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技术的研究论文_谭俊廷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技术的研究论文_谭俊廷

江门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 529000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的科技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应用在了生产和生活中的众多领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很好的对地理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本文就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技术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及方便快捷的输出功能,体现出信息多元化及测绘结果多维化的特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收集汇总以及处理信息数据,同时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水平、含量越来越高,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面积越来越大。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1不被外部条件所影响

地理信息系统不同于传统的测绘技术,其不被外部自然条件因素所影响。由于传统测绘技术往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在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的测绘区域,传统测绘技术不仅测量结果不准确,甚至会出现不能进行测绘工作的情况,如果只是利用高线等技术含量低、简单的测绘方式,会导致测绘结果直接失去科学性。如果遇到非常恶略的气候天气,利用传统测绘技术进行的测绘工作会被迫中止。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利用卫星手段进行监测,相关工作人员只需合理使用卫星接收器就能够完成测绘工作,带给了测绘工作极大的便利。

1.2监测水平效率高

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测绘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只需在地面安装接收器即可,省略了很多手动测量步骤,比如说观测、调节或者是估读,所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测绘工作效率。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是3S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GIS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1)外界干扰因素少。自然条件会对传统测绘工作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高地区或山区密集区等;暴风雨雪天气也会使测量环节受到限制,故针对一些测量精度要求高的工程传统测量技术很难满足精度要求。而GIS采用卫星监测技术,地理地貌、气候环境等均不会对其产生影响,并且通过接收器完成测量,大大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2)改善了工作效率,GIS测量采用卫星技术进行测量,整个过程没有观测、调节、调平、估读等传统测量环节,大大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尤其是地形地貌测绘工作,可以采用数台仪器进行同步、分组测量,缩短了作业时间。(3)最大程度上保证测量精度。传统测量手段基本都存在毫米级的误差,且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会对测量精度产生直接影响。而GIS测量过程中,其平面扫描通过卫星来实现,测量人员仅需正确操作接收设备即可,整个过程人为影响降至最低,最大程度上保证测量精度。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1管理以及控制地理空间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采取非常多的方式和手段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输入,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对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和内容也可以很好的进行管理和维护,同,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信息检索,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想寻找的信息内容,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地理信息系统采用了很多种现代化的技术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3.2输出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绘制图形这一功能,而如果将这一功能进行归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应属于是输出功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能够实现对当地的地形图进行自动绘制的功能,然后可以更好的对地形建立一个十分强大的数据库,在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形图的绘制过程中可以使得绘制的精度更高,速度更快。

3.3 遥感图像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得使用者需要的各种数据信息,很多地理信息系统都可以对图像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处理,图像处理功能也是地理信息系统所有功能当中最为重要的功能,在实际的应用中,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通过自动影像匹配等一些非常高端的技术来完成图像数据的处理。

四、测绘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开发应用

4.1 采集数据

测绘初期阶段需对客观世界中的物象进行抽象、离散,在GIS系统数据库中,通常采用栅格、矢量两种方法存储连续对象实体。其中栅格数据包括存储单元的行及列,存储单元存放唯一值,根据地面单位的网格宽度来确定栅格数据集的分辨率。矢量存储则是将客观存在的对象用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表示出来;空间数据也可能通过其它附加数据作为对象属性实现非空间数据的存储。利用GIS系统是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获取对应位置坐标,再将其输入GIS系统中进行处理;数据采集也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来进行。多个平台上均附带传感装置,包括摄像机、数字扫描仪等,这些设备互相联连,与航空器、卫星所搭建的数据处理平台结合起来,把航空照片、图片判读数字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再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形式捕捉数据,把数据传输至对应的软拷贝系统。此外,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即主动传感器向传感器包发射电磁波或无线电波,不同的传感器包会对其反射系数进行被动测量,再在GIS系统中输出属性数据。

4.2 数据转换与处理

GIS系统中数据处理主要通过各种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编辑,实现数据预处理,并对数据进行拓扑建模,把利用其它方法获得的测量图形与GIS图层中相同的区域叠架起来进行分析。GIS系统软件会对属性条件不同的各种数字化空间数据的空间关系进行自动识别,实现复杂空间实体的连接,针对临近及包含的关系进行数据建模及分析;针对向量数据的分析,需要一个必须条件,即拓扑正确。实际数据转换过程中,可能存在控制测量中出现线与交叉点分离的现象,或原地图上存在污点,这些均会对结果的精确度产生影响,因此GIS还可以针对这类情况做出选择性清除。在GIS系统中进行数据转换过程中,要通过数据重构将数据转换为GIS可识别的格式,才能保证不同数据源的互相兼容。由于需求不同,其所侧重的对象属性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分析数字数据前要做好投影与坐标变换整合处理,尽管各数学模型的精度要求、复杂度均不相同,但可保证模型的适用性。此外,控制测量中的数据重构、地理编码等均会用到数据处理方法,因此要做好数据的转换与处理,才能保证数据入库前内容完整、逻辑一致。

4.3 GIS系统空间分析

上述两个环节为数据处理的预处理,完成后即可在GIS系统中进行图形数据的分析计算,基于空间物体的空间位置与互相关联性实现空间事物的定量描述。空间分析是核心功能,同样其过程也比较复杂;空间分析结合了区域科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基于拓扑学、图论、空间统计学来描述、分析空间构成,完成对空间数据的获取、认知与描述,进而模拟、预测空间过程,对地理空间事件进行调控。

结束语: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含有非常强的信息输出功能以及收集处理,已经成为了当前测绘工作的新宠。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必备工具,并且深入到各个领域,相信它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将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同时大胆创新、敢于借鉴,使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更高,应用范围更广,取其精华,才能更好的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性。

参考文献:

[1]徐开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现代测绘服务模式[J].地理信息世界,2011,4(3)

[2]高文革,袁泉.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19).

论文作者:谭俊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技术的研究论文_谭俊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