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改革的历史考察_英国保守党论文

政党改革的历史考察_英国保守党论文

政党改革的历史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党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党活动和执政规律问题,是当代政党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综观200余年的政党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在民主政治体制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政党,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它们能够根据变化的条件,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可以这样说,政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政党改革史。由此而论,考察和回顾历史上政党改革的历程,也是我们深化对政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方面,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对历史上的政党改革作一简略考察。

一、早期的政党改革

考察政党变革的过程,不难看到,政党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也必然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而不断改革和完善自己。

政党在刚刚出现之时,作为一个政治组织是不健全、不完善的,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其必要性也基本上不被人们所认识。英国和美国是政党的发祥之地。考察这些国家政党的发展,可以概括出早期政党的一些基本相似的特点。

一是党派成员的归属感不强。例如当时英国的托利党和辉格党,都是在议会中形成的。它们最初不过是观点相同的议员们的临时聚会,后来这种关系逐渐固定下来,才被称作政党。这种政党结构简单,没有地方组织,至多不过是议员加上社会名流,再在选举时临时招募几个工作人员,在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上都显得很不规范。甚至在党的人也往往不愿承认自己的党派性。这种状况同人们对政党的认识有关:人们倾向于把政党看作是少数人为取得权力而搞阴谋诡计的小团体,看作是一种祸害,而看不到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二是党派之间互不承认,相互敌对,甚至你死我活地进行争斗。例如英国早期的两党,在议会内外相互攻击,有时弄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两党的名称就是在两党的对骂中形成的,以后才成为两党的正式名称。17世纪80年代,辉格党要求通过《排斥法》的运动失败,托利党保王派便借机打击辉格党。大量辉格党人被赶出政府,失去了官职,一些辉格党人还遭到逮捕和镇压。1714年以后,辉格党在议会中占据了优势,托利党又成了被打击和被镇压的对象。美国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1789年美法战争一爆发,联邦党人就乘机通过了《客籍和叛乱法》,向有亲法国倾向的共和党人开刀。共和党的大部分报刊被起诉,一些编辑、撰稿人被逮捕,许多共和党人被迫移居国外。

三是党的上层与地方组织缺乏正式联系。英美两国的政党在刚刚出现时,都没有正式的地方组织,都只是议会中的议员为谋求连任而形成的联合。后来为进一步巩固集团成员之间的联系而成立的议员俱乐部,也主要是为议会议员提供一个经常性的活动场所,地方组织实际是不存在的。在美国,联邦党人和共和党人都很注意利用地方上的各种组织来拉选票。例如1789年建立的著名的圣·塔姆梅尼协会,就是共和党人经常利用的一支力量。但这些地方政治团体不是党的一部分,他们之间不存在组织上的隶属关系。

正是由于英美政党的这些早期特点,引发了这些党内部的早期变革。

在英国,辉格党从18世纪70年代起开始有步骤地进行建立党的组织机构的工作。在议会内部,辉格党建立了不同档次的党务会议制度,在议会两院中分别设立了党的督导员来督促本党议员出席会议、组织投票,加强党的纪律。在议会外,辉格党加强了对报刊的控制,并派专人到各地去帮助建立以俱乐部为形式的选举组织。托利党也起而效法。但是,总体来说,这些措施还是属于议会小团体框架内的。当选举权还属于少数富人才享有的特权时,这种小团体的组织形式基本够用。但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进行第一次选举改革,扩大了公民的选举权,这时候,这种组织结构便不再适应了。政党组织结构改革的问题由此提上了日程。托利党首先意识到了健全党组织的重要性。1832年,托利党正式把党定名为“保守党”,并在1833年建立了第一个郡的保守党地方组织——保守党协会,在各选区也建立了保守党登记协会。到1837年,保守党的登记协会已遍及全国。在此基础上,1867年保守党召开全国大会,成立了“保守党协会和宪政全国联合会”。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大会是联合会的代表机构,大会常务委员会是联合会的执行机构。保守党全国联合会是保守党人竞选和宣传的工具,其主要任务是组织保守党地方组织和提供情报,但不承担党的政策指导任务。

辉格党也在1834年以后开始正式使用“自由党”名称。但它进行政党改革的时间比保守党要晚些。19世纪70年代,自由党在各地建立了自己的地方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国性组织。1877年自由党召开全国大会,通过了会章。章程规定设立自由党代表大会和总委员会。总委员会帮助地方建立自由党协会,并对地方组织进行指导。

