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莫定胜

湖南省财贸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在介入术治疗后使用氯毗格雷进行治疗,为常规组,一组则采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评定为3级的患者占比为91.67%(33例),评定为2级的患者占比8.3%(3例),各项数据与常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为(141.6±10.2)×109,血小板聚集率为(0.28±0.1)%,各项数据与常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2例),低于常规组的22.22%(8例)(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介入治疗后采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替格瑞洛;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血流动力学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血小板趋化、血小板聚集等问题,从而在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这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破裂导致的急重症,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介入术进行治疗[1]。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具有平滑血管壁,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行介入术治疗患者的预后治疗中使用比较广泛[2]。为明确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我院对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现将其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在介入术治疗后使用氯毗格雷进行治疗,为常规组,一组则采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每组36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65.5±1.5)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研究组患者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5.5±1.6)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符合WHO提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3],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其它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存在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近期服用过抗血小板聚集类的药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本院进行PCI术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使用替格瑞洛(国药准字J20130020,AstraZeneca AB)进行治疗,用法用量为:首剂量为180mg,一次口服,而后90mg/次,每天服用两次,并与阿司匹林联用,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21022137,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75~100mg/次,每天一次。常规组患者术后使用氯毗格雷(国药准字J20130083,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氯吡格雷首剂量为300mg,一次性口服,而改为75mg/d,一次性口服,同时合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阿司匹林75mg~325m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后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主要包括TIMI分级、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t值检验,P<0.05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TIMI分级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评定为3级的患者占比为91.67%(33例),评定为2级的患者占比8.3%(3例),各项数据与常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2例),低于常规组的22.22%(8例)(P<0.05,X2=4.1806)。

3、讨论

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必备药品,临床中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毗格雷、西洛他唑以及本次研究的替格瑞洛。其中,氯毗格雷联用阿司匹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应用最为广泛,在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发现,部分患者对氯毗格雷会产生抵抗,加之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药物疗效[4]。

替格瑞洛则属于新型ADP受体抑制剂,本药能够作用于ADP受体,且具有可逆性特点,此外,与氯毗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无需肝脏代谢,用药后能够直接产生药效,既减少了肝脏负担,又降低了药物抵抗作用,并且,本药的半衰期更短,能够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获得更多的抢救时间[5,6]。

此次临床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且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2例),低于常规组的22.22%(8例)(P<0.05)。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了替格瑞洛对于优化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

综上所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介入治疗后采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茜,杨希立,张健瑜等.替格瑞洛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7):799-802,812.

[2]孟海燕,寇学俊,周国等.低剂量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57(33):67-69.

[3]梁茜,张健瑜,杨希立等.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2):145-149.

[4]关春丽,陈东晖,张爱东等.替格瑞洛改善CYP2C19*2、*3基因ACS 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7,38(6):536-542.

[5]袁清茹,刘莉娟,赵明中等.替格瑞洛序贯疗法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疗效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5):683-688.

[6]李晶晶,陈逸伦,马永东等.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抑制效果的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8):3462-3465.

论文作者:莫定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莫定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