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面向21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国际参照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参照系论文,成人教育论文,我国论文,世纪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各国人口结构的突变,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有关教育、成人教育的理论不断更新,新理论、新思想不断出现,及时指导变革着成人教育的实践,丰富了成人教育的理论宝库。面向21世纪,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国际间教育与科技的大沟通与大融合。各国的国民教育再也不是一个彼此相对封闭和独立的体系,彼此间互为参照,相互借鉴,加强联系和协作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因此,国际成人教育领域产生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实践,客观上也就成为我国成人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参照系。
一、国际成人教育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思想
(一)终身教育理论的新发展及对成人教育发展的影响
萌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终身教育思想,标志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一场革命。它一经诞生,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很快被奉为各国国民教育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整个社会创造无障碍的学习环境,激发每个国民系统获取、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生活态度,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生活变化,并达到自我发展、完善的目标。终身教育理论彻底打破了教育、生活相割裂,教育对国民应具有选择权的传统教育观,突出强调了教育的“终身性”和“全员性”,并进而把教育视为社会、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作为人类教育的美好愿景,终身教育至今没有在哪个国家得到圆满实现,但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自诞生至今,却一直处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之中。关于学习社会的理论,就是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的直接结果。这一理论已成为20世纪80年代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从宏观上指导全球教育实践和基本走向的新的教育思想。
学习社会的理论远远突破了教育的概念,强调以教育为主导的学习的终身化和全员化,而且突出强调了集体、团队和全社会学习意识、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支持体系的构建,强调立法和政府意识,强调教育和学习是个人、集体、社会、国家一切行为的基础、前提和永恒的支持体系。学习社会的理论至少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了成人教育理论的发展:(1)凸显了成人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促进成人教育更加关注非劳动群体(如老人、失业者、残疾人等)的教育问题;(3)促进成人教育更加关注人文教育(如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 (4)促进成人教育和学习由个人行为向集体、 团队的意识和行为转变。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对成人教育发展的影响
人类社会经过工业化时期而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引发了人类的思考。诸如因污染导致的全球环境持续恶化,因掠夺性开采导致的全球资源锐减,因人口数量恶性膨胀所导致的生存危机,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敌。于是,如何采取全球一致的行为,阻止全球环境继续恶化,有序开采和利用资源,使全球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便成为人类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这便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和思想根源。伴随着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始成为人类的共性意识,并逐渐转化为各国富有自身特点的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发展应是一个平衡有序的过程,人类的行为必须有利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主张人口的发展应与政治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环境和资源保持平衡,同时,主张通过有效行为不断提高人类的整体素质,提高人类科学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我们可以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诞生于对资源锐减、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的担忧,期望于人类生存、生活素质和水平的大幅提高,最终瞩目于对教育——全员的、终身的、不拘一格的、内容丰富的教育的呼唤。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素质的可持续提高、能力的可持续强化、认识的可持续深入、知识的可持续积累。从这个过程看,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持续的教育过程。
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人类教育、尤其是面对广大在岗从业者的成人教育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教育不仅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必须,不仅是团队、民族、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而且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希望:教育不仅是伴随个人终身、接纳社会全员的活动,而且是伴随人类始终、覆盖整个人类的活动。可持续的教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体系。于是,人生再也无法被分割为接受教育和从事工作两个阶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
(三)人力资本理论的新发展及对成人教育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本理论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30年的发展,到6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教育的经济价值》为标志,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按照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人力资本被视为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概念,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力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带给个人和社会富足的源泉。按照上述观点,人们用在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的费用,被视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其中,教育投资被视为最主要的部分。教育再也不是纯消费的公益事业,而是一种投资方式。由于人力资本具有更大的生产增殖价值,于是,教育投资也被视为最高效的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到我国,逐渐被我国经济和教育界所接受。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有了新的发展,进而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首先,这一理论打破了教育的纯消费观,树立了教育的投资观和经济意识;其次,它改变了教育评价的传统标准,使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进入教育评估指标,从而肯定了教育的生产力属性;再次,它直接促进我国教育直面并逐步迈向市场,凸显其产业本质,在与市场联系更为紧密的成人教育领域,出现了市场运作和市场化的良好趋势。
