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
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第二中学校
摘要:中学阶段作为学生接受教育启迪的重要人生阶段,是学生建立、健全成长人格,形成独特思维认识体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设置成教育的首要目标,在夯实学生语言应用基础的同时,注重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素养、文学基储价值理念的引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特点,为学生积极探究、合作观察、自主思考等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语文教材;现代技术;教学活动
人文素养作为现代人才发展必要的素质条件,其教育培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尊重学生发展不同时期的情感、教育需求,才能从根本上导正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认识,拓展学生的发展视野。
一、在课程实践中创新融入现代技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观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关注度与探索兴趣。为此,融合现代学科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实践技术,可以在拓展语文教学空间的同时,转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整体认识,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学科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观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深刻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学素养、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的培育、引导作用。
如,在学习四大名著中水浒传的截取片段《智取生辰纲》,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依托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与文章的内容相互映照,在加深课文理解、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视频形式将文章中对人物的静态、抽象描述内容转化为动态、立体的人物形象。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与不同人物形象的表现转变了传统小说体裁学习中灌输式为主的形式,让人物与故事更丰满,让学生边观看、边理解,通过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形成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思维观念。
二、围绕语文教材,挖掘核心人文精神
当前阶段,素质教育在语文课程中的不断深化,使得以人文素养为代表的综合素质成为初中阶段学科教育的重点。教师的实践教学课程中,应立足初中学生的个人成长、年龄、学习方面的特点,创新融合素质教育先进理念,在提升课程规划设计专业性、趣味性、多样性的同时,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以语文教材为核心,充分发掘文章、诗词中的核心人文精神,通过潜移默化的课堂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独特的人文观念。
以语文教材的诗词《理想》为例,在课堂实践阶段,教师可以先结合诗文具体内容与包含的精神,合理规划教学设计。诗文通过排比与比喻、想象等修辞,层次递进,突出了理想对精神、思想、发展的重要指引作用。为更好地体会诗文中的意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诗文诵读,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然后通过设问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分析,分别标注文章中的不同修辞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就理想这一主题,在深刻认识到理想精神对自身发展影响的同时,发表个人的理想目标。围绕诗文的主题,让学生将诗词内容与实践生活合理的联系起来,以语文课文为核心,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发挥自身的思想引导职能,给予学生探究的自由,鼓励学生积极阐述个人观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表现欲,并将其转化为对语文课程的参与动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逐步帮助学生确立自身的人文思想,增强核心素养。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创设相应教学场景
通过情景创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核心人文素养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引导作用。影响核心素养的教育因素包括两方面,即教师的学科教育引导与学生对人文素养的正确认知。因此,在语文实践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观念,在构建语文知识系统的同时,熟练的掌握语言运用技巧,在深刻理解文章情感内涵的基础上,培育独特的道德价值观念,健全初中阶段学生的发展人格。为进一步学生深化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理解,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以更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以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为例,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童话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安排童话扩编、改编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思想,通过故事情节冲突,认识到童话背后的教育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语文诗文竞赛、组织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主题演讲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参与热情,真正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阶段的正面引导教育职能。
四、注重的学生情感表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人文性浓厚的教学科目,通过合理的课程规划发挥学科教育的文学性、艺术性与人文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理解实践生活与学习,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视野,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素质基矗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是其接受语文知识的前提条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打破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严春友《敬畏自然》一文时,笔者在备课阶段为学生搜集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生态美景的图片,以及自然被破坏后的视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为学生展示了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将学生带入到大自然的美景当中,使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然后,为学生展示自然环境被破坏后的场景,通过两者鲜明的对比,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笔者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内容后,把学生分为了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日常生活中人们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与现象,然后让他们讨论改善相关问题的对策,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促使学生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语:初中时期的语文课程不仅需要将强化学生语文技能水平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还应注意学生文学、道德、人文素养的培育与引导,在正确认识核心素养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有效引导作用的同时,通过深入挖掘语文基础教育内容、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创新融入现代技术、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等举措,帮助学生强化道德修养,形成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教育发展观念。
参考文献:
[1]李玉琴.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学周刊,2018,No.369(21);
[2]魏明驹.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教学及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17(12);
[3]陈吉指.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7(63).
论文作者:赵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人文论文; 语文论文; 阶段论文; 诗文论文; 教师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