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条件下的我国保险业竞争力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保险业论文,竞争力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保险业也开始进行对外开放。加入WTO以后,我国保险业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进入了对外开放的新阶段。经过三年过渡期,2005年我国保险业开始实行全面对外开放。而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全面开放,大量资金实力雄厚、管理先进的外资保险公司不断进入我国保险市场。虽然我国保险公司具有本土化优势,但是外资保险公司具有悠久的经营历史、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经营技术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后造成了国内保险公司业务流失、市场份额下降的局面,使得我国本土保险公司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全球的激烈竞争局面,我国保险业只有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与竞争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保险业竞争力现状
(一)我国保险业规模现状分析。
1、保费收入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保险业在2000-2009年近十年内一直保持着良好、快速的发展势头,保费增长率都高于同期的GDP增长率。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保费收入一直在不断增长,由2000年的1609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14527.9亿元,10年增长了8.03倍,发展十分迅速。
虽然我国的保费收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但是相对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来说仍然还有一定差距。表1数据显示,2004年美国的保费收入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3.84%,而中国全部业务的保费收入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61%,排名11位。到2010年,我国总保费收入排名已上升到第六位,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5%。可以看出,世界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少数几个国家竟然占据了世界市场60%以上的份额,我国保险业的总体规模依然偏小。
2、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不断提高。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达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保险业在保费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也有了大幅提高。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保险密度持续上升,而保险深度在2004年之前基本保持着与保险密度同步增长的状态,2004年之后保险深度有所下降,但此后依然保持上升态势。
虽然我国的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相对于世界保险业发展来说,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甚至是部分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表2显示,到2010年,我国的保险密度仅为158.4美元/人,排名第61位,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5%,还不到排名世界第一的瑞士的2.4%。而保险深度也仅为3.8%,排名第39位,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差3.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依然不高,保险消费水平也较低,保险规模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我国中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与市场份额分析。
近几年来中资保险公司发展较快,目前在国内市场上中资保险公司的数量多于外资保险公司,占据了市场的优势,外资保险公司在短期内还很难在市场上与中资保险公司抗衡(见图3)。中资保险公司通过多年的市场积累,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客户群,消费者对中资保险公司的认知度很高,尤其是对那些占市场份额较大的中资保险公司,如人寿、人保、太保、平保等。而对于外资保险公司,由于缺乏了解,消费者对其认知度要低一些。
但是,随着我国保险市场逐渐取消了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地域和数量限制,外资保险公司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步伐。近几年,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稳步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所占比重也在稳步提高。2007年,在上海、北京、广东这些开放较早、外资相对集中的地区,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当地市场份额的25.22%、18.04%和14.49%,而外资保险公司的总资产份额已经由2006年的4%上升到2009年的5.05%(见图4)。虽然目前外资保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比重并不是很大,市场的绝对份额依然由人寿、人保、太保、平保占据(见图4),但是外资保险公司成功地在各大城市站稳脚跟的事实表明,我国的保险公司将面临日益加剧的竞争局面。加快提升我国保险业的竞争力以迎接外资保险公司的挑战,已成为中资保险公司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保险业在资金运用结构方面,主要是以银行存款为主,债券投资和其他渠道投资比重相对较小。表3数据显示,从2005年开始,我国银行存款所占比重持续降低,债券投资比重开始超过银行存款比重,增长趋势明显。截至2010年8月末,我国保险资金中银行存款占29.7%,债券投资占50.5%,权益类投资占16.9%。总体上看,我国保险资金在运用结构上已经不断优化,抗风险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但是,相对于国际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渠道多元化来讲,我国保险公司在固定收益产品上的投资比例一直偏高,高达80%左右,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收益率。而在国际上,保险公司持有的资产中股票占比例非常高,美国寿险和英国的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大约60%(见图5)。可见,我国保险资金在运用结构上依然还不合理,投资整体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上。
图5 世界发达地区保险业持有股票比例
数据来源:江生忠等,提高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四)我国保险营销渠道分析。
目前,我国的保险营销体系还不完善,保险公司与中介之间的常规分销渠道不能有效协调双方的市场营销渠道,影响了我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而在美国保险市场上,营销体系十分健全,发达的代理制度是其显著的营销特点,除此之外,美国的电话营销和网络营销也占有相当的地位。反观我国,保险代理人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保险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专业代理公司的发展比较缓慢,且主要集中在财险领域;保险经纪公司数量较少,电话营销和网络营销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提高我国保险业竞争力的建议
(一)加强保险监管,完善保险监管体制。
保险监管是引导保险业健康发展,提高保险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首先,监管机构要加强对保险市场行为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等问题的查处力度。其次,加强对偿付能力的监管,尤其是寿险业务,通过预警体系指标及时监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和变化趋势。再次,加大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严格其审批制度。总之,要通过加强监管,建立合规性监管与风险性监管并重的新的监管体制,真正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二)优化市场主体,加快建立完善的保险市场体系。
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的进出制度,放松市场准入方面的某些限制,强化保险市场的退出机制,淘汰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公司,从而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实现保险资源的优胜劣汰。另外,还要加快建立完善的保险市场体系,形成一个以本土保险业为主导、市场主体多样化、地区分布合理的开放性保险市场体系。
(三)培育市场主体的专业化优势,增强创新能力。
推进引导保险市场主体专业化发展,鼓励它们进行专业化经营,实现保险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专业化,从而增强各主体的专业化优势,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鼓励保险公司在保险产品、业务经营方式、制度和服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保险公司应调整产品结构,挖掘和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借鉴外资保险公司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在营销方式上实现传统营销和网络的结合,努力探索新的营销渠道。
(四)促进保险投资方式多样化,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资金过于注重保障功能,在投资方式上一直选择安全性较高的银行存款和债券,造成了保险业资金运用水平和投资收益率不高的局面。因此,保险公司应拓宽保险投资渠道,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注重股权投资的应用,并对投资决策和投资操作进行严格监督,加强风险评估。同时,还要注重吸纳和培养投资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保险资金进行专业化投资,提高保险资金收益率,从而增强保险公司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