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郪江外国语学校 大英 629300)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信息技术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的深刻影响,因而运用信息技术能促进课堂教学优化、促使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优化 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声进一步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她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有助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来实现。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适应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各学校硬件条件差异很大。因此要想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必须采取正确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来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作为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成个体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式自主探究两种形式。如今的信息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与学到的小学信息技术来命题,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比如在网上搜索信息资料的过程中,怎样可以提供搜索效率?学生可以独自寻找方法,也可以相互交流,最后将学生得到的方法进行对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通过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抓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教师这种特有的权威性,理所当然地将老师自己摆在重要位置,学生必须围着老师转。在如今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教师只有正确认识,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所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竞争者、辅助者、学习者、导学者,也是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构的关键。
三、遵从个体差异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遵从学生个体差异性特点,充分结合因材施教理念来展开实际教学。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深入了解,从而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城内的有些学生对电脑接触较多,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适当提升难度,让他们能够通过训练对自身技能深化巩固;城外(乡镇)对电脑接触较少,有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稍弱,那么可布置相对简单的课业,让他们先理解知识,然后再由浅及深。遵从个体化差异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劲头,让他们维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采取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式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相比特征明显。探究式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以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对问题进行解答,并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各抒己见后由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指出学生思考过程中存在的不全面之处,然后进行细化讲解、巩固,让学生知晓自身的不足并逐渐完善自身思维模式,使其能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及思考的方式,这对于学生成长将带来巨大的益处。由于小学信息教学具备了开放性特征,这与探究性教学相契合,例如,在“会跳跃的小海龟”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向学生布置熟悉相关命令、命令符、命令串的概念等,让他们自己去探知使用方法,若学生自己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可让他们先自行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以及一些作品进行比较,老师对此进行点评,同时向学生讲述抬笔命令、落笔命令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利用LOGO命令画出比较复杂的一些图画。通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自主操作,激发他们的灵感与兴趣,提高其对课程的理解与技术水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力、扩充视野、实践操作的平台,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化使得教学成效性得以提升,以此来让学生获取知识。
五、优化课堂,创设思维空间,培养探究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信息技术之后,教师应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信息技术增加了学生看和听的机会,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知识能力迁移。当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渠道扩大了学生的学习感受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阐发、评价和质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在学习中的协作和交流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创设了多元和多维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交流中能够实现互补和共享,促进了学生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以就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教师讨论,也可以自由选择同桌或小组成员探讨;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可以通过便捷的网络交流得到较快较好的解决;个体获得的资料彼此共享;每个学生都可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也可提出问题与大家一起思考;网络环境还使那些性格内向、平时不大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也会大胆地与别人讨论甚至争论,在互动中互补,得到大家认可,找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学领域必将发生相应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实施,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精心准备,对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实施课堂教育素质化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作者:蒋洪亮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小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师论文; 式教学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8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