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棉花育苗和育苗的角度看棉区的肥水建设_棉花论文

从棉花育苗和育苗的角度看棉区的肥水建设_棉花论文

从棉花发根养根看棉区肥水建设状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根论文,肥水论文,棉花论文,状况论文,养根看棉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棉花是深根作物,它的主根一般入土深长达2米左右。棉花要能高产,与根系发育有很大关系。在棉花生产过程中,不但要促发根,还要养好根。因而,搞好棉区的水系建设和肥料建设,对于改善棉花根系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棉区的水系与肥料现状如何?大量的调查表明,多年的水利建设,使棉区的排灌条件有很大的改善,但与棉花高产稳产的要求还相距甚远,棉田水系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棉田面积变幅很大,作物布局难以作长远规划;二是棉田中插花种植其他作物较多,水系走向有所改变;三是棉区沟厢规格、棉花行向不一致,给抗旱排渍增加了新的难度;四是农户对棉花的抗旱排涝重视程度降低;五是棉田水系设施老化,统排统灌的能力削弱,大水难排,有水难蓄,暗水难滤,需水难引的问题凸现。

棉区的肥料建设情况又如何?也潜在一些矛盾,一是用地多养地少,养地作物(如豆类)作物前茬或轮作的面积比例越来越低;二是冬绿肥或春套绿肥的耕作制度没有坚持下来;三是家养畜禽的农户日渐减少,无农家肥可以积造;四是棉麦连作面积迅速扩大,地力消耗更大;五是靠化肥当家,土壤有机质含量递减,土壤养分被掠夺的状况有增无减。

因此,在棉区的水系建设上,应借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治水的精神,针对上述“四难”问题,主攻难点,集中连片,统筹规划,切实实施,逐步增强控水、调水、蓄水能力。棉田水系建设标准应该是,完善水系硬件设施,棉田地下水位要降至1米以下,棉田排水大沟深度要达1米以上,围沟深达0.5米,腰沟深0.3米,厢沟深0.2米。在棉区肥料建设上,应以用地养地为核心,扩大豆类、绿肥的种植面积,轮作换茬,秸秆还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建立与豆类、绿肥定期轮作换茬或套种的制度,办好秸秆在棉花移栽后封行前还田的示范区,广泛运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有机复合肥,扩大示范逐步推广缓释肥料。只有水利与肥料良性结合,才能提高棉田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棉花高产稳产的后劲。

联系电话:027-87665076

标签:;  ;  ;  ;  ;  

从棉花育苗和育苗的角度看棉区的肥水建设_棉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