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省 杭州市 310000)
摘要:对外汉语教材中结果补语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研究对外汉语补语的教学,以初级教材《发展汉语》结果补语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结果补语的意义、用法与功能,意在对对外汉语补语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结果补语;《发展汉语》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意义
近些年,汉语语法相关研究已有重要的成就,对汉语语法教学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然而,严格来说,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意义上的学科,也就是为了不断增强留学生的日常语言交际能力,对此,我们需要探索对学生语法学习有积极作用的体系,从而为学生的汉语语言学习提供指导。
2.1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中结果补语的教学分析
根据《发展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中结果补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如下:
一、动作结果的形成
张斌在《新编现代汉语》(2014年)中提到,可以作为汉语结果补语的成分几乎都是形容词或者是动词,而相比之下,形容词数量较多,动词数量较少。具体来说,作为汉语结果补语的动词经常出现的如,“跑”、“跳”、“见”、“完”、“懂”等等。而依据述补组合来说,表达汉语结果补语的述补组合有以下几种:
1.V+(V+O),即动词+动宾结构。
①警察打死了罪犯。
②那位外国人居然听懂了我的话。
③刚才在万达,我看见她了。
2.V+Adj,即动词+形容词。如:
①直到上午九点,她才睡醒。
②他的零食买多了。
③如果走累了,我们就坐下来歇息一下。
3.Adj+(V+O),即形容词+动词(动词结构),如:
①这个夏季,因为没装空调,所以半夜经常热醒。
②工作后,他很努力,经常加班到很晚,结果还是累病了。
③事情来得太突然了,她急哭了。
4.Adj+Adj,即形容词+形容词结构。如:
①跑了三小时的步,估计累坏了吧,快过来休息一下。
②刚开学,事情真的很多,忙坏了。
上面所列举的这些关于汉语结果补语的典型例子,通过动词或形容词结构来表达行为所产生的结果、状态或者是一种变化。归纳起来概括为:汉语结果补语的构成是由动词或者形容词前后位的相应组合、构成产生的一种行为、状态或结果的变化。因此,汉语结果补语常见结构可以概括为动词与动词,动词与形容词,形容词与动词,形容词与形容词四种结构。而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形容词差不多都可以充当结果补语成分,但是只有少量的动词才能作结果补语。同时,语言学家张斌在著作《新编现代汉语》(2014年)中对汉语结果补语是这样简述的:
汉语结果补语常用动词如:“跑”、“跳”、“见”、“完”、“懂”、“掉”、“动”、“到”、“给”等等。而汉语结果补语常用形容词如:“多”、“少”、“大”、“小”、“好”、“坏”、“错”、“对”等等,这类形容词比较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类型如下:
(1)V+好
肯定式:修好/做好/准备好/休息好
否定式:没修好/没做好/没准备好/没休息好
如:①晚上已经做好了。
②空调还没修好。
以上就是汉语结果补语常用动词、形容词肯定式与否定式典例。其否定形式因为汉语结果补语表示的动作变化是否有结果,因此否定构成一般借助“没”。在汉语否定补语结构中,则要把否定词“没”放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的前边,则“没+动词+结果补语”结构,表示没获得或达到某种结果,而在表示假设的条件句中,其否定结构则要用否定词“不”来进行否定。
例如:她刚才没听清楚我说的话。今天的家庭作业不做完就不准看电视。
例句1中,表示听了,只是没听清楚。例句2中则是含有假设的条件句子,所以要用否定词“不”来进行否定。
汉语结果补语表示的结构形态前面例子可观,其所表示的语义也有众多的前人研究过。如有专家认为,事物或事件变化后产生的动作结果就是结果补语的语义。
①这么晚了,你看完这部电影了吗?
②昨天开会我来迟了。
例1中的“看完”中,即动词+形容词结构,动词“看”是主体的动作,形容词“完”则是看的结果。但形容词“完”并不是动词“看”产生,仅仅表示动作“看”这个动作的结束罢了。例2中,动词“来”是主体我的发出的动作,不便轻易说成来的结果是迟了。因此,其语义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可依据语义的差异,将述补结构中的类型分成四种形式。第一、我们称之为动作的形成;第二、主体发生变化,即施事者的变化;第三、与施事者相对的,即受事者的变化;最后,动作本身的状态。
二、我们称之为动作的形成
此类结果补语语义是动作相互间的结束,其结构可归纳为动词+动词形式,即V+V。如:
①那本书我找了很久,始终没找到。
②一看你这样子,就知道今天起床又晚了,被我猜中了吧。
③这件事我确实着手办了,只是没办好。
上面的三个例子,前一部分,表示主体做了相应的动作,如动词“找”、“猜”、“办”,动作的开始或者说持续,只是没有结束,但后部分,如“找到”、“猜中”、“办好”都表示相应动作的持续、结束。其实,如上面的动词本身就有动作的开始以及持续,只是前面动词不能表示结束罢了。再如:
①家里的旧门来回开了好长时间,终于开了。
②这个礼物打算今天送你,到现在还没送了你。
例句2是不能这样表述的。“开”、“送”表示动作的结束,动词“开”含有一直、持续的意义,动词“送”则表示东西发生了转移,由主体转移到客体那边,则表示完成。因为动词本身就含有结束、完成的意思,所以其后不能再搭配表示完成的词了。实际上,动作的结束、完成这类结果补语是由前边的表示动作的动词和后面表示变化的动词结合才构成完成意义上的结束。
三、主体发生变化,即施事者的变化
此类主要强调动作及动作之后施事者发生的变化,包括心理上、生理上的变化和感受。常用结构为动词+形容词结构,动词+动词结构。例如:
①如果你跑步跑累了,就过来休息一会儿。
②经历数十载,女儿终于长大了。
③你的话我已经听烦了,请不要再说了。
以上的三个例子中的述语与补语结构均表示施事者经历动作之后心理或生理上产生变化的结果。比如,第一句中的主体,也就是施事者“你”跑完步以后会觉得累了,那说明了此时施事者的感受。例句3中我已经听烦了,“听烦了”,表达了施事者心理上的一种厌烦感受。而例2中,则说明的是生理上发生的变化,“长大了”。
论文作者:朱浩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补语论文; 动词论文; 汉语论文; 形容词论文; 动作论文; 施事论文; 结构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