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应把抢人才和基础教育发展并列看待
文/宋清辉
在“抢人才”方面,深圳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一次是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今年5月25日在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上表示,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短缺人才将享受15%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具体而言,高端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15%,差额将由深圳市政府补齐,100万元年薪应缴个税45万元现在则可以少缴30万元。笔者认为,此举有利于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路精英人才来深发展,同时也能够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源头活水,可谓一举多得。
可设U′=U+R-1STX,Q′=Q-SR-1ST。则可将上式转化为一般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函数,且此时原线性系统表示为:
税收优惠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从表面来看,上述个人税收减免政策只不过是深圳施行的一项人才税收优惠。但从本质上而言,这又是一次全国各地“抢人才”的最新动向。当前,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之都,深圳仍然存在高端顶尖人才紧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重大创新平台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深圳市的可持续创新发展。特别是相较于北京、上海等城市,尚存在不少差距。此外,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这恐怕也是深圳的最大劣势。再有,深圳证券交易所全球综合实力排名相对靠后,2018年更是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年度跌幅分别位居全球第三及第八位,跌幅分别为33.58%、22.99%。笔者认为,深圳未来有条件和优势成为下一个硅谷,但将来未必能够成为“地球中心”。因为在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等尖端领域内的领军人才仍然缺乏,能够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更是严重不足。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法治周末》《证券时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在新华网、香港文汇报等海内外多家媒体开设有专栏。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体制与金融市场,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
未来,建议深圳在发展科技创新、引进和留住人才等方面下功夫。
为了探讨小麦根尖细胞中O2-·含量升高的原因,进一步检测了一系列与ROS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如图2A所示,与对照相比,10 mmol/L硝酸盐显著降低SOD活性,降低了21.0%。相反,硝酸盐处理能够显著提高POD活性,10、60 mmol/L硝酸盐处理分别提高 POD活性11.8%和 147.5%(图 2B)。由图2C可知,硝酸盐处理对分解H2O2的酶CAT活性影响不大。因此,硝酸盐能够显著提高POD活性,而只有低浓度硝酸盐能够降低SOD酶活性。
补齐教育短板解决人才教育问题
总而言之,产业发展才是吸引人才的关键之所在。从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来看,人才政策一定要与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让人才到来之后有机会“大展拳脚”,否则这些人才将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最终可能会留不住人才。因为人才跟着产业走,真正吸引人才的还是成熟、高效的产业链。形成了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效应,人才自然会慕名前来。因此,当前一些城市对人才的争夺需要理性,并不是什么样的人才都要积极争抢,也不能不惜一切代价去吸引人才,而是要提供相应的匹配条件,依托自身的优势去吸引人才。
建议深圳能够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问题,因为子女教育问题不仅牵扯到将来能否留住抢来的人才的问题,更牵涉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否成功以及美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博弈的重大问题。
我们可以想象,连华为的海外员工都屡屡碰壁的教育问题,非深户子女在深圳上学恐怕更是艰难。对这4万多名华为海外员工的孩子教育而言,在深圳接受基础教育有时候甚至不如在非洲方便。在非洲,他们的孩子可以上当地最好的学校,但是却进不了华为总部所在地深圳的学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子女在国外上学实际上等于间接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根据笔者的亲身调研,深圳除了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之外,基础教育发展得也并不好,一部分来深建设者的孩子甚至没办法在深圳顺利上学。以华为为例,他们派遣到海外的员工大约有4万多名,但大多数员工都不愿意回来。为什么?因为除了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样这个客观原因之外,华为海外员工的孩子即使回来,在深圳一些学校插班都可能存在难题。因为要想在深圳顺利插班上学,会牵涉到户口、房产、社保、房屋租赁等一系列问题。前些日子,深圳某民办小学的冯姓校长无意间告诉笔者,他们近年来解决了好几名华为员工孩子的上学(插班)问题。
用特色产业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比抢到人才更重要,抢得来更要留得住。此次深圳副市长公开“抢夺”短缺人才,并开出45万个税政府帮缴30万元的优惠政策,可以看出深圳对于短缺人才的诚意十足。但是对于这些短缺人才来讲,留住他们在深圳扎根发展,不能只想着靠金钱的吸引。毕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的城市可能会拿出比深圳更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那么短缺人才就会面临流失的风险。
大力发展科技创新,首先要补齐教育短板。关于这一点,有两家深圳市的企业创始人先后发声呐喊,一个是华为的任正非,另外一个是比华为实力稍大一些的腾讯公司马化腾。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今年5月2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中国将来要和美国竞赛,只有提高教育,没有别的道路,还说“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等等。马化腾则在随后的“2019年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上称,深圳必须要在培养产学研创新生态上出实招,要弥补人才、教育等方面的短板。不难发现,深圳市的教育短板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成为阻碍深圳发展科技创新、引进和留住人才等方面的“拦路虎”。
笔者观察到,相比很多二线城市还在争夺毕业大学生落户,京、沪、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更显著的特点是根据各自发展定位以及特点向高端人才“定向”抛出橄榄枝。比如北京既招揽科技创新人才,也瞄准了文化创意领域人才,与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相吻合;上海重点引进的13大领域人才也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紧密相关;深圳此次发出全国最强“求贤令”,瞄准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短缺人才,与深圳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的战略定位基本相符。
培育壮大新动能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管理政策相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强调通过提高效率驱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培育增量来化解存量矛盾。而培育壮大新动能,既可达到通过提高效率驱动经济增长的结果,又可达到通过培育增量来化解存量矛盾的效果。
与香港“抱团”发展
深圳虽然GDP已经超越香港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第一城,但在吸引人才方面的魅力依然比不过香港。事实上,在笔者看来,若深圳没有背靠香港这棵“大树”,率先吸收利用外资,那么深圳可能还是40年前的那个“小渔村”,也就没有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过香港的情况发生。实际上,吸引人才最终还是拼的是市场开放程度、包容性、法治和政务服务等软实力方面,GDP只是反映一座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在吸引人才层面,深圳与香港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建议深圳把握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位置优势,与香港“抱团”发展,共享人才红利。
标签:科技人才论文; 深圳市论文; 基础教育发展论文; 所得税减免论文; 王立新论文; 副市长论文; 粤港澳论文; 市政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