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里卖什么药--论材料论证论文中的推理思想教学_文学论文

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关于材料议论文说理思路的教学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议论文论文,葫芦论文,什么药论文,思路论文,材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材料议论文怎样展开思路?材料议论文重点写什么?面对江苏、辽宁、福建三地部分学校高三教师的咨询,笔者经过一番思考与备课,给他们开设了几次高三年级材料作文“葫芦结构及其变通”的议论说理训练课。每次两节课连上,第一节课让学生掌握“葫芦结构”;第二节课让学生将“葫芦结构”变为“椭圆结构”与“竹笋结构”;课后再让他们把“葫芦结构”变为“方块结构”。几所学校反应,这种方法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笔者将自己的上课情况,试做具体解说,敬请行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葫芦结构”的内在机理

      “葫芦结构”由“引材”“联今”“立旨”“远征”“做法”“收口”六个部分组成。“引材”,是指开篇引述材料、概述材料或点击材料;“联今”,是在“引材”后面联系或列举当下的现实问题;“立旨”,是在“联今”后亮出观点;“远征”,是在“立旨”后运用距离远一点的——古代或外国的——论据论证中心;“做法”,是在“远征”后面针对“联今”的现实问题提出的具体做法;“收口”,即结尾总结,或照应标题或呼应材料。从思维的开合方面看,开头的“引材”与结尾的“收口”为“合”,第三部分“立旨”为“收”。这样形成上部小、下部大的葫芦形,笔者称这种展开论证的结构为“葫芦结构”。

      

      开篇“引材”,其中渗透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有时也可以明确提出观点。这有助于提醒学生引用原材料,进而杜绝他们脱离材料而另起炉灶。

      第二部分“联今”,让学生联系现实话题,列举与解剖现实问题。这不仅可以纠正高中生议论文远离现实的不良现象,而且能让学生在针砭时弊之中“激扬文字”,便于写出充满激情与富有文采的文章来。当然,联系现实话题或呈现与解剖现实问题,容易顺势写出应该“怎么做”的内容。笔者指导学生要注意控制情绪,让他们知道此时行文开篇不久,论证“做法”为时尚早。暂且放置一旁,为第五部分论述具体“做法”伏下一笔为佳。

      第三部分“立旨”,既是对上文的收缩,又是对下文的引领。行文至此,已初步形成“合—开—合”的样式,也可以说一篇微作文已经写就。但还要往下写才能达到不少于800字的要求。另外,如此“立旨”能使读者进一步明了文章的观点。没有这个部分,如果开头引述材料又没有明确文章中心,就容易造成“中心不明”的问题。

      第四部分“远征”,属于旁征博引。远离现实话题,拓开说理时空,把读者的视线引到另一个领域。从另一个领域论证中心论点,既给人以跨时空的美感,又显示出作者的观点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也表明了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五部分“做法”,既是对第二部分“联今”所呈现问题提出的具体做法,更是文章思路“意断脉连”的表现。前面“联今”是联系现实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这里是解决问题与总结问题。让人觉得作者功力非凡,前文联系现实“欲言又止”,原来意在为后文论证“做法”埋下伏笔。

      结尾“收口”,即卒章显志,是一般文章的最后一段。不过,笔者鼓励学生创作不同的结尾,比如形象的描述,属于“以景结情”。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议论文的文采,而且还有一点“意境深远”的味道。

      二、“葫芦结构”的教学意义

      多年来,材料作文在“淡化审题”的趋势下,一般考生审题立意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开始行文议论(绝大多数学生不写记叙文),则问题百出。思路打不开,文章展不开;分析不全面,议论不深刻;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考生总是匆匆行文,草草成篇,根本不知析薪破理与经纬文章。更有甚者,面对文题笔杆咬烂,头发捋断,也难以敷衍成文,只好东拉西扯或宿构抄袭。即使稍好一点的考生,也是“为作文而作文”,论证远离现实,说理纸上谈兵。绝大多数议论文平平,高考作文大面积“趋中”现象由此产生。个中原因,固然与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有关,更主要的还在于他们不善于展开论证与打开文章思路。

