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法律规范措施论文_熊林

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法律规范措施论文_熊林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基金简介: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X2016131

摘要: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网络上各类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作为网络最大使用群体的大学生深受其影响。本文在对武汉6所不同层次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法律规范措施。

关键词:网络负面新闻;大学生;法律规范措施

一、网络负面新闻简介

关于负面新闻的定义,学界尚无统一标准,但大体上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指负面事件的新闻,比如学者张威认为“负面新闻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犯罪、性、丑闻、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等类事件往往是他报道的重点……它在强调变动、反常和冲突”。 另一种是指产生负面效果的新闻。新闻事件本身是非负面的,但因为新闻媒体不恰当的报道方式、语言组织或其他原因导致传播了负面价值的新闻。本文对负面新闻的定义采取后一种说法,即所谓负面新闻,指非负面的事件,因为不恰当的报道方式、传播方式、引导方式等而导致产生负面效果的新闻。网络负面新闻,则指的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发布的负面新闻。

二、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影响

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的网民中,21-35岁的占88.4%,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6%。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然而,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人生阅历欠缺,面对网络上林林总总的各类新闻,尤其是混淆是非的负面新闻缺乏足够的辨识力,若是没有正确的引导,极容易在价值观上产生偏差。

为了弄清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情况,笔者针对武汉不同层次高校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武汉6所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问卷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共计发放1000份,有效问卷963份。笔者将在这963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分析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对我国现今网络负面新闻法律现状的看法和意见。

从数据上看,有88.9%的大学生平时会上网关注各类新闻时事,其中有38.4%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已被网络上各类负面新闻影响,在61.2%选择未有影响的大学生中,又有40%的大学生在面对负面个案新闻报道时,会不自觉的将其引申为全社会普遍现象。这些数据说明这部分大学生很可能已被网络负面新闻影响但却并不自知,又因为不自知而导致他们很难采取有效措施去预防此类问题,而这危害更大。

综上,网络负面新闻已经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研究发现,负面新闻对这些大学生的影响有正面有负面。对已经认识到自己被网络负面新闻影响的这部分大学生来说,正面影响多于负面,例如,在那些已被影响的38.4%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表示现在面对负面新闻时或多或少会追踪后续报道理性看待。但对未意识到自己已被影响的大学生来说,则是负面影响多于正面。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这些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对信息的甄别能力

网络上大量的负面新闻报道,尤其是被证实别有内情的负面新闻报道可以大大锻炼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他们甄别信息的能力。例如问卷显示,当被问及对互联网新闻信息如何看待时,72.2%的大学生表示会按照自己的经验理智辨别,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网络上各类信息时能够做到理智看待,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已大大加强。

2.有助于大学生跨出校园去了解社会现状

大学生大学毕业以前的时光基本都是待在校园内,很少能亲自了解社会现状。负面新闻的存在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到与书本不同的、与他们以前所认知的不一样的真实社会,让他们更早调整自己的心态,为毕业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准备。

3.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增长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网络上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负面信息充斥其间,其中自然也包括对政府的负面新闻。这些新闻在初期很容易迷惑大学生,让他们对政府产生质疑,但后期被证实所言非实或是另有隐情的有关政府的新闻,会使大学生逐步理智,多角度理性看待政府行为,从而逐步提升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二)、负面影响

1.影响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可程度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的人数越来越多,当如此众多的网民意见汇聚时,就会形成网络舆情,近些年网络舆情干预司法的例子数不胜数。在一些司法案件中,许多网民在其中一小部分别有用心的网民的带动下,疯狂在网上刷关于某些热点案件的意见,导致普通网民在案件事实不清、司法审判未完的情况下就已经被带偏节奏,,先于法律给嫌疑人下了“判决书”。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司法审判的结果不符合他们心中的的预期罪名时,就会出现各种“黑暗论”“背景论”“阴谋论”等,暗指司法审判不公,严重影响了司法公信力以及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可程度。

2.影响大学生对社会未来发展的信心

众多的负面新闻频繁爆发,特别是某一类负面新闻的集群爆发,极容易导致大学生群体对某一行业的失望,例如各类医患纠纷导致的公众对医生行业的抵触、部分有失师德的教师导致的公众对教师行业的失望,以及2017年频繁曝出的“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等虐童事件导致网民对幼师行业甚至幼师教育的一片声讨。这些负面新闻被爆出来本应可以更好的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但在别有用心的网民的恶意推动下在社会上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现状极其不满,对社会未来发展抱有消极态度,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