1867年,英国进行第二次议会改革,两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促进。两党都先后确立了党的组织原则,成立了全国性组织“保守党全国联合会”和“自由党全国总会”,并按照统一的标准划分了党的地方组织。党的中央总部、院外全国性组织和议会党团三部分也逐渐协调、统一,成为强有力的全党的领导机构。

在美国,向现代政党过渡的时间要稍短一些。和英国不同,由于美国一开始建国就贯彻欧洲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实行自由选举,所以,政党甫一产生就面临发展组织的紧迫任务。因此,在美国,政党建立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组织完善的过程。从1796年两党参加竞选开始,党组织也就跟着发展起来了。这一年,联邦党人和共和党人公开竞选总统。为赢得胜利,共和党人在竞选活动的同时也进行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在组织竞选的过程中,共和党一下子就深入到地方,并把为选举而建立的组织很快变成了正式的党的组织机构。在一些重要的州,每个县都建立了共和党的县委员会,大多数区也设立了党的区委员会。有的州建立了全州性的共和党组织。在宾夕法尼亚州,每个县都设有委员会,大多数区也设有共和党地方委员会。在费城,全部14个区都有党的委员会。纽约州的共和党人组成了州的核心会议(caucus),负责全州党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核心会议在后来很长时间里成为政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形式。在一些州的党组织中,至今仍然保留着这种活动方式。在弗吉尼亚,共和党不但召开党的核心会议,而且成立了“常务总委员会”,任命了县通讯委员会。在发展地方党组织的基础上,共和党于1800年在国会中成立了“国会提名总统候选人的核心会议”,这是建立共和党全国性机构的最初尝试。它成为后来全国党机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政党在领导中维持国会势力的最有力手段。共和党组织的创建,为杰弗逊1800年在总统竞选中获胜打下了决定性的基础。

在1800年总统选举中获胜之后,共和党继续把党的组织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共和党在一些联邦党人势力强大的地方,也建立了党组织。1804年,共和党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机构,负责全国的选举工作,这类似后来的全国委员会。共和党还一边建立和健全党组织,一边对在党的活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消极的、不利于党的发展的现象进行改革和改进。例如,新英格兰州的共和党组织在1808年对此率先进行革新,召开代表大会提名国会和总统选举人和候选人,来取代过去由党的核心会议提名的办法。虽然这和后来的两党全国代表大会还不是一回事,但为向规范的代表大会制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和共和党人相比,联邦党人在这方面的认识要滞后一些,但它还是能够及时地赶在危机到来之前进行了改革。到19世纪30年代,两党代表大会制度正式产生,其重要职责就是作为全国性的政党,提名本党的总统候选人。各级党的委员会之间也确立了正式的联系。

早期的政党变革由早期政党和政党政治的不成熟性引起,是政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看看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后这个地区实行多党制的情况,我们会发现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各国政党建立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政党建立的早晚不同,政党发展的这一过程的长短会有很大的区别。英美的政党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政党,其发展成熟的过程自然要长一些。相反,后来出现的政党,包括无产阶级政党,由于可以借鉴已有政党的经验,也由于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必要性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一过程就相对短得多。

二、政党政治变革的潮流

从早期的政党变革中可以看到,政党实际上从产生开始,就处在一个不断改革自身的过程中。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在当今时代,这种变革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究其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时代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对政党变革也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美国政治学者古德诺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政党改革”的概念。当然,他针对的是当时出现的“党魁”和“政党机器”现象所带来的弊端,还不属于今天我们称为“潮流”的这类改革。这股潮流应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算起。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谈到“政党改革”的问题。这可以看作是当代政党改革的最早发端。1950年,美国政治科学学会提出名为《走向更负责任的两党制》的报告,对美国政党组织和行为进行了详尽的批判,认为它们分散、各自为政并缺乏权威,不能保障责任政党政府制极其迫切需要的连续性政策方针和责任。针对这种情况,专门成立的政党委员会提出的改革建议包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使党的全国委员会更强大有力;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休会期间由党的理事会制定政策;定期并且经常召开党的全国性、州一级和地方性的领导人会议;党的国会领袖对各委员会的成员和活动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等等。到20世纪 60-70年代,“政党改革”的呼声更高。为了挽回政党日益衰落的趋势,美国著名政治学者詹姆斯·M.伯恩斯发起成立“政党振兴委员会”,旨在使政党变成“紧密结合的、有纪律的、有纲领的和承担责任的”政治组织。在这一时期,各种类型的政党都陆陆续续提出了改革的主张,例如各国社会党、共产党、基督教民主党、甚至保守主义政党等。20世纪80-90年代以后,政党改革更是遍及全球,形成了一股宏大的潮流。