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影响是直接而全面的,它在客观上适应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成人教育在规模膨胀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使办学更为关注就业形势的变化,避免教育投入的浪费,更加注重管理的效益;此外,它直接促进成人教育内部结构层次的优化调整,以及专业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改革,使成人教育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四)开放教育和信息理论及对成人教育发展的影响
纵观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历史,开放教育最早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尝试并取得成功的。自从1936年英国伦敦大学出现校外学位制,以及以后在英国、澳大利亚开始兴起了校外教育后,高等教育的围墙就开始被推倒,传统的封闭的经院派教育模式受到摒弃。随着6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录音、录像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开放大学在全球各国纷纷诞生。开放教育理论瞩目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传播工具的日益便捷和速效的提高,关注于人类对教育的广泛需求,认为教育不应是一个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之外的孤立系统,而是社会政治经济运转的一部分,其与社会、经济的直接沟通是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须。在内部,教育自身各类各层之间要相互开放、沟通衔接;对外,教育要向公民整体、企业、市场和社会开放,做到人才市场与教育培训市场的大沟通、大流通。动用一切科学手段有效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为人们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开放教育的出发点是教育的大众化、全员化和终身化,也只有实现了教育开放,才能使社会全员实现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在这个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制作、储存、传播、使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开放教育理论在信息理论的促动下,又不断有新的发展。信息理论以高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为背景,以电脑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充分肯定信息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强调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的重要性,主张信息技术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膨胀性扩张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开放教育和信息理论促使成人教育从观念到实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它促使成人教育观念从最初的学校教育、课堂传授向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转变,成人教育的概念远远迈出了学校的范畴,成人教育不仅应当是终身的、全员的,而且应当是即时的、随意的。其次,促成了成人教育实践的巨变,虚拟大学、网上学校、知识中心、知识网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使成人教育方式和手段有了革命性变革。同时,由于开放的网上教育的一对一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课堂传授流水线似的、统一“克隆”标准件的教育模式,使教育朝着个性化教育的美景不断迈进。
(五)成人教育的人权观及对成人教育发展的影响
自从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世界成人教育大会明确提出,接受教育和从事学习是“基本人权”的一部分后,教育的人权观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在1997年于德国汉堡召开的第五届世界成人教育大会上,关于教育是基本人权的观点进一步得到了深化。这次会议面对全球经济和技术发展、人口膨胀、资源锐减、老龄化社会到来等现实,再次强调了维护和满足公民教育和学习权利的必要性、迫切性,提出了成人教育实施的多样性和成人教育上升为国家意识的重要性等原则,指出成人教育正“变得更有力量,它是通向21世纪的钥匙”。
教育的人权观把公民接受成人教育视为基本的人权之一。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充分肯定成人教育作为基本人权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同等地位;其二,肯定了每个人接受成人教育的机会均等,权利不可侵犯,国家应当为每个公民提供接受教育和学习的可能与保障;其三,教育人权观所倡导的教育平等、教育民主,为成人教育学历的社会认定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繁荣,以及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国际成人教育的新实践
伴随着成人教育新理论、新思想的发展和成熟,成人教育实践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从教育制度建设、教育范围拓展、教育手段开发、教育内容更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教育世界与劳动世界的沟通——回归教育制度的实施
回归教育制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州,是一种教育与劳动相互转换的制度。它视人的一生为教育与劳动、学习与工作、学习与闲暇不断交替、相互依存的过程。由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为回归教育制度下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回归教育是把义务教育或基础教育以后的一切教育都包括在内的教育战略。它的基本特征在于,以回归的方式,即教育和劳动(也包括业余的其他活动和老年生活等)交互进行的方式,把教育分散在个人的一生。”正是通过这一循环终生的模式,回归教育将终身教育的理论转化成了现实。回归教育制度自诞生以来,以其教育体系的开放性、教育实践的交互性和纵贯终生的持续性,以及其教育层次的多样性和形式、内容丰富等特征,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一制度已成为其国民教育的基本制度之一。几十年来,为贯彻这一教育制度,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促动措施。
1.带薪休假制度。
回归教育是一种脱岗离职教育,既需要时间的保证,也需要经费的支持,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教育支持制度,以解除受教育者的后顾之忧。早在1965年,国际劳工组织会议就提出了一项议案,倡导劳工带薪休假接受教育。此后,此项制度被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采纳,如日本、瑞典、芬兰、丹麦、美国等国先后推行了这一制度。事实上,这一制度的实施大大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实践。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教育休假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伴随着劳动时间的不断减少,劳动者的闲暇时间逐渐延长,为接受教育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收入的增加也使受教育者对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有了更自由的选择;同时,有关的立法、制度更加完善,诸如管理措施、学分认定、考核方法等,都更有利于劳动者在教育和工作之间自由出入,做出个性化的选择。
2.教育开放制。
回归教育制度与国民基础教育有很大不同。就回归教育而言,受教育者从劳动实践中来,工种不一,水平各异,年龄的差别更大,其对教育的需求参差多样,难以同日而语。这就需要回归教育制度本身具有空前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从教育目标、教育结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与方法、入学政策、毕业标准、考核方法等方面,做出适合于成人求学者需要的调整与改革。基于这一要求,不同国家依据自己的实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诸如在高等教育领域,简化入学手续、放宽年龄限制、改革入学考试办法;自由出入、学分累计、建立学分银行和教育账号制度;促成不同教育类型之间学分认可与学分转换,把生活经验计入学分;灵活安排课程,多形式组织教学,以考察实际能力为核心改革考试办法,等等。所有这些为回归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周全简易、广泛而又无障碍的保障机制。尤其是学分银行制的实施,使学员进出教育机构变得自主而自由,学分累计、零存整取、工学两便,客观上也使教育活动直接融入生产运作,成为社会经济运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再是游离于经济活动之外的封闭系统,从而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互依存、难以须臾分离的内在必然。
