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井下应急避难技术的发展现状与重点论文_马岩松

矿山井下应急避难技术的发展现状与重点论文_马岩松

赤峰柴胡栏子黄金矿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赤峰市 024039

摘要:通过搜集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对目前矿山使用的应急避难技术类型及其性能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矿山避难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针对我国煤矿特点,指出了目前避难所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矿用井下应急避难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重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矿井灾害;应急避难技术;救生舱

近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煤炭能源的需求增速在18%以上,煤炭能源占整个能源的69.7%,使我国成了一个煤炭能源大国。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大,条件复杂,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瓦斯和煤尘爆炸、矿井火灾、井下透水、冲击地压等灾害频发,又使我国成了受矿山灾害威胁最大的国家。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灾害应急保障体系变得日益迫切,加快矿山井下应急救援安全避险设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了安全管理的重点。

1矿山应急避难技术类型与特点

(1)永久性固定避难硐室。在矿山井下工作面逃生通往井口的必经路径上的永久开拓巷道两侧稳定地层中,建设能够容纳足够数量人员躲避的硐室。躲避硐室有贯穿到地面的钻孔,以在事故发生后,地面能向避难所内持续输送新鲜空气和食物,并实现地面与地下避难硐室的通讯。

(2)临时性固定避难硐室。在矿山井下采矿和巷道施工的工作面附近,建设一段专门的硐室,供灾害发生时,来不及撤走的人员暂时避难。这种硐室中预先放置一定数量的氧气瓶、通讯、检测仪器设备等,给地面救援赢得时间。由于其临时性,当该工作面远移后,该临时性避难所即被抛弃,避难所内密封门、氧气瓶等设备转移到新的临时避难所中。

(3)固定式救生舱。当工作面附近没有条件建设临时的避难硐室时,采用钢等材料建设为舱体式结构的避难舱,外形如集装箱。氧气瓶、通讯、检测仪等设备均安装在舱体内。这种固定的救生舱质量高达10t,没有移动装置。这种固定式的救生舱有钢制和充气式两种类型。

(4)可移动式救生舱。在固定式救生舱上安装行进装置或者吊装、拖曳部件即成可移动式救生舱。这种救生舱能在巷道中移动,随工程进度不断改变位置,紧跟工作面,技术装备集成化、系统化程度较高。

2国内外应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应用现状

2.1国外的应用情况

(1)国外避难硐室的应用己经较为普遍。从1928年的Hollinger矿火灾造成39人死亡事故后,加拿大就出现了初级的避灾硐室,利用压缩空气,通过面具提供呼吸氧气。南非规定井下距离每个工作面不超过750m的地方,必须建立安全避难所;澳大利亚强制要求所有的井工矿井都使用避难硐室。

(2)国外移动式救生舱成为矿井应急避难技术的主要研发对象。南非对于矿井救生舱的制造、装备,除了拥有完善的标准、法规外,还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美国国会通过了“2006年矿工法”,要求煤矿必须在矿井内设置气密性紧急救生舱。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德国等,救生舱也成为一项重要装备。法国和南非还研发了充气式救生舱,便于矿工随身携带使用。

(3)国外对矿山井下避难所的设置、维护和人员培训等作了明确规定,有多次矿难救援行动取得成功的经验。在南非,2003年和2004年,2个特大金矿发生停电和火灾事故,分别有280人和52人因躲避在井下避难硐室或救生舱中而获救生还。在澳大利亚,2006年的一次矿难中,2名矿工在被困井下13d后获救。2008年卡诺纳贝雷金矿的54名矿工在一辆卡车的发动机发生火灾后在井下被困,这些矿工进入救生舱后6h被成功救援;2009年6月,必和必拓公司的帕赛佛伦斯发生岩石冒落事故后,1名矿工被困井下16h,成功利用井下救生舱提供的维生设备获救;2006年1月,加拿大一座钾盐矿发生火灾,72名矿工被困井下26h,全部获救;2008年,加拿大西部的一个金属矿山井下设备发生火灾,12名矿工进入救生舱避难8h后安全获救。在这些国家,尽管矿难时有发生,但几乎没有人员伤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国外救生舱主要从金属矿山起步,其技术较为成熟,而煤矿用救生舱开发起步较晚。目前国外的矿山ARC系统公司(Mine ARC Systems)、Shairza1安全工程公司(Shairza1 Safety Engineering)、现代矿业安全支持有限公司(Modern Mine Safety Supply)等研发了煤矿用移动救生舱。

2.2我国的应用情况

我国矿山井下应急救援技术研究近几年才开始起步,但得到了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2007年,我国把救生舱研制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已经下发了名为《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关于做好煤矿井下避难所(救生舱)建设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2010年,国务院的《国发[2010]23号文件》要求全国矿山加大了对高危行业机械化,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其中包括安装紧急避险系统,并要求在“十二五”期间继续组织研发。这些监管规定,促进了我国在矿用救生舱设备研发上的较快进展。2008年7月在山西某公司研制了4人和96h的救生舱,该救生舱据说为组装式,可根据矿井情况配置必要添置保温、防火系统,已到达防火要求。2009年6月武汉某公司研制了矿难救生舱,并完成了6人7d的初次生存实验。目前已经有多家公司在进行矿用救生舱的研究。

我国矿山井下应急救援技术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比国外先进国家落后,对矿山井下救生设备较为陌生,而避难硐室也只在矿山救护专业用语解释中提到。我国还没有应用井下避难所和使用救生舱的实例,其紧急避险设施的研制仍处在探索阶段。

3我国应急避难技术研发重点

(1)我国矿山数量很多,安全情况多种多样,决定了矿山井下应急避难技术形式的多样性。根据目前国内外井下应急避难技术应用的现状,煤矿井下可采用以固定应急救生硐室为主、移动救生舱为辅的布置方法。

(2)目前我国救生舱研究方面,应适应我国煤矿大小差别很大、矿难救援情况复杂的特点,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救生避难设备。每个矿山井下发生灾害的重点不同,设防重点也随之不同,开发适应于单一灾害的专用避难技术将很有意义。

(3)在采用合理有效的应急避难技术的同时,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构筑一个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的应急避难体系是重点。如我国煤矿除需解决矿用应急避难救生技术研发问题外,应该推行保障井下安全防护装备和技术、建立设备制造和装备需要的完善的标准和法律法规。

4结论

(1)目前矿山井下应急避难技术类型主要有4种,其特点从设防时间上主要有永久式和临时式;从位置的布置上主要有固定的硐室式、可以移动的舱式。它们各有特点,对具体矿山井下条件适应性有一定差别。

(2)矿山井下应急避难技术在国内外均取得了一定发展。在国外固定式应急避难硐室和移动式安全舱在发达国家均使用较为广泛,并且有使用成功的实例。而在国内,对于移动式安全舱的开发刚刚起步,固定式应急避难硐室还没有得到使用。但我国目前管理机构已经明文规定要使用井下的应急避难硐室和安全舱。

(3)从我国目前煤矿开采的现状来看,应走避难硐室为主、移动式安全舱为辅的道路。开发适应单一灾害的专用技术,急待建立一个硬件和管理软件共同组成的井下灾害应急避难体系。

参考文献

[1]邵卫卫.科技照亮应急救援未来[J].现代职业安全,2009(8):20-22.

[2]张大明,马云东,丁延龙.矿井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3):195-198.

[3]赵利安,孟庆华.矿业发达国家安全硐室的发展及经验借鉴[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35(2):73-75.

论文作者:马岩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  ;  ;  ;  ;  ;  ;  ;  

矿山井下应急避难技术的发展现状与重点论文_马岩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