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需求与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需求论文,宏观经济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什么启动总需求,要谈到宏观经济政策?因为我们这里所讲的需求,实际上是指有货币支 付能力的需求。需求不等于需要,也不等于欲望,它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货币往 往又会涉及到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状况,也就是会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宏观 经济政策状况,所以我们启动总需求,就必须要按照启动需求的要求而调整我们的宏观经济 政策,即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内容,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两个类型, 一个是减税,一个是借债。减税和借债都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而我们国家现在所选择的积 极财政政策,就是借债,即通过国家借债而把大量资金投到投资、消费方面,从而启动总需 求,例如通过借国债的方式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投资领域,以启动投资需求,使投资增长为人 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机会,从而通过提高收入而影响消费领域,促进消费需求 增加。
一般来说,如果不考虑国际方面的因素,即不考虑借外债,那么财政借债就主要有两个途 径:一个是向老百姓借债,就是向居民发国债;另一个是向商业银行借债,即直接向商业银 行发国债。向这两个方面借债,实际上最后都会涉及到银行的钱:因为向老百姓借债,老百 姓就要到银行提取存款;而直接向商业银行借钱,那就更是要涉及到银行的钱。但问题是, 现在商业银行似乎并没有多少钱让国家借,虽然现在银行存款余额有六七万个亿,但是这些 存款余额中呆坏账占了很大一部分。
商业银行的资金分两部分,一是银行的自有资金,一是银行的债务资金,债务资金主要包 括老百姓的存款。现在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很少,1997年我们公布的数字表明, 我国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只占到银行资金总量的3.3%。之后,国外就有文章说,中国的银行 实际上已经从技术方面破产了。因为国际上规定每个国有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必须占到银 行总资金的8%,如果占不到5%,银行就要宣布自己已经破产了。但是中国的银行不会破产, 因为银行是国家的,是国家信用,因而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在,银行就不会破产,尽 管从技术上讲已经破产了。为了消除这种说法的不良影响,我们后来发了2700个亿的国债, 作为资本金注入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但实际上我们银行的自有资金还是很少的,因而如果 再大量借债,银行将无力承担了。也就是说,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有着非常多的不良债务的存 在, 因而商业银行似乎已经没有太多的钱支持我们的财政借债。
那怎么办呢?只能有一个办法,就是商业银行向央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搞再贷款。而央行不搞 存贷款业务,因而没有钱贷给商业银行,但是央行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决定是 否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因而央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满足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从 而使商业银行满足财政的借债。
这样一来,财政借债的债务链及其后果就是:财政大量借债使得商业银行无力支持财政借 债时,商业银行就要向央行搞再贷款,央行为了满足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要求,就要增加货币 供应量,多发钞票的结果,当然就要引发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后 通过财政与银行的内在依存关系,从而使得货币政策也成为积极的货币政策。
究竟要不要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关键是要对通货膨胀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有人反 对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其根本原因就是认为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 ;而主张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人,则认为即使是引发了通货膨胀,也不可怕。因此, 有关要不要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最后的焦点都集中反映在如何看待通货膨胀的 问题上。
1998年我们为了调节总需求不足,开始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时,有的经济学家就反对 。但中央还是毅然决定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从2000年9月份开始,又有一些经济学家 提出我国如果再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就必然会诱发通货膨胀。为此,当时对我国未来 五年到底实行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问题,结合“十五”规划的制定而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讨论的结果还是认为应该继续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现在把自1998年开始实行的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解释为积极 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这两个宏观经济政策一直都是积极的,因为不可能财 政政策是积极的,而货币政策却是稳健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必然要有积极的货币政策的支持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不可能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我们之所以把现在的货币政策称为稳健 的货币政策,其目的是为了安抚人心,因为中国人长期以来对通货膨胀有内在的恐惧感,但 实际上自1998年开始,与积极财政政策相配套的货币政策,是积极的货币政策。