在所有政党变革中,最突出的是社会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社会党一直坚称自己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在意识形态上也始终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思想来源之一。二战结束后,针对科技革命推动下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社会党感到了自身改革的必要。许多社会党都意识到,党必须制定新的纲领,转变意识形态,使自己变成一个全体人民的党。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哥德斯堡纲领”,是社会党开始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该纲领宣布,社会党不再是过去的工人阶级政党,不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是一个“思想自由的党”,是“具有不同信仰和不同思想的人们的共同组织”。它不再以推翻现存制度为目标,而是做“建设性的反对派”,通过和其他政党竞争来获得执政地位。西方学者通常据此把这一时期社会党的转变称作“反体制”(或体制外)政党向“拥护体制”(或体制内)政党的演变。

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党进入了新的一轮改革。和过去不太相同,这次变革既有理论作后盾(如英国工党的“第三条道路”和法、德等社会党的理论等),又有普遍的危机感和变革共识,且涉及到党的社会基础、组织结构和党内生活一系列较深层次的重要问题,是社会党为应对时变、摆脱困境、实现复兴而作出的战略选择。这次变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根据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努力扩大党的选民基础。各社会党强调要成为“群众性的纲领党”、“跨阶级的政党”,纷纷制定以中产阶级为基本依靠力量,组建“在社会和文化上更加复杂、更加多元化的公民联盟”的战略。这些党还都特别关注对妇女和年轻人的争取。其次,提高党的形象,增强党的影响力。在这方面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包括改变“议员党”的形象,向大众型政党转变;根据社会结构变化来考虑党内组织和机构设置,如党的理事会实行多数当选制,不按派别得票的比例分配,强化党的领袖的权威和权力等,以图让党在选民中变得更有吸引力。再次,加强和扩大党内民主。有的强调要改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有的主张党员直选党的议员候选人,有的把注意力放在加强党的“道德”建设和党内团结上。有的尝试将党的组织结构向社会开放,党内生活向社会公开,允许非党员参与党的政治生活。社会党还特别关注最大限度地利用传播媒介来加强与民众的联系的问题。

共产党的改革,情况比较复杂。以苏共为代表的执政的共产党长期实行的是一套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高度集权的模式。这套模式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很显然,它难以适应进一步推进国家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要求。所以,在赫鲁晓夫以及以后的时期,苏共对党的意识形态、党的组织架构都有改变的尝试。遗憾的是,由于基本观念没有变化,这些尝试没有超越旧的框架。与此相应,惟苏共马首是瞻的东欧其他共产党虽然也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探索,但都在苏共的干预下无果而终。

在苏共圈子之外,共产党的自身改革同样曾经出现了一个高潮。最典型的是西欧共产党。 20世纪50年代后,原先紧跟苏共的西欧各国共产党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由于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有区别,共产党要在西欧国家实现自己的目标,应该走一条不同于苏联的道路。道路不同,党的目标任务、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等,就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强求和苏共保持一致的做法变得不再适用了。这些党主张走一条自己的“欧洲共产主义”道路。具体到党自身的改革上,“欧洲共产主义”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和过去相比,党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强调对除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其他科学思想的吸收,强调走和平地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承认现存社会的一些基本价值,如多党制民主更替等。二是改变苏共模式所要求的那种高度集权的组织结构,强调党内结构和活动的民主。例如西班牙共产党,强调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阶层的男女可自愿加入党,并按居住地原则建立党组织,推进党内民主化的进程,改变党和工会等群众组织的关系,突出它们的独立性,在党内增加联邦的因素。

保守主义政党的改革也是引人注目的。由于历史原因,保守主义政党往往普遍具有精英政党和组织活动不规范的特点。因此,它们改革的重点通常是两个方面:在下层,要扩大民主,推进党的民主化;在上层,则要克服党的松散状态。例如,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保守党改变过去党的领袖仅由议员选举的做法,规定成立选举团选举党的领袖,选举团由议员和普通党员代表共同组成;规定党内重大决策须经全体党员投票决定;成立“保守党管理委员会”,从组织上形成拥有一元领导机构的统一的党。日本自民党强调对自身组织进行改造,发展党员队伍,健全党的组织,取消议员后援会,提出要把自民党由“议员党”发展成一个“国民政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左翼和一般的右翼政党,就连极右翼政党,为了实现参政、执政的目标,也在对其政策作某种调整。如过去一贯靠提出极右主张吸引人的法国国民阵线,近年来很注意强调自己的“温和”性。意大利民族联盟甚至提出了“民主革新”的口号,提出要向“民主的、温和的右翼”演变。