3.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生倾斜

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日常活动基本围绕学校和家展开,大学阶段才是许多大学生真正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开始形成独立人格的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重塑直至变得丰满完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在此阶段,如果大学生不能得到正确引导,他们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很可能由于网络上各类负面新闻的错误诱导而造成偏差,使得大学生思想观念逐步走向偏激,不能理智看待各类社会现象,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的未来造成深远影响。

三、对网络负面新闻的法律规范

(一)、网络负面新闻法律规制现状和不足

从调查问卷中笔者发现,当被问及关于负面新闻的法律整治措施哪方面最紧急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较为平均,分别是24.35%、25.76%、23.16%以及24.35%。这一数据说明,大学生网民对当前我国网络负面新闻的法律现状存在较大不满。立法上《网络安全法》宣传力度不够,执法上不够严谨及时,司法上网络纠纷立案难,守法上媒体人无职业道德,网民法律知识不够等等。

(二)、规范负面新闻的法律措施

据笔者统计,问卷共计320名大学生对网络负面新闻的法律规制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意见。经研究后,笔者将大致分为5大方面的措施,分别是立法方面、执法方面、司法方面、守法方面以及普法方面。

1.立法方面

(1)加紧出台更多更详细更完善的法律。在《网络安全法》已实施的当下,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司法解释以适应当前网络现状,特别是要明确有关词语的法律概念,制定有关网络负面新闻的针对性解释条款,明确网民言论自由的界限,让网民能够据此预判自己行为是否合法,以减少网民因不知法而犯法的情况。

(2)加紧新闻立法,规范媒体人的行为。我国至今未制定统一的新闻法,有关新闻方面的法律规范多为行政法规或规章,较为散乱,不利于规范新闻行业各类主体的行为。因此,相关机构应加快新闻立法步伐,明确新闻的审核发布传播等各个阶段的标准,规范媒体人的行为。

2.执法方面

(1)优化事前审查制度。缩小事前审查范围,精确审查内容,对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内容要加强审查力度;加强对平台型媒体的管制,打击非法经营平台,确保网络平台合法发布真实网络新闻。

(2)建立事中监管制度。新闻消息发布后,有关部门应及时追踪新闻走向,加强监管,确保正确引导网民,尤其是对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新闻消息,一旦发现不实或是有人故意诱导,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3)完善事后追责机制。对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不实新闻报道,或是别有用心的引导者,要完善追责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

(4)加强网络执法人员的相关能力学习,提高执法人员辨析能力,确保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上的不实负面新闻。

(5)严格推行网络实名制。据笔者统计,提出了具体措施的受访大学生中有近1/4的人提到要推行网络实名制,整治键盘侠。

3.司法方面

(1)明确舆论监督的界限,坚持独立司法。各级司法机关要明确舆论监督的界限,坚持独立司法的原则,减少媒体引导网络舆情干涉司法审判的现象。

(2)司法机关及时做到司法信息公开。司法机关及时公开各类可公开案件的审理过程以及相关文书,接受网民的监督,提高网民对审判结果的认可度,逐步提高司法公信力。

4.守法方面

(1)媒体及媒体人

①制定严格的网络新闻媒体行业的行业标准。各大媒体尤其各平台媒体以及媒体人在行业标准制定完成后,应严格遵守标准发布各类新闻,促进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

②媒体人入职前加强相关职业素养培训。媒体人尤其是网络平台的新闻工作者应牢记其肩负的责任,将真实性放在首要地位,确保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2)大学生网民

①提高自身辨别能力。大学生网民应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理智看待各类问题和相关新闻消息,不盲目跟风,不随大流,提高自身对各类信息尤其是新闻信息的辨别能力。

②树立法律意识,加强自身法律修养。在全面实行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大学生网民树立法律意识,加强自身法律修养已是必要。大学生网民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分清言论自由和法律的界限,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发表言论。

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大学生网民在上网过程中,要理智看待各类新闻,尤其是面对各类负面新闻时,需谨言慎行,不随意使用偏激、谩骂、侮辱类词语,不随意诋毁他人,实事求是,理性发言,对自己的言行负责,逐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5.普法方面

(1)国家机关做好普法宣传工作。相关国家机关要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2)高校加强法制教育工作。高校多多开展法制专题活动,组织法律知识讲座、模拟法庭等,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3)网络平台要配合有关国家机关做好普法宣传工作。

四、结语

网络负面新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绝不是单单某一方的工作就能解决的,各方面要配合起来,系统的采取应对措施,改善当前网络新闻的现状,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玉萍. 当前网络新闻对大学生法律认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13,(05).

[2]杨娣. 论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机制[D]. 中南民族大学,2013.

[3]孙彩虹. 网络舆情之于司法审判:冲突与优化[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9).

论文作者:熊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法律规范措施论文_熊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