总之,在调节总需求不足的过程中,对于要不要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大家是有不同 看法的。我是一直极力主张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而且认为在未来五六年内,还必须 继续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因为在目前的状况下,如果我们一旦不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 政策,经济增长和总需求马上就会掉下来。实际上,从现在的实际状况来看,我们实行积极 的宏观经济政策,即使引发了通货膨胀,也不要紧。其原因有三:
1.我们国家的通货膨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在过去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其主要方法就是物价暴涨, 物价一旦上涨,人们就知道通货膨胀来了。但是在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实际上 往往并不是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来和发生作用的。也就是说,现在的通货膨胀不会再通过物 价暴涨的形式出现了。通货膨胀的作用形式之所以不再以物价暴涨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因 为现在我国的供给力量很强了,尤其是随着经济国际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世界市场对我国的 供给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而商品不可能短缺,这就使得物价根本不可能普遍上涨,所以央 行即使是再增加货币供应量,也不会出现物价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了。
一般来说,在供给相对过剩的条件下,通货膨胀,即货币贬值,往往是以投资回报率的降 低这种方式表露出来的,也就是说,在相对过剩的条件下,一般在居民的消费领域,是显示 不出物价上涨的,即货币是不会贬值的,货币贬值往往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即金融 性投资回报率降低而实现,比如说,银行存款利息降低。可以这样说,在供给过剩而不会引 发短缺的条件下,货币贬值即通货膨胀,是不会以物价上涨的形式起作用的,而是以投资回 报率下降,尤其是金融性投资回报率下降而起作用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于人民币是不是贬值,可以有三种判断方式,因为,在现实经济活 动中人民币实际上有三个价格:
第一个是物价,就是说,如果用单位人民币买的商品多了,那就说明人民币升值了;相反 ,若用单位人民币买的商品少了,那就说明人民币贬值了。
第二个是汇价,就是说,如果用单位人民币买的外汇多了,那就说明人民币升值了;相反 ,若用单位人民币买的外汇少了,那就说明人民币贬值了。
第三个就是利息,利息也叫资金价格,就是指某个经济主体使用别人的资金,给资金所有 者的回报。如果给的回报低了,那就说明人民币贬值了;相反,如果给的回报高了,那就说 明人民币升值了。
现在看来,物价上涨这种贬值方式根本就不可能产生了,因为供给过剩了。通过汇价的方 式贬值也似乎不可能,因为我们现在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动,因而人民币也就贬不了值。所以 ,人民币贬值就只能通过存款利率降低来实现。自1997年开始,我们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连 续降了七次利息,再加上储蓄税收的开设,实际上等于降了八次。仅仅七次降息就使人们的 利率收入损失了一千个亿左右,居民的损失实际上远远超过了1988年因物价暴涨而受的损失 。由此可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要么是通过物价上涨而表现出来,要么是通过投 资回报率降低而表现出来,要么是以外汇贬值的方式表现出来,而现在是只能以投资回报率 降低 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这种以回报率降低为特征的通货膨胀,对人们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因为人们之所以害怕通 货膨胀,是害怕物价暴涨会严重影响自己的消费,从而影响自己的生存条件,至于自己用于 消费之外的投资资金的回报,人们虽然也很关心,但总的态度是多赚一些当然更好,少赚一 点也无所谓,只要别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就行。
可见,只要以物价上涨为特征的通货膨胀不出现,人们对通货膨胀就不害怕,甚至可以说 是无所谓的,而现在通货膨胀主要是以降低存款利率为特征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只是 影响人们的投资收益,即非生存性条件。因此,我认为现在就是通货膨胀率再高一点,也并 没什么可怕的,因为它不会引发太大的社会经济问题。
2.现在我们的通货膨胀率还在合理的区间内。
我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合理区间是:最高不要超过10%,否则,社会经济秩序就比较混 乱;最低也不能低于5%,否则,经济就会太冷,失业人口就会大规模增加,因而应该保持在 5%以上。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不是越低越好,因为通货膨胀率如果太低,就会使我们的失 业 率过快地增加。
现在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连4%都不到,而且通货膨胀率连续几年都是负增长,因而即使是通 货膨胀率再增加两个百分点,也还在通货膨胀率的合理区间内,因此,大可不必害怕。
我国经济自从进入总需求不足的状态之后,几乎一直是通货紧缩,过低的膨胀率导致失业 率很高。虽然我们现在公布的失业率似乎很低,但这个失业率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失业率, 因为目前我们在这方面搞了两个统计数字,一个是下岗人数,一个是失业人数。实际上下岗 和失业都是没有事干,但分开统计,失业率就比较低。外国朋友经常问我,下岗是什么意思 ?因为全世界只有我们国家使用下岗这个统计概念。有一次一位外国朋友把我问急了,我就 说下岗就是暂时从岗位上下来,以后再上去。他说,全世界的失业都是暂时下去,哪个国家 的失业是下来了就不再上去了,你们为什么叫下岗?我估计,如果把下岗和失业这两个数字 加在一起计算,即都当作失业来计算,可能我们的失业率在百分之九点几,这个失业率显然 是很高的。
