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轴放在当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放在论文,时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作者通过参透瑜伽“断行、舍行、离行”的人生哲学,并由此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灵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这本书令我们不断自问: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对物品断舍离了,那对自己的过去,是否也勇敢地断舍离了?那些令你心酸纠结不已的回忆,你认真思考过吗?若已从中得到教训,何必再耿耿于怀,不肯放手…
想必大家也能感觉到,断舍离其实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总而言之,在行为上,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都扔掉就行了。
那从现在开始,我就来给大家介绍实践断舍离时必不可少的思考上的窍门。至于“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
假如这里有一副我正在用的眼镜。
如果我拿着这副眼镜对你说“请用吧”,你也不一定会用吧。可如果要是问这副眼镜是不是“能用的眼镜”,答案显然是“能用”,也就是说它是可以被使用的。同样是可以用的东西,对它的判定却是因人而异。这也就是说,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是不同的。
在你的家里,单单只是因为能用就留在那里的东西,是不是有很多呢?
比如说,便利店里的一次性筷子。如果问能不能用的话,答案显然是能用。可如果要是问我用不用的话,那答案就会是我不用。尽管如此,这种一次性筷子还是不知不觉地就填满了你的整个抽屉,只是因为能用就难以丢掉,因为丢掉会很可惜。我们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心理不是吗?
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还是拿眼镜和筷子的例子来说,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多数人都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在物品上的状态。
带着这种观点再回来看看我们的房间,你就会发现,只要是能装东西的地方,就全都塞满了买蛋糕时送的保温袋、已经干透了的湿纸巾之类的杂物。收纳这些东西,只不过在做垃圾分类。如果大量累积类似这样的东西,就说明自己已经进入了对物品的品质和数量毫无知觉的状态。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
有些人住的地方已经超越了垃圾暂放处的状态,成了一个真正的垃圾场。真要是到了这个地步,那对物品的品质和数量就不是毫无知觉,而是彻彻底底“没感觉”了。我觉得他们多半是刻意让自己变得没感觉的,虽说不能一概而论,但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人,多数都曾经经历过强烈的孤独感,比如家人离散、失去所有财产等等。寂寞、悲伤的感觉会让他们更加痛苦,所以他们干脆封闭了感觉的闸门,让自己麻木不仁。不过,与此同时,快乐和舒适的感觉也一并丧失了,他们只是隐隐地觉得自己被什么东西包围着,这多少能减轻一些寂寞感。这种人会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的“没感觉”吧?不过,大多数人都还没到这种程度,所以请放心,我们还是可以改变思考模式的。
主语到底在哪里?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习惯吧。如果能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会有意识地注意到物品的品质与数量,就能做出需要或不需要的判断。在毫无自觉的时候,即便是空了的打火机,你也不会扔掉它,而且还可能当宝贝似的留着。不能用的话,就扔掉!这样,才能开始形成“是因为真的能用,所以我才在用的”这样的思考模式。
标签:断舍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