      笔者以“葫芦结构”为切入点,以打开思路为突破口,意在通过现场上课与当场收获来改变议论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葫芦结构”中“引材”“联今”“立旨”“远征”“做法”“收口”等环节及其组织机理,几乎涉及材料作文之议论文所必需的内容与方法。换句话说,考生如能娴熟地运用“葫芦结构”进行写作,就能掌握材料作文之议论文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就“引材”而言,有些考生写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容易脱离材料另起炉灶。记叙文可以通过写人或叙事表现材料内涵,议论文却不能通篇不触及材料;而经过“葫芦结构”训练的学生,自然不会写出一篇与材料毫不相干的议论文来的。

      “立旨”“收口”是常识,无须赘言;而“联今”“远征”“做法”是议论文非常重要的论证内容。“远征”能体现论证内容的丰富性,能纠正内容单薄与缺少文化内涵的“缺钙”现象;“做法”,能体现基本观点的行为动作,能纠正只分析问题不解决问题的“半瓶子”论证现象。“联今”是议论文的灵魂,即现实针对性,能纠正“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的不良动机,能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精神。

      笔者第一节课经过三道题目拟立提纲的训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按照“引材—联今—立旨—远征—做法—收口”的思路,口述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的构思了。从课堂上的积极反馈可以发现,多数学生避免了找不到思维出口、理不出行文头绪的问题。也有学生由于认知经验口述提纲与思路略有变化,或省略了一个部分,如“远证”,或倒序了一处,如把“立旨”提到前面,置于“引材”之后。但远比原来“看到题目,无从下手”好得多。

      三、“葫芦结构”的多重变通

      根据从易到难的学习规律,笔者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把“葫芦结构”变为“椭圆结构”。在训练了三道按“葫芦结构”拟立提纲的作文题之后,我问道:“如果把‘立旨’提到‘联今’前面来,还是不是‘葫芦结构’?”学生回答:“不是。”“那是什么结构呢?”在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时,推出“椭圆结构”,再让学生按照“椭圆结构”改造前面几道按“葫芦结构”构思的题目。如此进行区别性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葫芦结构”的印象,而且顺势将学生引向了“椭圆结构”。

      

      这样,学生对“葫芦结构”与“椭圆结构”了解得非常清楚:前者“引材—联今—立旨—远征—做法—收口”,两头与中间收缩,前部与后部展开,很像葫芦;后者“引材+立旨—联今—远征—做法—收口”,两头收缩,中间展开,酷似椭圆。形象的图形、清晰的结构,学生记得清楚,学得有效。

      课后作业,笔者还让学生将“葫芦结构”变为“竹笋结构”与“方块结构”。

      

      “竹笋结构”,即逐层深入的结构。把“立旨”放到文章最后,从“引材”概述开始,接着以“联今”呈现现实话题,再以“远征”对照上文,然后以“做法”照应前面的“联今”,最后水到渠成地推出“立旨”。且将“立旨”与“收口”合并,或以“立旨”代替“收口”。如此形成“引材→远征→联今→做法→立旨”,就像竹笋一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当然,开篇也可以再做变化,比如把“联今”放在最前面,以待下文解决。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引材”,既“点击”材料,又借此分析“联今”所呈现的现实问题。这就形成“联今→引材→远征→做法→立旨”这样的思路,这就是“竹笋结构”。

      

      “方块结构”,就是人们常说的并列结构。而从“葫芦结构”到“方块结构”,变化较大,其中经过了增加与删除、合并(压缩)与分解等再加工方式。一般来说“引材”“立旨”“收口”不在其中,因为它们不好分解为并列的几块。“做法”是可以分解的,但与“联今”结合起来更好。单单将“联今”(含“做法”)分为并列的几块固然可行,但不能体现“旁征博引”的议论特点;单单将“远征”分解为并列的几块也固然可行,但一篇议论文远离实际是不妥当的。不妨将“远征”与“联今”并列,进行“说古道今”,其主体结构为“远征(一)—联今(一)—远征(二)—联今(二)”。

