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学论文,合作学习论文,策略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07)03-0062-03
1 合作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合作学习(Co-operativive Learning),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新课程理念的一种产物。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为主体,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活动。前苏联的“合作学习教育学”所涉及的是师生之间的合作。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合作学习所涉及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我国教育家所倡导的是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多维立体互动合作。在生物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则主要表现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根据生物学课程标准的目标设置,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在生物学教学中引作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小组集体评价为手段,实现课题多样化,对改善课堂内的学习环境的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教学的构建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①从学习目标看,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②从教学对象看,全体学生自主参与;
③从教学关系看,师生、生生民主、互助、合作、和谐;
④从评价方式看,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
2 生物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实施的基本策略
2.1 设计教学的整体目标
2.1.1 设定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应了解、知道或理解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学习目标;二是学生必备或必须达到的实验技能目标。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主干内容,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人本观,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每位学生的最基本的科学素养。
2.1.2 设定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定上,一是要突现生物学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二是要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的思想。如果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仅强调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贮存,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许不少,其结果却不会运用它。
教师要把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当作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作为创新精神乃至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过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标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2.1.3 设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包括兴趣、态度、求知欲、学习动机等各种心理特征。设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并从中体验到战胜困难的成功喜悦,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必须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课程标准要求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学生人格为重点设定情感目标。兴趣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目标,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生物学有深厚的兴趣,学生就能如饥如渴要去钻研生物学,反之,就会感到厌倦。
2.2 设计教学的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根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性小组中共同学习,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协调统一,贡献各自的智慧,达成统一的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促使学生认知、情感和价值观共同全面地发展。因此,如何组织有效的集体活动过程,正确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2.2.1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从2005年9月开始试行,每班的学生人数为25~30人,这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倾向、学习成绩、特长爱好、能力及生物学活动的性质和完成活动所需的器材,可从同桌面2人或前后桌4人合作开始组建合作小组,各组的平均程度差不多,但组员间的异质性较高。为了鼓励各成员积极参加,并且都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和成功,在教学组织上教师应有计划地将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承担各自的任务,如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交流员等。在不同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各角色可以进行互换,经过一段时间,小组的组成,也可重新编排,以利于不同学生的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相互信任。
在小组学习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除设计教学计划,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组织功能外,还应以指导者和编导者的身份和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2.2.2 确定小组及个人学习任务
当今社会是知识的社会、竞争的社会、合作的社会,一个学生苦学多年终究是要走向社会的,要参与实践,而参与实践免不了要与他人竞争。要在竞争中获胜,取得佳绩,就必须与他人合作。教师精心组织的合作小组,就是一个小团队,团队内部成员要加强合作,拧成一股绳,明确本团队的奋斗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的任务、奋斗目标,要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在达到自己目标的同时,增强团队的综合实力,从而达到团队的奋斗目标,确保合作有序不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合作的快乐。
2.2.3 妥善选择适于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当遇到学习内容较多,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者是操作难度较大,一个人难以解决学习任务时,就可以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在不同课型的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新课程教材中适合于合作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对新教材已提供的丰富多彩的素材(如:讨论、思考、阅读、练习与活动、观察和实验、调查、探究、研究性学习课题等)要多作一些精心的设计和处理,可优先选择这些活动来组织合作。如对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就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最后将生活经验和新信息有机整合,得出结论。
教材中的许多活动从操作上看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开放性,是很好的合作素材,如:探究蜗牛感觉器官的功能、调查酸雨情况以及对农作物和建筑物的影响、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观察蜜蜂的取食行为、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等。
2.2.4 重视合作学习和评价方式
合作学习的评价目标和尺度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在合作学习中,自主性和共同性的有机结合体现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个别搜集学习材料与学习成果共同呈现,集体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分工、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结合等都是有益的尝试。评价从内容上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从对象上应注重小组评价。教师适当将个人与小组的成绩挂钩,激励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合作的进行。评价可以分为个人自评、组内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对于协同运作良好的小组予以奖励,也可让各组讨论每个成员从中学到了什么,并且让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同时,拟定在哪些方面应多加努力,使合作学习能健康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成果收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3 设计教学的课型
生物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课型有多种多样,设计的教学课型可以根据所授的具体教学内容决定。具体有以下几种课型。
3.1 知识传授型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要具有创新的能力,就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否则无异于“空中楼阁”。没有基础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是难以想象的。基础知识的落实并非是一个机械的充塞过程,而是一个对知识取舍的过程。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时,应善将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加强有效的基础知识教学。
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始终贯穿一条基础知识主线。如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物质和能量的转变;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遗传信息的编码、传递、表达和改变;进化及其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内环境的稳定及其调节等。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师生”双边活动,尤其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应以重要知识为结点,建立知识的整体结构网络,让合作小组同学尝试作课堂小结:如让各小组中的优秀代表上台板演知识结构图谱或思维线索。这样既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可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2 创设问题情境型
学科中的一些知识点,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和提供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让他们探索研究。例如在讲到酶的作用时,教师不宜先讲结论,应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清水、唾液对淀粉糊的催化实验比较,体会酶具有催化作用。通过在不同温度、不同pH条件下的实验比较,知道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并让学生在合作小组的合理分工中设计实验方案和画出有关温度、pH值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曲线图。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绘图的能力等,更使学生学到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和科学方法,展示了合作小组中各成员的才艺。
3.3 实验探究型
实验探究,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个体的感官及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合作小组,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对事物作出正确评价的方法,各合作小组在实验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性别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等都是实验探究的合作型课题。
3.4 调查性课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调研者”的身份,以团队形式分组协同目的、有计划、系统地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问题,探索一定规律展开调查。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中有9个研究性课题,其中4个需要用调查法进行研究,这为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开展埋下了良好的背景。如在学习了“人类遗传病与优生”后,学生可组成课题组,深入社区,开展调研工作,就“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开展调研,每一合作小组选择人群中的某一遗传病进行调查。通过实际调查,编写专题报告,再经组内、组间和全班交流,这种调查型课题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与数据的能力,又使学生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意义所在。
4 体会与建议
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素质的整体培养。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和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较为完整地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探究、调查性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评价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均得到提高。由于学生在教学中总是主动积极地参与,所以他们的主体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体现了先学后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经历,注重理论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能力。从个体发展看,合作学习开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②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愉快、乐观、自信等。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这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作为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在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中需在以下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究:①合作学习的内容选取要适当;②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要讲究;③合作学习中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④合作学习的成果评价要有尺度等。
5 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带有浓厚的竞争色彩,学生都视学校是一个竞争的场所,每个人都想胜过他人。在这样一种学习的氛围中,学生们养成的是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和利己的习惯。他们大多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与他人相处与交往的基本能力。这种状况与现在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与信息的时代很不合拍。尤其是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今天,这种状况更加令人担忧。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我们坚信,合作学习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要求。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