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金效益审计的实践与体会_科技论文

科技资金效益审计的实践与体会_科技论文

科技资金效益审计的做法和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益论文,做法论文,资金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展效益审计是《审计法》赋予我国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对财政预算资金的效益性实施审计监督,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审计的必然趋势。国家审计署在《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把“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作为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来抓,并且提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的工作思路,为今后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贯彻实施审计署五年规划,促进天津市财政支出制度改革和“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2003年,我局在2002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方案中,首次安排对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的2000年至2002年间近6个亿的科技资金使用进行专项审计和调查,尝试性开展科技资金的效益审计。此次审计,不仅揭示了科技资金在分配、使用、管理等环节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向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部门提出了改进、完善的意见和建议。有关管理部门采纳了审计建议,问题已逐项得到落实,充分显现出审计监督在规范科技资金管理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中的积极作用。

我局科技资金效益审计的几点做法

——充分做好审前准备工作,精心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由于对科技资金实施效益审计在我市尚属首次,大多审计人员对于效益审计的概念仍然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其意识一时难以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模式中转变过来。为此,我局组织参审人员系统地学习了效益审计的相关知识、科技资金相关法规、制度,向科委科技项目的管理部门了解科技项目管理的流程,以及市科委各职能处室的职责。通过参阅市科委提供的2000-2002年度各项财务预决算和相关资料,摸清了全市科技资金的规模和构成,分析资金的分配布局,初步编制了此次科技效益审计调查实施方案。

——从内控制度的测评入手,明确审计的重点

此次审计,我局以评审内部控制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技术方法,一是采取询问、审阅政策、制度文件和审查凭证记录等方法,沿着科技资金的整个业务流程开展内控制度调查,对科技资金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进行评价;二是根据《天津市市科委三项费管理暂行办法》和市科委制定的《天津市科研院所技术开发工作扶持经费暂行管理办法》、《科学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及要点(草案)》等规定,在审核市科委内部各管理环节的具体运作情况的同时,选择两个承担科研项目集中、拨款量大的院所,对其科技项目的管理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初步测试,评价各项规定的有效性;三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向50万元以上的138个重点项目实施单位发放科技资金使用情况调查表,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34个重点项目所涉及的26个单位作为此次延伸的审计对象,明确了审计思路,重新修订了科技资金效益审计实施方案,为审计实施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适时采取协作与利用的方式,克服国家审计资源不足的困难

我局在对重点项目所涉及的实施单位进行延伸审计时发现,科技资金被捆绑立项较多,有的项目资金被使用单位又分配到10多个项目研制单位,致使实际上所需审计的对象变成了26个项目单位的几倍,在这种情况下,单靠审计小组的几名审计人员无法在一个半月内完成审计任务。因此在审计中,我们采取了协作与利用的审计方式,主要是借鉴市科委审计部门所掌握的科技资金审计基础资料,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实施科技项目的延伸审计工作;有选择地利用会计事务所对重点科技项目出具的审计结果,对其中认定准确、清晰的问题加以归类、汇总,对结论不清、定性含糊的项目重新进行审计。这样既节省了审计资源,又加大对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效果调查的深度和广度;既减少审计风险、节约了审计成本,又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注重对科技资金效果的评价,努力提升政府资金审计的层次

如何确定评价标准,继而对科技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价,是此类审计的难点和重点。在审计中,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实施方案内容,从科研项目立项的适当性、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环境性、科技资金投入的效益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审计,得出科研项目指标的达标率、科研项目是否按期结题的结论。依据项目《技术开发合同》分别对已结题项目、应结题而未结题项目的各项技术指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如科技资金有无损失浪费、科研成果转化比率等进行审计评价,对科技资金和项目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的问题,搜集了大量的审计证据。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归纳出各种影响科技资金发挥效益的原因,征求科技项目负责人的意见,随后会同资金管理部门和科研系统特邀审计员,共同就科技资金的管理体制建设、制度和措施完善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专题研讨和论证,提出可行性建议。

——注重审计成果的转化,促进审计建议的落实

此项审计结束后,我局就科技资金在分配、使用、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环节及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项目从申报到获得资助历时过长、捆绑立项影响结题验收、项目合同约定的效益指标缺少科学性、项目可行性调研有欠缺、经费预算评审缺少等问题,反复与市科委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通过审计专报、审计政研报告和审计建议书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予以反映,戴相龙市长对审计专报从三个方面做出了重要批示。市科委积极采纳了审计建议,已对逾期项目开始进行全面清理,并开发完成了“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数据库查询系统”,强化基础管理,实现对项目的动态管理。同时,下发了《关于对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年度检查的通知》和《天津市科委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修订)》等文件,加强了制度和措施建设。市科委还首次在2004年度的科技项目评审中增加经费预算合理性评估,将经费管理工作前移,下一步准备择机重新修订《天津市科技三项费管理办法》,以规范科技资金的管理。

我们对科技资金效益审计的几点体会

——效益审计缺少评价标准,审计定性难

由于目前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评价还缺少衡量标准,公允性缺少明确的指标,并且在审计中又很难验证,故无法判定涉及工程技术专业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有的科技项目在技术合同中订立的预计达产指标,因缺少项目评价指标,故很难判定其是否取得应有的效益。

——效益审计缺少法律依据,审计风险大

由于中国目前尚处于不完全的法律授权阶段,主要体现在: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中只规定在各级审计机关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实施审计监督的职责,并未对效益审计的法定目标、资料的来源、审计程序、评价体系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样效益审计就会有局限性,难免造成审计风险。

——审计取证的要求与效益审计方法还不相适应

审计机关在对财政资金的效益审计中,由于大量采用询问、观察、分析和调查表等审计方法,有些则需要结合审计经验来判断进行审查,现场取证盖章将会大大降低审计效率,有些甚至无法做到。这就需要审计机关适当调整取证要求,以适应效益审计的要求。

标签:;  ;  ;  ;  ;  ;  ;  ;  

科技资金效益审计的实践与体会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