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对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覃滔

(来宾市兴宾区正龙乡卫生院 广西来宾 546119)

【摘要】目的:对应用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合对患有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贝那普利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合进行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血压、血肌酐浓度、白蛋白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降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的药物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合对患有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贝那普利;氯沙坦;肾实质性高血压;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129-02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原发或继发性肾脏实质性改变所导致,患者的血压水平会呈现持续性升高状态,该类疾病患者人数近年来呈现不断增多的态势,疾病治疗的存在较大的难度,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针对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患者需要实施及时有效治疗,使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使生活质量提高[1]。本次对应用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合对患有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8月-2016年8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高血压病史1~14年,平均病史(5.3±0.9)年;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体重43-81kg,平均体重(54.7±8.2)kg;患者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55.5±7.2);治疗组患者高血压病史1~17年,平均病史(5.1±0.4)年;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体重41~77kg,平均体重(54.4±8.0)kg;患者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5.2±7.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贝那普利,每次10mg,每天一次,计划治疗一个月;治疗组:口服贝那普利,每次10mg,每天一次,口服氯沙坦,每次50mg,每天一次,计划治疗一个月。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患者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经药物治疗后收缩压水平已经达到130mmHg以下,舒张压水平已经达到80mmHg;有效:患者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经药物治疗后收缩压或舒张压水平有其中一项已经达到显效的标准;无效:患者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经药物治疗后血压水平仍然没有任何改善,没有达到有效和显效的标准要求[2]。

1.4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血压、血肌酐浓度、白蛋白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降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的药物控制总有效率等几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 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的时候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

2.结果

2.1 血压、血肌酐浓度、白蛋白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后(11.97±3.24)d血压、血肌酐浓度、白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状态,该组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的药物治疗总时间达到(16.72±3.46)d;治疗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合治疗后(8.21±1.43)d血压、血肌酐浓度、白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状态,该组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的药物治疗总时间达到(13.08±2.25)d。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的药物控制总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后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达到70.7%;治疗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合治疗后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0.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3 降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期间有7例降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出现,治疗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合治疗期间有1例降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出现,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对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的定义是,由于患者出现相关的肾实质性疾病,导致血压水平呈现异常升高状态,病情程度和表现较为严重和复杂,如果病情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肾脏造成一定的危害,在病情程度较为严重的时候,甚至有可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通过近年来临床上的相关研究还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患者,会由于治疗不及时导致病情的进展速速加快,使疾病预后效果变差,对生活、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使生活质量降低[4]。针对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患者需要实施及时有效治疗,使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使生活质量提高。

贝那普利属于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一种,给药之后患者的肾脏能够得到一定的舒张,使肾小球的通透性水平明显降低,使肾的血流量增加,从而对肾脏的生理功能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还可以使对肾脏功能所造成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减轻。但是近年来临床上有相关学者进行研究结果也表明,单纯应用贝那普利对患者进行治疗,会对ACE的生物活性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人体释放出来的肾素量相对较多,最终会使该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降低,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显著[5]。

氯沙坦属于特异性较强的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一种,在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的过程中可以使患者的血压水平呈现逐渐下降的发展态势,使心力衰竭症状得到改善。该药物在作用于患者体内之后,不仅仅可以对肾脏生理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还可以使肾血流量增强,使病情反复发作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使预后和治疗效果显著提高[6]。

【参考文献】

[1]王倩,张丽芹.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209-210.

[2]王英,申鹏飞.论原发性高血压伴肾损害与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区别[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3):113-114.

[3]陈咏华,缪初升,薛增奇,等.肾实质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左室结构对照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6):36-37.

[4]侯丕华,史载祥,李春岩,等.肾实质性高血压中医研究和治疗概况[J].中医杂志,2011,52(5):434-437.

[5]王立新.贝那普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033-1034.

[6]李玉.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62例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128.

论文作者:覃滔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9

标签:;  ;  ;  ;  ;  ;  ;  ;  

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对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覃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