3.企校合作办学体制。
企校合作办学是沟通教育世界和劳动世界的最直接方式。它作为教育开放的举措之一,较之回归教育具有更长的历史。回归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使企校合作办学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形式、内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开拓和进取。更为可喜的是,这一制度不仅在发达国家具有广大的市场,而且在巴西、印度、泰国以及中国等大批发展中国家也有十分成功的尝试。至于企校合作的具体形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1)资金上合作。企业向学校投资,学校按企业提出的教育服务目标、层次、规格,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2)人力合作。 学校与企业在人员上开展合作与交流,即学校向企业聘请教师或科研人员,企业定期接受学校的教师与科研人员参与产品开发,接受学生实习;(3 )全程合作办学。双方共同制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育内容,共同授予或认定学分,共同主持考试并授予学位。应当指出的是,企校合作使企业员工接受回归教育更为方便直接,使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效益更为明显了。
(二)学校与社区的沟通——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
社区成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的发展为目标,以社区内成人为教育对象,针对社区发展的特定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第一块基石是1844年丹麦教育家费来创办的“民众高等学校”,自此以后,这种教育类型在西方国家作为教育民主化的集中体现,获得了长足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科技进步和欧美、日本等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需求呈膨胀性扩张,教育的终身化、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民教育覆盖社会全员的迫切性日益体现出来;同时,社区的健康发展也需要社会文化生活类教育的积极介入。于是,面向大众,体现教育平等和民主观念,体现教育终身化和社会化的精神,兼具经济和文化两种功能的社区成人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社会化大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随着国际竞争由军事和文化主导逐渐让位于经济主导,社区成人教育的职能也得到不断的拓展,其经济功能正日益得到强化。目前在发达国家,社区成人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近10年来,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社区成人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以终身教育为指导,以服务社区为目的,相应的教育基地不断出现,教育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内容逐渐丰富,教育形式日渐多样化,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社区成人教育承担多重任务:对不曾接受基础教育的基层劳动者来说,它承担必要的补课任务;对已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劳动者来说,它承担继续教育的任务;对已接受完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而言,它发挥着提高性教育的功能;对已经离开工作的退休人员而言,它提供晚年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社区成人教育使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更趋完善,更趋于社会化。
纵观近20年来一些国家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其基本特点:(1)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服务社区为目的, 促进教育的社会化,促进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2)办学体系开放,形式多样, 内容因需而设,不拘一格,教育服务有求必应;(3)依托社区办学, 面向社区服务,着力发挥教育的综合功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4)其教育的终身性、 全员性隐现了其未来的美好前景——构建学习化社会。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面革新
开放的教育环境和教育体制需要一个有力的内在支持体系,这就是教育手段的革新和现代化。近20年来,随着开放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开始以各种形式为教育提供服务。其中,各种教育和学习网络的建设和使用成为最突出的标志。(1 )“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这一网络形式以校园为基本范围和阵地,使校内所有教育信息资源编程上网,充分优化利用校内资源,开展网上教学、信息服务、咨询,便于培养团队意识,提高教育质量。(2 )“广域网”的建设与使用。这一网络形式使一定区域内有关学校、机构的信息资源沟通衔接,信息流通、资源共享。作为学校的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获取知识、信息,为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尤其是“因特网”的发展完善,集中了全球的教育资源,为人们学习提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3)“知识网”与“知识中心”建设。 “知识网”是利用现代通讯和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发挥单一学习环境作用的场所。人们可以利用它进行及时的、随意的、便捷和广泛的咨询、讨论,开展知识和信息传授,以及相互的学习支援。节约经费、资源共享、扩大教育覆盖面和提高教育学习效果,是这一网络形式的立身之本。像美国已广泛建立的“知识网”、英国开放大学的“电子自助网”等,就属于这种形式。“知识中心”这一行式在法国非常流行。在“知识中心”,人们可以愉快、放松地寻求信息、接受教育、参加娱乐、开展咨询,从而改善自己的心境、提高自己的素质、更新自己的技术。(4 )“虚拟大学”的出现。“虚拟大学”也称网上大学,它不同于“知识网”或“知识中心”。它虽然没有固定的校舍和教学形式,却可以同样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虚拟大学”一般采用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的通讯和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学生通过计算机终端可以看到教学现场,听教师授课;可以通过计算机联网与同学对话、讨论问题、查阅资料。它作为高等院校单独创办、联合创办,或与有关团体合作创办的独特的教育形式,创造一种无障碍的学习环境,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教育服务的覆盖面,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教育和学习的质量。
教育手段的革命性变革带来了教育内容的调整与更新,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成人教育面临的现实。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近40年的时间里,世界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从思想、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上述有关成人教育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实践,既是当代国际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标志,也为今后世界各国成人教育的进步及发展提供了背景和基本思路。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必然导致教育的大沟通、大协作,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应以这些新理论、新思想和新实践为基本参照,加大改革力度,构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的成人教育新体系。
标签:成人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终身教育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社区功能论文; 经济学论文; 虚拟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