      有学生在变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越轨现象,如缺少某个部分或颠倒某处位次。笔者不仅没有批评他们,反而予以鼓励与引导:只要符合语境,怎么变通都行,不要一味拘泥某某结构。其实,道理很简单,无论什么“结构”只是学习打开思路的载体,不是固定的框框。开始学习时没有“葫芦结构”不行,开始变通时没有“椭圆结构”“竹笋结构”“方块结构”也不行,而熟练掌握后就不需要任何“结构”了,至多是“准葫芦结构”“准椭圆结构”“准竹笋结构”“准方块结构”而已。

      附:一则材料作文题的四种“结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猜测的人。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葫芦结构:

      坚守自我,幸福人生

      ①引材——人生怎样才幸福?不妨看看山、水、风、云的丰姿。

      ②联今——现在人们大都浮躁,忘记了自己的本真,盲目攀比,一味模仿。

      ③立旨——坚守自我的个性与本真,生活方能更幸福。

      ④远征——庄子坚守自我,顺性而为,率性而作,不在乎斥燉讥笑,所以纵横于自己理想的世界中。

      ⑤做法——世人应当坚守自我,远离浮躁,杜绝攀比与模仿。

      ⑥收口——坚守自我,坚守自己的个性与本真,方能获取幸福人生。

      椭圆结构:

      坚守自我,幸福人生

      ①引材+立旨——人生怎样才幸福?不妨看看山、水、风、云的丰姿。坚守自我的个性与本真,生活方能更幸福。

      ②联今——现在人们大都浮躁,忘记了自己的本真,盲目攀比,一味模仿。

      ③远征——可是,庄子坚守自我,顺性而为,率性而作,不在乎斥燉讥笑,所以纵横于自己理想的世界中。

      ④做法——世人应当坚守自我,远离浮躁,杜绝攀比与模仿。

      ⑤收口——坚守自我,坚守自己的个性与本真,方能获取幸福人生。

      竹笋结构:

      坚守自我,幸福人生

      ①引材——人生怎样才幸福?不妨看看山、水、风、云的丰姿。

      ②联今——现在人们大都浮躁,忘记了自己的本真,盲目攀比,一味模仿。

      ③远征——庄子坚守自我,顺性而为,率性而作,不在乎斥燉讥笑,所以纵横于自己理想的世界中。

      ④做法——世人应当坚守自我,远离浮躁,杜绝攀比与模仿。

      ⑤立旨——坚守自我,坚守自己的个性与本真,方能获取幸福人生。

      方块结构:

      坚守自我,幸福人生

      ①材料+立旨——人生怎样才幸福?不妨看看山、水、风、云的丰姿。坚守自我的个性与本真,生活方能更幸福。

      ②远征(一)——陶弘景坚守自我,率性而为,不受官场诱惑,所以处于“山中宰相”的幸福中。

      ③联今(一)——南京有人肆意砍伐千株老梧桐,重修原有的城市道路,失去百年古城风貌。

      ④远征(二)——吉卜赛人自公元10世纪起为生活所迫开始迁移,但坚守自我,不受世俗影响,所以处于千年不变的热情、奔放与洒脱中。

      ⑤联今(二)——扬州坚守自我,保持“休闲”特点,不受经济诱惑,引进与发展大型工业,弘扬“三把刀”传统,建成世界“最佳人居”城市。

      ⑥做法+收口——世人应当坚守自我,远离浮躁,杜绝攀比与模仿。坚守自我,坚守自己的个性与本真,方能获取幸福的人生。

标签:;  ;  

葫芦里卖什么药--论材料论证论文中的推理思想教学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