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分析-以“泉港碳九泄漏”事件为例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分析-以“泉港碳九泄漏”事件为例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分析
——以“泉港碳九泄漏”事件为例

刘逸群,王钰涵

摘 要 在当下复杂的互联网舆论场中,由于技术发展和现实根源,网络舆情事件往往遵循着一定的演化机制。文章以“泉港碳九泄漏”事件为例,选取影响舆情事件发展的关键性静态和动态演化因素,分析其演进过程。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舆情;演化因素

现如今,互联网技术空前发展,微博、微信、App应用广泛,互联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和交换意见的主要渠道。由于治理主体间的信息交流频繁,突发性事件舆情事件传播速度变快且影响力变大。同时,信息介入成本降低,网络讨论准入门槛下降,公众参与积极性上升。中国正处于空前的发展时期,但严重的社会板结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成为焦点问题。

在传统媒体时代,把关人几乎完全掌握信源,社会舆论易于把控;而在互联网时代,指数级膨大的舆情信息现状下,网民对信源渠道利用充分,于是对政府的舆情公关和应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政府显然还未具备应对爆发式网络舆情的良好能力,删帖和一味压制会引发公众质疑,政府公信力下降,最终陷入塔西佗陷阱。

1 舆论事件的自身因素

舆论事件本身实际上对网络舆情的演化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事件在地域上的接近性、事件的严重程度、事件成因的属性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决定着舆论的走向。事件越严重就越容易引发舆论事件,人为灾害也往往比自然灾害更容易得到社会及网民的关注。而腐败、教育、服务和安全等问题成为促使群体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爆发的重要因素。

普通受众最为关注的焦点有两个,即个人生命和财产。个人的权利和生存环境受到侵害会引发社会的总体性焦虑。这种总体性焦虑会转化成大范围评论并最终形成网络舆论。

“泉港碳九泄漏”事件本身切中以上要素,容易激发情感共振。首先,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社会公众所关心和关注的议题,碳九泄漏无疑贴合上述条件。其次,在事故最终调查中显示碳九泄漏量高达69.1吨,这种瞒报和虚报立即触怒网民。从地域上来说,此次事故泄漏地点距村民养殖鱼苗的地点极近,一旦鱼苗上市将会产生范围极广的影响。而这次事件是人为原因所导致的,对相关操作人员和官员的批判成为了潜在的舆论爆点。

这节微课视频资源也可改进如下: 视频最后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即我国居民随意放生巴西龟等动物的现象,供学生分析和预测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将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再引导学生制订防范生物入侵事件发生的措施,使学生形成生态意识,为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做准备。

1.1.3 普通疾病动物的普通病包括多种,比如内科、外科或者是产科疾病,而且发病率极高。外科疾病主要包括外伤或者是眼病等等,产科疾病较为复杂,包括孕期、分娩期以及产后的相关疾病等。

2 当地政府的不当应对

政府行为往往是此类舆情事件中的焦点,这属于网络舆情的动态演化因素。在网络舆情事件中,政府的不当应对往往会引爆舆论。不作为、低效率、缺乏沟通、处理失当都容易让政府行为成为舆论攻击目标,民怨长久聚集下,一个推动力都能让政府沦为众矢之的。政府在突发事件的任何表现都会被解读或者放大,从而影响公众对政府对危机的处理能力和政府公信力的进一步考量。若是政府采取消极应对或者失误性应对,会引发连锁性不满,网络舆论继续增加;相反,若是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准备充足,网民关注重心转移,舆情自然消减[1]

此次事件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并没有承认工作失误并对污染进行治理,而是第一时间通过删帖封号、撤热搜等方式封锁相关消息。事发后连续3日的政府删帖封号行为一经曝出后,广大网民直接表达出对政府的质疑。直到2018年11月8日,以央视网、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和财新网为代表的媒体,通过不断跟踪报道,力求把事实的真相揭示于广大网民,在这样的外界推动下,泉州政府新闻办才发布正式通报。

舆情演化的核心要素是网民,网络推手与网民合力,在非理性刺激的推动下,网民与网民之间组成了人际关系网,网络情绪陡然汇流。

在“泉港碳九泄漏”事件中,网民先看到的不是事件发生原因或目前治理阶段报道,而是报道的屡被压制和政府对泄漏量的瞒报。这些言论会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网络舆论的演化方向。

主体关联型关注涉事主体,与标签化相关,比如官、富、腐等公认强势群体;主题关联型是指诸多网络事件因存在相似或者相同的主题而产生的舆情关联,从而促使事件集中发生;情绪关联型则是源于相同或相似的情绪、主张、态度等,而引发系列事件接连发生[4]

3 意见领袖推动与网络情绪影响

意见领袖作为信息的把关人与引导者,在舆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推进群体极化的演进。

“泉港碳九泄漏”事件中,首先进入公众视野的就是具有权威话语权的意见领袖。此次事件背后有突出的意见领袖,微博用户麦烧同学是第一个对泄漏事故的信息进行梳理的推手,文章阅读量达91万;微博用户“萌之初”发表的文章阅读量高达581万。

按照网络事件舆情的关联要素,可划分为主体关联型、主题关联型和情绪关联型[3]

在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对传统媒体的意见进行剖析和反剖析,通过迁移式放大和刻意引导,其潜在影响力已然超过了传统媒体。

