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王岩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功能科 山西 太原 030013)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心律失常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组给予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其它心电图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其它心电图检出率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24h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中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而言具有更高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其它心电图检出率,应用价值较高,安全性得到保障。

【关键词】心律失常;24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118-02

心律失常作为临床工作中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常见病,主要由心脏起源或者是传导出现障碍而引起,表现出了心脏搏动节奏频率异常的情况,大量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生发展通常与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有关,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了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等,临床上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低血压、心悸、胸闷、出汗、晕厥等症状,严重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脏衰竭甚至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对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监测至关重要。以往临床工作中实施的常规心电图,在对心律失常进行监测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漏诊率以及误诊率仍较高,现我院联合以往的临床操作经验,将24h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心律失常的监测工作中,从而更好的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以达到确保患者健康安全的目的[2]。现对此展开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0例,全部患者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胸闷、出汗、心悸、低血压、头晕以及昏厥等症状,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心律失常诊断标准[5],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5.12±1.34)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5.55±2.45)年,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56.15±1.66)岁,病程3个月~18年,平均病程(5.83±2.4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监测,方法为:主要采用了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监测。具体操作步骤时要求患者处在静息的状态之下,使用监测仪器连续进行1min的心电图测量,监测的参数控制如下:增益为10mm/mv,纸速为25mm/s[3]。

观察组给予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为:采用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仪进行监测,记录器所获得的监测结果以及相关的分析在动态心电图仪回放系统中进行。具体操作步骤为要求患者佩戴好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器之后,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再进行脱机处理,为患者完成24h的心电图监测。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其他心电图检出率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其他心电图检出率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例以及其他心电图检出例[n(%)]

3.讨论

近年来,心律失常发生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均能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联合以往临床经验我们发现,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了以下几类,分别是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且多容易造成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心律失常能够单独发生,也可以合并存在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并呈现出持续发作的状态,甚至引起患者出现心脏器官组织衰竭的情况,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甚至有部分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受到了患者情绪和运动方面的影响,表现出患者情绪过于异常激动或运动而引起心脏频率波动异常而致,被绝大多数的临床工作者认为是普遍发病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心律失常进行早期监测至关重要,以达到早期制定解决方案,挽救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目的。

心电图作为一种用于记录患者心脏电学活动的常用手段,一方面能够反映出患者心脏所产生的兴奋过程,另一方面也能够反映出心脏的传导过程以及恢复过程等,大量资料证实,心电图在绝大多数的心律失常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5]。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常规心电图监测容易存在较高的漏诊率以及误诊率,为此,大多数的临床工作者开始将24h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断过程中以获得更好的效果。24h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辅助心电治疗及诊断工具,于1978年引进我国,且经过多年来不断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24h动态心电图具有高效、实用、安全、无创、可重复性,能一次记录24h的心电信息,根据需要也可连续记录48~72h的心电信息,能够早期发现心律失常高危人群,及时调整好心律失常药物,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及猝死的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律失常率及其他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95.00%、32.50%,对照组心律失常率及其他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75.00%、10.0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其他心电图检出率均较高,结果证实了将24h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中无论在诊断及鉴别诊断还是负荷性心律失常中所获得的信息准确性均高于常规心电图。通过早期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更好的帮助临床工作者及时的尽快的了解患者心律失常及症状的起始时间以及发生诱因等,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将24h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中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而言具有更高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其他心电图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

[1]张颖,李晓葵,彭光耀,等.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14,03( 20):142-143.

[2]魏彤.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8):5310-5311.

[3]张桂艳,程德君,杨玲,等.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江苏医药,2014,40(8):918-920.

[4]董学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3):130-132.

[5]丁焕,王培琴.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 1):77-78.

论文作者:王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  ;  ;  ;  ;  ;  ;  ;  

心律失常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王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