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和对策分析庞云琦论文_庞云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和对策分析庞云琦论文_庞云琦

庞云琦

宾县环境保护局 黑龙江哈尔滨 150400

摘要: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突飞猛进,经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进步。但是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无可否认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现代的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非常重要的,环境的相关指标受到了广大群众以及相关环保部门的重视。文章重点就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和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对策

引言

环境监测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监测发展大体经历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为主、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主和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深化和环保工作的加强,发展很快。环境监测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监测能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监测手段不断更新,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变化趋势。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

1.1监测过程

一是应当根据实际监测过程确定关键环节,对其进行监督。样品处理与制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仪器性能、干扰消除状况等许多因素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检测人员应当把握住对监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关键环节,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进行质量控制;二是加强环境监测的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分为3个部分,即接收样品、检测及报送结果,其中实验室检测则是极为重要、复杂的一环,分3个环节,即样品制备、检测以及结果审核。环境监测人员的质控重点是样品的检测环节,不同的监测方法,其复杂程度和设备自动化程度不尽相同,应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地掌握质控方法与技巧。

1.2监测人员

环境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其监测项目不得超出上岗证所允许范围,由单位授权操作大型仪器设备、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监测报告,未持证人员和在培人员则不能出具正式环境监测数据和报告。

1.3仪器设备

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在有效的计量检定检定或计量校准期内使用,保证有唯一标识,并有完整的档案和及时的使用和维护记录。此外,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使用前后应对其校准状态进行校准、判断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并记录,质量控制人员应监督相关监测人员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操作和使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同时质量控制人员还应关注在仪器设备因校准产生新的修正参数时,分析人员是否利用新的修正参数来及时修正监测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对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直接影响,标准物质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标准物质应为有证标准物质,并在标准物质有效期内使用;存储环境必须符合有关要求,防止标准物质的污染及损坏。确定标准溶液配制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分析方法要求,是否在规定期间对标准溶液核查,核查结果是否保持标准溶液量值的置信度等。

1.5监测方法

在环境监测实践中应首先采用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具体分析和操作应按照相关作业指导书进行。对没有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的特殊监测项目,可以采用行业标准或国外监测分析方法。质量控制人员应确保监测人员采用的监测方法必须为现行有效的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监测人员根据环境样品的性状和浓度水平,正确选用监测方法进行分析和操作,当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发生变更时,质量控制人员有责任告知并指导监测人员开展更新监测方法。

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对策

2.1实施能力建设

环境监测站首先必须具备完成多个环境要素和一定数量环境监测项目分析测试任务的能力,包括可以完成相关工作的人力资源,具备完成相关分析测试工作的仪器设备和装备,同时也具有可以满足相关分析测试的实验室,其中人力资源是实验室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源不足以完成相关工作都将使实验室无法开展相关的分析测试工作。仪器设备是制约实验室分析测试能力的核心因素,实验室只有具备了相关的仪器设备才可能完成相关的分析测试,实验室条件则是保证分析测试结果准确度的制约机制,没有完备的实验室条件,也无法保证结果准确。

2.2开展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对于提供依法行政数据的机构,无论是科研单位还是政府部门,都必须先实施计量认证,否则所提供的数据将缺乏法律效力,无法作为依法行政的依据。根据计量法的要求,在整个计量认证的过程中,实验室实施分析测试的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以出具监测数据,同时实验室的所有计量器具都必须在规定周期内经过计量检定部门的检定或校准;实验室所有标准物质均必须能够确保溯源到国家基准。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实施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规范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人员和设备管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3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制度,其包含了人员、设备、后勤、化学药品、报告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程序化、文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使之有效运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延缓一个单位的工作效率,但是可以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流程,确保使用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方法实施分析测试,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可靠。当分析测试结果可能出现误差或偏离时,可以根据全过程的质量体系和审核追溯误差的来源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类似的问题不会重复出现。

2.4实施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

2.4.1监测采样

一是采样之前,应做好充分的采样准备,包括采样器具的清洗和准备,采样仪器的校准,样品瓶的清洗和固定剂的准备和确认等;二是采样过程中,监测点位的设置应根据环境要素、污染物性质和现场监测条件,按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进行,必要时可以参照国外的监测布点原则,确保环境样品信息的代表性和完整性,只有确保采样时间的代表点位的代表性,才能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对某一对象的一次性监测,无法满足代表性的要求,最好通过连续、不间断的在线监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无法做到在线监测时,应尽量增加采样的点位和检测的频次。

2.4.2样品分析

环境样品的分析检测,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的标准时,必须先进行方法的认证和确认。样品测试分析主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质量保证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空白分析、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质控样品分析、实验室内及实验室间结果比对和能力验证等质量控制方法。

2.4.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测试结果有效位数的取舍、异常值的判断与剔除方法、误差的计算,这些过程都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监测数据的记录、运算和报告,必须注意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用于表示连续物理量的测量结果,指测量中实际能测得的数字,即表示数字的有效意义。测定值的运算应按照近似计算规则进行,监测结果的修约规则参照《数值修约规则》(GB170-87)。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的监测对人们生活的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注重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盒质量保证,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更大的努力以此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碧水,让环境更久的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杨卓.浅谈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13):290.

[2]段淑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6(10):36-37.

论文作者:庞云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  ;  ;  ;  ;  ;  ;  ;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和对策分析庞云琦论文_庞云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