仇恨暴风骤雨般入侵雪萤的大脑,瞬间破坏了正常程序,扼杀了她的思维。在没有理智之光的地狱里,魔鬼出动。她从包里取出了那把匕首,慢慢地,慢慢地将其举高,举过头顶。

泄漏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并没有雇佣专业的人员进行处理,而是雇佣当地的非专业人员进行清理。网民自然频繁质问政府的不作为和应急预案的迟缓。显而易见,政府的逃避式处理已经引发了破窗效应,公众情绪自然走向激化。

而强关系网络里的观点与情绪更容易对他人造成影响。在网络舆论事件中,首先进入视线的可能不是相关事件的报道或事实真相,而是我们所关注的人的情绪性言论。

北方游侠出身,担任盟主期间,江湖盟众肖通被秘教左使所杀。当时秘教背景深厚,神秘莫测,左使则是秘教中唯一一位常在江湖中行走的高位人物,武功之高,当世罕见,江湖中人皆避其锋芒,唯有宁燃不辞千里一路追杀,最终斩杀左使,为肖通复仇。

网络情绪是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越是激进、绝对的观点越容易产生情感贴合,越容易产生情感贴合的事件就越容易成为舆论热点。信息的碎片化、片面化更是使用户在舆论领袖的推动下走向极端化。

4 关联性事件影响

网络舆情演化具有极强的关联性。网络舆情通常与具体现实事件交织,两件网络舆情事件之间也会相互关联。现实社会矛盾关注的安全议题是网络舆情的话题领域,近年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环境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公正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舆情大规模爆发的社会土壤。

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可以刺激网络舆情事件的系列化呈现。网络舆情与现实事件相交织,同性质、同主体、同标签的现实事件的接连发生,形成了与话题相关的舆情规律化、公式化、批量化的发展趋势。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就会导致相关领域的社会突发事件不断涌现。涉及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事件不断刺激着网民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引发了主体共鸣,他们不断发表自己的观点。而由于其社会背景的相似性和在不断的信息交流中形成的共情感受,发生地区、时间不同,而性质相似的网络舆情通常会产生系列化的呈现特征,网民意见的倾向几乎是可以被预测的。这也将单一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关联为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网络舆情事件[2]

在这一事件中,“群体极化”体现的淋漓尽致。网民的言论先是呈现出一边倒的特点,即批判政府的不当行为和政府官员的不作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开始有网民提出,其实当地的官员也在积极进行补救,冲在治理泄漏和污染的第一线。但是这种言论始终处于弱势,很快就被愤怒的谴责声音淹没。意见领袖一开始就把舆论的矛头指向了当地政府,网民随即对政府行为展开了批评,然而对于涉事单位东港石化和事实真相,并没有多少人关注。

互联网像是传声筒,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递声音,政府难以通过单一压制来控制舆论。因此,政府应该建立与民众平等沟通的机制,及时化解因突发事件和网络舆论引发的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除此以外应慎用网络“水军”和删帖封号等不恰当的手段。

“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气血……则耳聋,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有络于耳。”耳与脏腑、经脉关系密切。耳针疗法指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郭穴位以疏通经络、防治全身疾病的方法。若脏腑发生病变,也可以在相应的耳穴上反应出来。与消化相关的穴位分布在耳轮脚附近,刺激该处的耳穴可以调整肠胃,抑制食欲,调节水液代谢,除湿祛痰,最终达到消脂减肥的效果。常用的减肥耳穴有:脾、胃、神门、饥点、内分泌。

“泉港碳九泄漏”事件与环境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环境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和报道实际上也刺激了这一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进程。天津港特大爆炸事件、寿光水灾事件与此类似。仅将“泉港碳九泄漏”事件和寿光水灾事件相对比,不难发现,两件事情有着同样的涉事主体,即政府;同样的情节发展,即政府封号撤热搜;同样的网络情绪,即寿光是全国粮仓,泉州沿海也分布着大量的水产品。因此这很容易导致相似的网络舆论演化方向,引发对政府及对官员的批判。在目前中国的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过程中,相关性事件的影响对舆论的走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前扇三角洲亚相。处于浪基面以下的较深水地区,以深灰色和灰色块状泥岩为主。GR曲线呈微齿状,SP曲线呈平直状或锯齿状且幅度较低。

5 结束语

网民关注点的转移实际上是决定网络舆论事件是否结束的根本因素,2018年11月19日,“泉港碳九泄漏”事件作为一件网络舆情事件基本结束,但用户诉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只是暂时性的平息,这并不意味着彻底结束。从宏观上来看,单一舆情事件的平息这并不意味着整体舆情的彻底结束,这种不清不楚的处理方式只会使网民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进一步的质疑。由于社会矛盾的始终存在和网络舆论的关联性特点,当下一次类似事件发生时,用户会再一次的提起历史事件,网络舆情事件循环往复、相互助长,直至用户诉求得到彻底解决。

参考文献

[1]于兆吉,赵英姿.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机理[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5):449.

[2]曾润喜,陈创.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的网络舆情演化机理与智慧治理方略[J].现代情报,2018,38(11):11.

[3]王国华,邓海峰,王雅蕾,等.网络热点事件中的舆情关联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7):2.

[4]胡婷婷.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要素及治理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10):53.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9-0019-02

作者简介:

刘逸群,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新闻学。

60年砥砺奋进,60年沧桑巨变。60年来中国氮肥人一直牢记肩头责任、不忘行业使命,60年来中国氮肥工业始终怀揣“三农”深情、践行中国梦想。他们在时代的画卷中书写不朽传奇,铸就蓬勃辉煌。

王钰涵,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新闻学。

标签:;  ;  ;  ;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分析-以“泉港碳九泄漏”事件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