考察当今正在继续进行的政党改革的潮流,可以看出,尽管各个政党都针对本党本国的特点来确定改革的内容,但是,通过改革增强党的活力和吸引力,是所有这些政党共同的目标。在这一点上,意识形态和政党阶级性的界限是不存在的。

三、政党变革的类型

政党要应对时代发展变化进行改革,这是当今政党政治的一个共同趋势。但是,从实践看,各政党的改革又互不相同,差异很大。简单概括,政党的变革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一是渐变型改革。

所谓政党的渐变型改革是指,一个政党在完成初创以后,在后来的活动中,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会在某些方面随时调整自己,逐渐变成一个在纲领、目标或阶级属性等方面都与过去有很大不同的政党。这种状况在世界政党发展史上十分常见。

英国的托利党、辉格党向保守党、自由党的转变,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渐变过程。18世纪时,托利党和辉格党的主体都是土地贵族。区别只在于,一般说来,托利党更多地代表落后、保守的农村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他们留恋田园诗般的传统生活方式,敌视城市工业文明和“金钱阶级”,并通常以君主王权维护者的面目出现。而辉格党则更多地代表相对开明的土地贵族阶层,与正在兴起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接近,是削弱王权主张的积极拥护者。但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托利党也看到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开始逐渐转变态度,关心并承认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随着议会改革、选举权扩大、资产阶级在社会中全面确立其统治地位,两党都把资产阶级视为依靠对象,致使两党阶级基础差别日益缩小。1832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和辉格党分别更名为保守党和自由党,阶级基础也有相当的变化。保守党沿袭了托利党的传统,以土地贵族为核心,代表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商人的利益。自由党则保留了辉格党的基本特点,成为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保守党和自由党继续演变,前者逐渐成为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利益的党,后者逐渐成为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党。到20世纪,自由党被代表中下阶层利益的工党所取代。

美国两党的变革也是渐进的。在长达200年的历史中,两个党大体上经历了四次较为明显的演变。第一次是在19世纪20-30年代。在这一时期,原先的联邦党已经由于坚持亲英立场而彻底瓦解,而原先的共和党则分成了激进些的民主党和保守些的国民共和党(后改称辉格党)两个部分。两党内部都有资本家和奴隶主两种成分,但两党代表的地方利益有所不同:民主党得到纽约商业资本家和西部新兴奴隶主集团的支持,辉格党则得到北部工商业资本家及与他们有联系的南部种植园奴隶主的支持。第二次演变是在南北战争前夕。由于存在种植园奴隶制,资产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两党内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民主党内,南部种植园奴隶主逐渐取得了领导权,该党遂成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而辉格党则联合了一大批反对奴隶制的派别,主要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和农业企业主的利益。第三次演变是在南北战争以后。由于废除了奴隶制,美国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共和党逐渐成了北部工业、金融资本家的政治代言人,民主党则逐渐成了南部资产阶级农场主、种植园主和新兴工商业资本财团的政治代言人。第四次演变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民主党逐渐由一个资产阶级保守主义政党演变成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党,把工人、穷人、黑人和失业者作为自己的选民基础,而共和党内则越来越显示出保守主义意识形态占上风。

二是突变型改革。

所谓政党的突变型改革是指,一个政党长期坚守自己的固有意识形态和模式,但当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坚守难以继续下去时,政党突然转变,完全放弃原来的东西,转而采用新的立场和运作方式。东欧各国共产党属于这种类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大多数原执政党抛弃共产党旗帜,改变党的性质,纷纷易名社会党,由信仰马克思主义转而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演变后的各国党不但和过去迥然不同,而且许多方面都是针对以往的模式进行改变的。例如,在党的奋斗目标和政治纲领上,这些党一方面宣告同斯大林主义彻底决裂,放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宣布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和西方议会民主,各种社会组织和政治派别自由结合,公平竞争,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报纸、法院、检察院独立,军队、司法、内务部门不再受党的领导。在党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上,这些党放弃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不再提列宁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绝大多数对马克思主义也只字不提,而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完全接受并提倡人类发展的普遍价值观,如人道主义、自由、民主、人权、互助、博爱、社会公正等,以此作为整个社会和国家公民普遍遵循的准则,党的目标是民主社会主义而不再是共产主义。在党的性质和政治地位上,这些党努力淡化阶级基础,强调党员可以有不同的政治信仰和不同的世界观,党不再作为阶级或阶层的先锋队出现,不再是无产阶级政党,而是民众的党、社会的党、民族的党。党不再拥有宪法规定的领导地位,而是作为在宪法范围内同其他党竞争的、在各派联合基础上活动的现代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开展活动。党通过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中的成员发挥作用。在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上,这些党放弃民主集中制原则,主张扩大党员和基层组织的权利,扩大党内民主,强调保护党内少数的权利。党内实行秘密投票选举制,党的总书记 (或党主席)、党的委员会由代表大会秘密投票产生。议会党团和党的领导层之间只是协商、协调,不存在领导和服从关系。各基层组织按照党章,有权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自主地作出决议,上下级关系趋于松散。党员和基层组织对党的工作实行监督。党的组织实行自愿结合、创造性争论和建立各种纲领派别的自由,党员根据自愿原则决定参加党的某个基层组织的活动。党员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论坛,介绍自己的观点、主张和要求。党员、地方支部和党的机构有权同其他同类单位建立横向联系。在不少党内,党员还获得了按照他们所得支持的比例派出自己代表的权利。

