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论语》 统编版 人教版 文本内容
一、n两版《论语》文本内容比较
在课文标题上,两版的名称有显著差异。人教版的标题名称为《论语十则》,统编版的标题名称为《论语十二章》。从标题名称的变化可以看出,统编版该课文的选篇数目增加了两篇。
在课文内容上,两版的《论语》选篇都是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课文的选文来源相同。但是课本中的文章有着明显的不同,除了上文介绍的选篇数目有所增加外,统编版也对人教版《论语十则》的几处语句进行增减变动(见表一),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到这几处的变化,把握好全文。
表一:统编版《论语十二章》选篇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表
二、两版《论语》的整体比较
在选文位置上,两版有所异同。两版教材都把《论语》选篇放在七年级上册的课本中,都是作为精读课文放在单元课文中的最后一篇。但是两版《论语》选篇所在的单元位置有所不同,人教版的在第二单元,统编版的放在了第三单元。
在单元主题上,两版教材的单元导语所介绍的单元内容大体上是相似的,但关于单元学习方法和要求却存在差异。两版教材在要求学习此文时要注重阅读和学习文章的语言上是一致的,但又存在细微的不同。人教版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习表达技巧、领悟课文的意味;而统编版侧重的是默读课文,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并且保证阅读的完整性。从这个方面上看,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边读文章边在脑海中理解文章的意思,同时要把握文章的重点,体会语句的含义。
在预习提示上,两版的预习提示有很大的差异。人教版要求熟读,深思,牢记,品味语言;统编版则是问关于“子”的含义,并且分享关于空中的故事。这些明显的变化,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儒家文学知识,在备课时要广泛收集资料,上课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
在注释上,统编版教材注释更加详细精准,注释随文本内容的变化有所增减。例如统编版对选文来源、孔子生平、每一句的出处的含义如《学而》《为政》等进行了具体地介绍,而人教版要通过资料查询才可以知道。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树立新思路新知识,以适应新版教材的需要。
在课后作业上,两版《论语》选篇的习题内容大致相同,但统编版题目设计的内容更加灵活。人教版的习题名称为”研讨与练习“,统编版教材的练习为“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相比较而言,统编版教材保留了参照注释翻译句子、理解加点字词,背诵全文等习题之外,还有理解意思这一项要求。此外,并且还增加了理解《论语》中成语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参照课后习题进行备课,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做好笔记积累。
三、统编版《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建议
通过比较,发现《论语十二章》的文本内容等相较于人教版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教师在备课时应重视这些异同,及时调整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重难点的调整
准确地选择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首先是依据单元导语明确课文的教学重点,统编版教材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导语,对本个单元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和能力点,亦有提示。[[]]教师应通过单元导语去探寻教材编者的意图,设置教学目标。其次是把握文言文的文体特点以及具体的课文内容,结合课文的助读材料和课后练习,参照课外资料的积累,了解学生的对文言文以及《论语》的学习情况,对本课的教学思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为了落实统编版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重新选择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也可以通过阅读《论语》整本书的方法来理解课文。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课文在各个方面的变化,以过去的教学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重新调整新的教学目标,同时要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合作,以新教材设计新教学,达成新的学习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5-58.
[2]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4-47.
[3]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
论文作者:何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8
标签:论语论文; 课文论文; 单元论文; 教材论文; 人教版论文; 时要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