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启动后的中欧经贸关系及对策_欧盟成员国论文

欧元启动后的中欧经贸关系及对策_欧盟成员国论文

欧元面世后的中欧经贸关系及其对策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欧论文,欧元论文,对策论文,经贸关系论文,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5月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特别首脑会议上,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爱尔兰、奥地利和芬兰11个国家将首先于1999年1月1日使用欧元的提议获得通过,这昭示着欧洲货币一体化及欧元的运作进入了实质性的启动阶段。本文拟在此背景下探讨欧元运行后的中欧经贸关系问题。

一、欧元的运行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

1.双边贸易。欧盟是继日本、美国和香港之后我国的第4 大贸易伙伴,从双方历年来交易商品结构来看,双方互补性较强,且发展潜力巨大。欧元的面世和运行将对我国对欧贸易产生利弊两方面的不同影响。

欧元面世后,我外贸企业对欧盟的贸易、营销策略也将受到影响,这主要表现在:(1)欧元出台前,根据不同欧币、 不同成员国市场而制订的价格策略将因使用同一货币而不复存在;(2 )由于实施统一货币政策,使得中国对欧产品出口的价差换算并趋于明晰化,相应的,欧盟更易实施对华产品的反倾销政策;(3)由于欧元的“先天不足”, 欧元推出后,在欧币转换成欧元的过渡期中,其币值波动频繁,这相应地增加了我国企业对欧贸易的汇率风险;(4)欧元出台后, 我对欧贸易企业的转换费用随之产生,主要包括设备更新费用、电脑软件更换费用和人员培训费用等等。

2.直接投资。欧元运行后,为了促进欧盟成员国经济指标尽快“趋同化”,资金流向将在一定程度上由欧盟外部转为欧盟内部,产生投资转移效应,从而对我国吸引欧盟的直接投资产生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欧盟内部劳动密集型产品投资项目将可能从欧盟外部的发展中国家转而投资于欧盟内部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希腊、葡萄牙及西班牙等国;

第二、由于投资转移效应的制约,欧盟内部相互投资的增加相伴而生的是对外投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减少。更重要的,和获取廉价劳动力资源相比,欧盟各国更趋于通过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来降低成本,从这一点来看,我国则处于相对劣势。此外,从欧元本身考虑,从其1999年1月1日出台到2002年1月1日正式介入流通、清偿领域,欧元的币值和地位也将经历一个由“弱”变“强”的过渡期,因此,一个汇率波动频繁的币种很难成为近期我国吸引外资的首选目标。

3.外汇储备和外汇业务。

第一、随着欧元的推出,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选择策略也相应地面临着重大的抉择和调整。

第二、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下称《马约》确定的时间表,已加入欧元的马克和法朗两种硬通货将随着欧元介入流通和清偿领域后正式退出流通。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过渡期中,对于马克和法朗这类欧币硬通货,我们是继续作为外汇储备和交易的币种选择还是完全放弃?再者,“过渡期”中,欧元能否达到现在马克和法朗的坚挺程度?如不能,我国的外汇储备和交易的币种选择应如何调整?

第三、在过渡期中,欧洲外汇市场上将出现欧元与各种欧币并存的复杂局面,即在外汇市场上将以欧元对外报价取代不同欧币的对外报价;但在已“入门”的11个国家中,各自的货币仍可继续使用,银行中也将出现欧元和欧币的多重帐户,对此,我国外汇交易银行应作相应的帐户和电脑软件的调整,转换成本也随之产生。

4.金融机构的协调和合作

根据既定时间表,欧洲中央银行(ECB)将于1998 年年底宣告成立,德国的法兰克福将成为欧洲中央银行所在地,欧洲中央银行的产生和运行及金融中心的东移都将对我国银行业与欧洲金融机构的协调和合作产生深刻影响。

二、对策思路

1.贸易方面。

我们认为,针对欧元出台,近期在中欧贸易关系方面,宜作下列策略调整:

(1)从长计议, 积极改善我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并提高其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这是我国能否抓住欧元发行所带来的欧盟市场扩大、进口需求增长机遇的最为关键的一着。长期以来,我国对欧盟出口往往是以自己的生产能力要求对方适应自己,而不是以自己适应对方需求的变化。在这种僵性的出口结构中,我国输出至欧盟的大都是中低档的农副产品和日用轻工业品,欧元出台后,由于受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欧盟内部日用消费品的价格趋跌,欧盟进口商品的进口需求也随之减少。因此,欧元运行后,如我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没有实质性的进步,要继续扩大我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占有率是相当困难的。

(2 )适应欧元出台后我国对欧盟各国出口营销策略单一化的需求,以欧盟“欧元区”和“非欧元区”国家为立足点,兼顾整个欧洲市场,重新审视评价和修订我国外贸企业对欧盟及欧洲市场的营销渠道和价格策略。

(3 )利用欧元出台及欧盟将我国划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契机,积极实施纵深开拓欧盟市场战略,这包括a :组织重点企业在对欧元出台后的欧盟及欧洲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后,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分部或商品分销中心,在重要港口设立分拨仓库;b :建立以欧盟为中心的欧洲商情信息网络,并及时向国内反馈信息;c:实施“外围战略”, 积极发展与欧盟保证特殊关系的非洲、加勒比海与太平洋地区等69个国家的贸易关系,利用这一“跳板”进入欧盟市场。

2.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理论上说,欧元运行后,由于在欧盟内使用了单一货币,只要在“欧元区”任何一个国家设立投资项目后,在其余国家也可享受投资方面同等的市场准入和非歧视待遇。我们认为,这是在欧元运行给我国争取欧盟企业投资存在若干困难的情况下一个难得的机遇。为此计,第一,可遴选重点项目和重点国家、地区,以直接投资形式进入欧盟市场;第二,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且技术适中的项目在非洲、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地区中与欧盟各国保持特殊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点办厂,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其生产产品享受欧盟给予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某些优惠,同时也是实现出口多元化,投资多元化的需要。

间接投资。欧元运行后,随着欧元债券市场的建立,我国企业便可利用这一海外市场来筹集欧元资本。近期应注意做好几方面工作:第一,关注、研究欧元出台后的利率问题,衡量我国企业各自的筹资成本和发行成本;第二,加强相关企业在欧盟市场的宣传力度以尽速提高其知名度;第三,研究欧元出台后的以欧元计价的衍生金融风险工具和金融产品,为我国投资者分散金融风险,实现投资多元化寻找新型渠道。

3.外汇储备。

在外汇储备方面,欧元出台后应作相应的策略调整:(1 )跟踪研究欧元走势及中长期发展态势,特别要注意研究“过渡期”后欧元的软硬程度和变动轨迹;(2)重点研究1999年1月1 日前后各欧盟成员国的币值变化;(3)根据欧盟公布的欧币和欧元的定值方式, 研究欧元在我国未来外汇储备中应占的比例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4.金融市场策略调整与金融机构协调

欧元的运行和欧洲金融中心的东移改变了欧洲银行业的经营和竞争格局,为此,我国海外中资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也应作相应的策略调整。

第一、研究欧洲中央银行的运行机制和货币政策动向,并在其正式成立后主动与其建立正常的交流关系。对于我国与“欧元区”和“非欧元区”各国的央行的关系也须重新审视和考察,寻找新的合作“结合点”,以期形成与欧洲中央银行和各成员国政府央行的“复合型”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格局。

第二,以法兰克福为中心,重新调整和部署我国中资金融机构在欧洲的设点和人员配备,研究我国银行业介入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票据交易中心和贴现所的可能性,对此宜未雨绸缪,争取主动。此外,从长远看,随着欧盟中“非欧元区”的“欧元化”及欧盟外延的扩大,除法兰克福外,要在其它重点国家的重点城市增加机构网点设立和人员部署,最终形成以法兰克福为中心,以伦敦、卢森堡和巴黎为重点,以诸多中小城市金融联系点分散其间为基础的中资金融机构网络。

第三、配备新技术和新设备,以适应欧元运行的需要。近期我国经营外汇业务和专业银行应立即与欧元清算系统——全球资金划拨自动清算系统(TARGET)实施全面控轨,为欧元业务的操作提供技术和通讯保障。

标签:;  ;  ;  ;  ;  ;  

欧元启动后的中欧经贸关系及对策_欧盟成员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