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研究论文_周转坤

汨罗市中医医院 湖南岳阳 414400

摘要:目的:探析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应用中药外敷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关节止痛时间、肿胀消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所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药外敷;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秋水仙碱;效果对比

痛风性关节炎指的是因血尿酸增高、嘌呤代谢失衡,导致尿酸盐堆积在关节及关节组织中,从而引发的一种关节炎症,在急性期内,患者会逐渐出现骨关节急性、剧痛、僵硬、红肿、功能障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创伤、疲劳、不科学饮食及精神刺激都是引发该病的因素[1]。近年来,中药外敷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本文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分组探讨了常规西药及中药外敷的具体效果,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2例,将其分为2个研究小组。观察组患者共36例,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6.3±2.8)岁,病程时间5—55h,平均病程时间(40.1±5.3)h;对照组患者共36例,男性32例,女性3例,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45.1±2.6)岁,病程时间10—58h,平均病程时间(41.3±5.5)h。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秋水仙碱,初次服用0.25mg/次,后每隔2h用药一次,剂量为0.5mg/次,用药1d后改为每日1次,每次0.25—0.5mg,持续治疗4d停药;口服别嘌醇片,每日3次,每次100mg,用药期间注意多饮水,保持合理饮食[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外敷治疗,自拟方为祛痹复元散,药方组成为白芥子2.5份、细辛1.5份、马钱子1份、杨金花3份、威灵仙3份、红花2份、五加皮2份、麻黄2份、生草乌2份、骨碎补2份、老鹤草2份、生川芎2份、生南星2份、白芷2份、透骨草2份、寻骨风2份、生大黄2份。以上药物研磨成粉,每袋50g,治疗时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外敷在阿是穴上,若敷药后热痛强烈可改为外敷鸡蛋清,持续治疗5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关节止痛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应用目测类疼痛评估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5d的关节疼痛程度,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强烈[3]。

1.4 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各项症状均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且生理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各项症状均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且生理检查指标有明显改善;有效:患者各项症状均有所好转,关节功能及生理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未出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来计算、处理,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VAS评分

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5d的VAS评分分别为(9.5±1.1)、(3.2±0.6);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5d的VAS评分分别为(9.4±1.0)、(5.8±0.8)。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关节止痛时间及肿胀消除时间

观察组的关节止痛时间及肿胀消除时间分别为(4.1±1.6)h、(5.5±1.3)d;对照组的关节止痛时间及肿胀消除时间分别为(9.5±2.1)h、(10.1±1.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西医治疗中,通常以对症止痛、碱化尿液为主要治疗方法,选用药物有秋水仙碱、别嘌呤醇等,但是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复发率高,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药物治疗,依从性较低,这无疑增加了其身心负担。

中医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归位了“通风”、“痹症”的范畴[5],认为该病主要是由气血亏虚、阴血不足、风寒入侵、肾脾功能失调、运化失常等引起的,因此在治疗中主张从通络止痛、清热解毒入手。本次研究中,以祛痹复元散中中药外敷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药方中的马钱子、白芥子具有祛风止痛之效,杨金花有祛风寒之效,白芷、红花、川芎、透骨草、五加皮等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之效,大黄、南星、骨碎补等有清热解毒之效。以上药物合用,可起到抗炎、镇痛、消肿、解痉的效果[6],促进血尿酸的正常代谢,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表现。中药外敷能够通过透皮给药的方式,使药效能够作用于病变的关节处,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达到止痛、祛瘀、消肿的效果。另外,和常规西药联合使用,能够起到内服外用相互配合的效果,提高疗效,在短期内帮助患者消除病症,并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总的来说,单纯应用西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要结合中药外敷进行对症治疗,以缩短患者的病症改善时间,尽可能的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3.2±0.6),关节止痛时间、肿胀消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病症消除时间,所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彩霞.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8例[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2(15):142-144.

[2]张园,魏华.刺络放血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2,04(08):325-326.

[3]黎文杰.刺络放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3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3,06(35):142-144.

[4]阳初夏,张远平.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30(06):80-82.

[5]高建伟.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7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3,35(14):126-127.

[6]孟伟,马军,周陆凝等.中药内服合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05(09):133-134.

论文作者:周转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  ;  ;  ;  ;  ;  ;  ;  

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研究论文_周转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