政党的突变往往具有很大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很难成功。苏共在向社会民主党转化的剧变中垮台,就很能说明问题。从这个角度讲,东欧各国大多数共产党能够实现转型,是一个特例,有着独一无二的背景。我们知道,这些共产党绝大多数都不是自然发展而来的,而是20世纪40年代末在苏联的压力下由该国原有的社会党和共产党(或工人党)合并而成的。这反倒使这些党后来的彻底变革有了一个强有力的、道义上的理由:转变成社会党,不是否定党自身的存在,而是否定党的历史上的一个错误阶段,回到原来正确的起点。所以,这些党在转变之后生存下来了,而没有这段历史的苏共则灭亡了。

三是兼合型改革。

所谓政党的兼合型改革是指一个政党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既不断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作局部的调整,也会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大幅度的变革。两种改革并非互不关联。不断的局部调整提高了政党对变革的适应能力,使政党更容易度过改革的难关。社会民主党属于这种类型。

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例,该党在自己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若干次大的变革。

第一次大的变革发生在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是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工人阶级政党。该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基本群众为阶级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主义、修正主义思想在党内蔓延开来。尽管党内发动了对修正主义思想的批判,但欧洲社民党后来还是接受了这套理论,这些党也因此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反对者转而开始融入资本主义体系。不过,总的说来,晚至1949年的党的工作指导方针,还把实行计划经济、社会化大生产、剥夺大资产者作为党的基本目标。第二次大的变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该党通过我们前面提到的“哥德斯堡纲领”为标志,党不再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个目标,而是把它看作“一项持久的任务,即争取、捍卫自由和公正,而且它本身在自由和公正中经受检验”。实现这项任务的手段和途径,是“在平等的条件下和其他民主党派进行竞争,以赢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纲领宣布承认私有制,放弃阶级斗争、计划经济等观念,淡化党的意识形态,认同资本主义的基本价值观,明确了“全民党”的立场,党的目标也越来越变成了合理地管理资本主义,而不是过去一贯强调的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纲领表示要“拥护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宪法,并根据宪法为争取德国的自由统一而奋斗”。通过这次变革,德国社会民主党逐步成为欧洲国家的主要执政党之一。第三次大的变革发端于苏东剧变之后,现在仍然处于高潮。关于这次变革,我们前面已有专门论述。

由于政党改革越来越不是一种个别的、而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在西方国家学者的政党学文献中,涉及政党变革的内容为数不少。有的论文和著作还专门建立理论分析模式,以求获得对政党变革的规律性认识。有学者把各种类型政党的内部组织改革加以综合,概括出了政党变革的若干共同指向:在党员构成方面,由相对封闭的、排他性的、只容许特定阶级或阶层加入,转变为相对开放的、包容性的、容许那些认同于其政策主张的各种人加入;在党内沟通方面,由党的干部严格依靠党内特有的组织渠道和传达方式自上而下地公布党的主张和要求,转变为党的最高领袖更多地依赖公共的和公开的传媒工具直接向普通党员发出号召;在党内民主方面,由过去金字塔式的集中型决策结构,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多线平行式的直接民主体制;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由原先主要依靠专职的党务官僚,通过党的一体化设置的机构管理政党事务,转变为主要依靠专门的专家,根据党的专项人物配合分化明显、分工明确的党内机构从事党的活动,等等。这些方面的概括是否科学、全面,完全可以继续研讨,但政党改革是政党顺应潮流之举,有规律可循,看来是没有疑问的,也是值得研究的。

标签:;  ;  ;  ;  ;  ;  ;  ;  ;  ;  ;  ;  ;  ;  

政党改革的历史考察_英国保守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