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论文_张强,范海泉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610051

摘要:目的:主要就骨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和预防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80例骨科术后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9-78岁,平均(56.5±4.5)岁。左下肢31例,右下肢9例,其中股骨干骨折术15例,股骨颈骨折术14例,胫腓骨骨折术5例,髋关节置换术6例,并对实验组所有患者运用早期低分子肝素和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前合并糖尿病5例,心脑血管疾病13例,有脑血栓病史3例进而对骨科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和治疗措施进行探讨。对照组40例患者嘱卧床休息,适当功能锻炼,对出现血栓患者进行尿素酶治疗,每天2次维持7到10天。结果:形成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术后的锻炼不够或者患者自身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等或者患者在术后的用药不及时等方面原因导致的,所有的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低分子肝素应用,加强患者主被动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通过实施早期低分子肝素应用,提高患者的功能锻炼是术后防止出现静脉血栓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治疗

引言: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在术后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常发于老年患者,一般静脉血栓发生之后,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严重的患者甚至会猝死。因此针对此种情况,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通过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8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并对骨科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为8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48例,女性患者为3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5±4.5)岁。

所有患者实施下肢静脉造影和彩色的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且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时间在1d-13天,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且保证两组患者在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综合评估

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患者的骨折部位或者病变部位实施预防性治疗,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抗基础疾病控制、功能锻炼、使用抗凝药物等。医务人员需要及时指导患者主被动功能锻炼,并使用尿霉素对患者实施治疗,术后6小时开始使用低分子的肝素通过皮下组织注入,每天一次,持续7到10天。观察患者的症状。

1.3 效果评定

显效:深静脉管腔超声提示无明显扩张,肿胀完全消退,疼痛消失,管腔血流速度正常,无明显低弱回声区;好转:深静脉管腔超声检查无明显扩张,单纯疼痛消失,或减轻,肿胀消退50%,管腔血流速度略低于正常,无明显低弱回声物;无效:深静脉管腔超声检查扩张,疼痛不能缓解,无继发肺栓塞,肿胀消退不足50%,血流通过缓慢,管腔内有低弱回声物。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t参数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的患者在后期预防之后,没有出现1例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且所有的患者正常恢复,所有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在观察组50例中,显效人数为40人,无效人数5例,临床治愈率高达80%,在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患者35例,无效患者10例,临床治愈率为75%,不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一般来说,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为复杂的机制,常见的有高凝状态的血液以及血流淤积、血管壁损伤都可能导致患者产生静脉血栓,患者的肌肉处的静脉是产生静脉血栓的主要来源。患者在骨折之后,在未接受治疗之前,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可能性也较大。患者受到手术的刺激使得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明显多于普通人,且血小板的粘性增强,若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脱水或者失血症状,则可能使患者的血液浓度升高,进而增加血细胞的数量。在手术操作中实施全身性麻醉能够阻滞患者的肌肉活动,静脉血流较为缓慢,同时加上血管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创伤,凝血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被激活,成为病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加上患者在手术之后肌肉长期处于一种较为松弛的状态,导致患者的血流变缓,如在骨科手术中由于手术人员的不谨慎操作,需要使用止血带止血,止血带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挫伤患者的静脉壁,导致纤维蛋白出现沉积,进而诱发静脉血栓。同时,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还与患者本身的状况以及本身的疾病情况直接相关,患者若肥胖、高龄或者自身患有合并性高血压,患静脉血栓发病率较常人较高。

3.2预防与治疗

为了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相关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保证患者的合理膳食,患者在术后的饮食应以高蛋白膳食纤维为主,有效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在实施手术之前,需要指导患者多锻炼和,在术后尽早下床运动,促进患者的静脉血液循环,降低发生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同时可以使用加压泵或者弹力袜来减少患者的血液淤堵,如患者出现了静脉血栓的相关问题,需要及时救治。

一般在术后的6小时对患者的皮下组织注射低分子肝素,每天一次,持续7到10天。并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以及切口处的情况以及颅内情况,以防颅内出血,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凝血时间。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及时对患者的溶栓治疗以及生命体征实施检测,鼓励患者在术后多饮水,降低血液的浓稠度。

总结:综上所述,在骨科手术术后通过合理改善饮食、加强患者的功能锻炼,相关医务人员加强对患者相关指标的监督,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参加到实际工作中来,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总治疗效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根据相关资料证实,低分子肝素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疗效,其抗血栓、抗凝、扩张血管及增加血流量等作用能够明显增强,且未见毒副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65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管小军.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9):5015-5015.

[2]潘秀娟,覃燕平,李飘环,等.骨科手术后综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4):2014-2016.

[3]谷文燕, 吴晓娟. 微信回访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研究, 2016, 24(9):194-195.

[4]杨杨.浅析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 2016(11):00145-00145.

论文作者:张强,范海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7

标签:;  ;  ;  ;  ;  ;  ;  ;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论文_张强,范海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