化并发症,患者在发病之后会突然黑便或者呕血,甚至导致肝性脑病和出血性休克,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措施将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是指患者胃底静脉曲张或者食管下端血管破裂所发生的出血症状,临床护理对该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能够促进病情好转,尽可能的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量,为了进一步探究分析采取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操作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我院选取了部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开展了对照研究,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治疗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计50例,单双号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5.36±4.21)岁;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56.41±3.26)岁。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
1.2.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在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时,医护人员要及时为患者补充血容量,在抢救初期要保持比较快的滴速,但是也要时刻注意防止滴速过快引起肺水肿等不良反应,定期检测各项重要生命体征,如果发现病情不稳定则要加大查房频率,给予更多关注,对于出血量比较大或者反复出血的患者,可以首先深静脉置管,这样可以在之后的抢救中为血容量补充提供便捷通道。
1.2.2加强基础护理
护理工作同治疗工作一样都要明确分工,不同职责的护理人员要在各自的岗位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给予力所能及的高质量护理服务。患者在出血期间一定不能下床活动,保持卧床静养的状态,头偏向一侧采取平卧位,一定要注意呕血或者呕吐等呼吸道分泌出的异物是否及时清除干净,否则容易导致窒息,双下肢可以适当抬高,保证脑部血液供应的充足,此外饮食护理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基础护理内容,急性出血患者需在48小时内禁食,如果发现在近24小时内没有出现活动性出血症状,可以给予少量流质食物,待身体恢复病情稳定即可按照医生的建议每日少食多餐,避免生冷刺激等食物;口腔护理:对于呕血患者来说,如果没有能够做好口腔清洁很容易导致恶心和呕吐,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要早发现早处理[2]。
1.2.3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护理
在插管时如果医护人员选取的导管粗细不合适,动作不够细致或者患者鼻腔内存在异物,都会导致插管困难,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压迫止血效果,护理人员首先要认真学习上消化道生理知识,插管之前仔细检查三腔二囊管是否漏气,过程当中时刻观察病人的面色和意识变化,出现异常时及时处理。置管时检查插入深度,确定进行胃内后先将胃气囊充气,再给食管囊充气,如果压迫牵引发生漏气立即判断漏气部位,若为充气口漏气则不需要拔管再次充气封闭气口即可。胃气囊的气压应该保持在50~70mmHg,食管气囊的压力应该保持在35~45mmHg,每2~3小时都要检查1次上述部位的压力状况,适当注气增压或者牵引放松,注意如果需要放气还应让患者提前服用液体石蜡,这样是为了避免黏膜坏死。出血症状消失后24小时,将牵引带取下,胃气囊和食管气囊则要在放气之后继续留置胃内,再24小时之后若无出血,可口服15~20ml液体石蜡,取出食管气囊和胃气囊,拔出三腔管[3]。
1.3统计学方法
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研究显示观察组的平均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难耐受、食道黏膜损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肝硬化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是指胃底静脉曲张和食管下端血管破裂所引起的出血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没有起到良好效果可以采取三腔二囊管进行压迫止血,这种方法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也是病情恢复的关键,医护人员要指导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直面疾病,及时消除错误认知,建立对医院的信任,配合相关治疗,预防再次出血。
参考文献
[1]陈丽琴. 分析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病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8(7):00137-00137.
[2]黄小菊. 5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26):258+260.
[3]李晶. 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25):35.
论文作者:徐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消化道论文; 患者论文; 肝硬化论文; 对照组论文; 气囊论文; 食管论文; 病情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