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一以贯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事求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必须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列为二十年的主要历史经验之首。这既真实地反映了理论发展的逻辑,也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实践。可以这样讲,没有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就不会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也不会有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生和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面对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有必要强调进一步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有必要强调始终不渝、一以贯之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既关系到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同时也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的最好纪念。
一、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
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什么?就是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新时期所坚持的党的思想路线,既带有“恢复”的意义,又带有“重新确立”的意义。从“重新确立”的角度讲,又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时代特征,集中地表现在实事求是是和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导致思想脱离实际,主观脱离客观,背离实事求是,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主要是“左”的思想禁锢和长期的思想僵化。很清楚,要确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首先就必须解放思想,激励和推动人们从“左”的思想禁锢中,从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小生产的习惯以及各种主观偏见中解放出来。这一点,邓小平讲的很清楚:“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所以,我们通常又把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是一般原则、一般方法,而是根本原则、根本方法,是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基本点。对理论问题是如此,对实际问题也是如此。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二十年来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理论方面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前提条件,是邓小平理论新思想、新观点产生的先决因素。回顾新时期二十年走过的道路,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从“左”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重新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地位。然而,“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挠、干扰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批驳“两个凡是”,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我们纠正了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机械式、教条式的态度,科学地评价和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从而有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了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从实践方面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是我们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可靠思想保证。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事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举世公认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根本改善,国家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前景无量。二十年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说明,我们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每一步跨越,每一个成就,都是与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不开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力量,之所以这么重要,关键在于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对任何事物的观察与处理都涉及认识路线、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触及的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这个哲学最基本的问题,言简意赅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正因为这个原因,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这也正是我们党始终把实事求是作为观察、 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思想路线的真谛所在。
二、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的思想解放。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一个必须弄清的根本问题,不仅因为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所面临的最大的历史性课题,而且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和错误的观念。比如,把阶级斗争作为纲、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把发展生产力当作“唯生产力论”的修正主义来批判;所有制上主张“一大二公”,纯而又纯;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大锅饭;一些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个体、私营经济被作为资本主义的尾巴来铲除等等。显而易见,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不是从我们自己国情的实际出发,而是从外国的某种模式出发,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的。这种情况下,不能不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上的失误和挫折,因此,也必然成为新时期开启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为关注的一个根本问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所带来的重大的认识突破和理论成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去,我们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不切实际地企图很快进入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甚至幻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导致许多“左”的政策和做法,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很大损失。一句话,“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分析我国的国情,作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明确了在这个历史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外国模式,不能照抄书本结论,而只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走自己的路。既不能把现阶段必然出现的、应该允许存在的东西加以排斥,也不能超越现阶段,把将来才有可能办的事情拿到现在来做。我们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政策,以及其他一系列合乎我国国情、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方针政策。正像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概括的那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把过去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方针政策,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则的教条式的理解和认识,坚决纠正过来,并从这些不正确的政策和思想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使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全局性问题,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同样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成果。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我们轻视和忽视了发展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甚至还把它作为“唯生产力论”的修正主义来批判。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纠正了“左”的思想,实事求是地承认我国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现实,并确立了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这是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同时也表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矛盾,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制约和决定着其他矛盾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63、116页)尤其是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 邓小平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以说正是有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和对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的确立,才有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也才有了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大好局面。而这一切,离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很难产生,也很难理解的。
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的认识相当流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深入,这一观点逐步得到纠正。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我党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明确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从而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理论创新和发展,提出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等新思想、新观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这在我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无疑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的。
可以这样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拨乱反正到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20年的历史进程,始终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而展开的。这个历史进程的每一步是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所导引、激励和推动的。这一进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引下,不会中断,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
三、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要一以贯之。
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我们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成绩。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面对改革的攻坚战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面对许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深层次问题,我们有必要强调进一步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这是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也是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对于这一点,江泽民同志讲得很明确,指出:“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认识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要一以贯之。”
为什么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要一以贯之”?这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去讲。
从理论角度来看,这是坚持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需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二十年,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发展的二十年,也是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不断取得胜利的二十年。在今后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仍然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仍然要以邓小平理论为锐利的思想武器,去克服困难、战胜风险、解决问题、开拓前进。邓小平理论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说它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因为这一科学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植根于实践之中,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学理论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邓小平理论始终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我们学习和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要学习和坚持邓小平理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要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去解决我们所面对的现实问题,由此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发展中坚持。因此,我们须臾不可离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只要实践在运动、在发展,就存在主观与客观、思想与实际相符合的问题,就存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所以我们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要一以贯之,就必然成为坚持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内在需要。
从实践方面讲,这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应该说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很多事物,已经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但是要清醒地看到,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仍然有许多生疏和不熟悉的事物,也还会不断地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且对情况和问题的认识也需要不断地深化,不能停滞在某个阶段上。如果停滞下来,就会发生僵化,发生主观脱离客观、思想落后实际的问题。实践在发展,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始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要使主观思想跟上客观现实的发展,使认识合乎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问题的解决,也才能在问题解决的同时,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怎样才能更好地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以贯之;简而言之,就是必须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上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这就是江泽民同志所精辟概括的:“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勇于开拓前进;必须尊重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坚持用实践来检验、丰富、完善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不断认识和统一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既要防止和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做法,又要防止和反对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必须坚持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使理论随着实践的进展和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只要我们继承、坚持和发展了这些科学的认识成果,我们就一定能够使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始终如一地贯彻下去,引导我们不断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