我们在前一个时期内,拼命地追求低通货膨胀率,结果导致了通货紧缩,失业率太高。因 而对中国来说,通货膨胀率低并不一定是好事情,甚至有时其负作用还很大。根据我的统计 ,我们的通货膨胀从9%往下降的时候,几乎是每降一个百分点,就会产生100万到150万的失 业人员。也就是说,我们的通货膨胀率虽然很低,但失业率却太高,使得社会经济生活中矛 盾比较尖锐。
因此,我认为,我们现在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即使通货膨胀率再上升一些,也不会 产生太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因为我们的通货膨胀率,还没有从低档位上进入合理区间。
3.我们现在遇到的是两难的选择。
所谓两难的选择,就是指通货膨胀和失业虽然都不是好事情,但我们还必须要在它们之间 选择其中的一个。从最优化的经济选择来看,通货膨胀和失业这两种现象最好都别存在,即 失业率最低,通货膨胀率也最低,这是最佳选择,但问题是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因为我们国 家现在的通货膨胀和失业还有相互替代的效应,也就是说,如果通货膨胀率降低了,失业率 就会增长,如果失业率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就会增长。
既然是两难的选择,我们当然只能是两害相权就其轻,也就是选择对我国经济发展损害最 小的一个。从这一点出发,我认为我们宁可选择适度的通货膨胀,也不能选择太多的失业。 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中国人往往追求一种利益平衡。例如,如果自己的利益受损失,别人的利 益也受损失,那么他心里就比较平衡,一般都不会闹事。就通货膨胀和失业来讲,哪一个能 满足人们的这种追求利益平衡的特性?当然是通货膨胀能够有效地满足,而失业是绝对不能 满足这种特性的。因为通货膨胀可以有效维持人们之间的利益平衡,例如,若通货膨胀来了 ,大家都受到利益的损失,总的来讲,利益是平衡的。但是失业却恰恰会打破人们之间的利 益平衡,因为失业大量产生的时候,经济利益损失都让失业者承担了,而不是公众一起来承 担,失业者心里就产生极度的不平衡,就会使失业者形成利益群体,其结果当然会产生促使 社会动荡的阶层,从而就会影响社会稳定。既然通货膨胀能满足人们这种利益平衡的要求, 而失业却会打破人们之间的利益平衡,因此,我们选择适度的通货膨胀,要比选择失业好得 多。
从现实经济生活来看,中国人追求利益平衡的民族特征很强烈。比如说,我们在不到两年 的时间内就降了七次利息,但是并未因此引发太大的社会动荡。第五次降息的时候,有的同 志很担心,说居民的利益在短时期内损失那么大,他们如果闹事怎么办?当时一个中介机构 做了一些调查,谁也没有想到调查的结果竟然是70~80%的人都对此无所谓。降息对存款 者来说,是很大的损失,为什么无所谓?因为人们的普遍观念是,降息对我降,对你也降, 我们大家一起降,尤其是有钱人降得更惨,心里就平衡了。因此,这进一步说明在两难选择 中,我们应该选择适度的通货膨胀,而绝不能选择失业。
有些人说,你们这些主张通货膨胀的人老拿失业吓唬人,我们现在的失业率也不低,但是 也并没有发现因为失业而引起了全国性的大游行。其一,我们现在有个游行法,游行法规定 任何人要上街游行,都必须去公安局申请;其二,我们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一个伟大成果 ,就是人们择业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了,可供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宽阔了,使得人们有了广阔的 生存基础,因而人们不一定因失业和下岗而去上街游行,甚至有人认为这种上街游行的成本 太高,还不如自己赶紧找份工作先干一干。实际上,人类进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就是 人们有了充分的选择自由,人们的选择自由了,就说明这个社会进步了。就一个人来说,自 己的选择自由度大了,也就表明这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因为肯定这个人可支配的钱多了 ,可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了,而不是为了生存而选择工作了。实际上,现在很多人都在干自 己并不喜欢干的事,因为他们要生存下去,当然是哪种工作能赚更多的钱,就干哪种工作, 而这种工作并不一定是他所喜欢干的事。所以,一个人的自由度的提高,既标志着这个人的 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标志着社会的进步。
当然,如果失业增加太多的话,虽然我们能够控制上街游行,但是失业的负面效应会从社 会秩序上反映出来,即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基于上述理由,我认为,我们必须坚持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此不应动摇。实行积 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虽然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并不可怕。尤其是我国的通货膨 胀如果太低,反而会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中国人对通货膨胀的忍耐力还是很强 的 ,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不必太害怕通货膨胀,一定要坚定地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现在中央决定在未来五年中,我们都要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而且决定每年借债一千 多个亿,以用于启动需求,这是英明的决定。
不过,对于要不要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人们还会有争论的。有一次我看报纸,发现 有人严厉批评认为通货膨胀并不可怕的人,并把这些人称之为高通胀派,里边点了五个人的 名字,我排名第三。我看完后感到很奇怪,我并没有说通货膨胀是好事,而是说我们现在是 两难的选择,没有办法,两害相权就其轻,相比之下是通货膨胀的危害比较轻,所以选择通 货膨胀,尤其是我从来没有说通货膨胀率越高越好,怎么能是高通胀派?我记得1996年初, 我们当时主张赶快启动需求,认为不要老讲软着陆了,因为飞机已经钻到地底下去了,怎么 还是软着陆?当时这位严厉批评高胀派的人,对此说法很反感,因为他当时也是反对启动需 求的,理由就是高通胀刚刚被抑制住,如启动需求就会再度出现高通胀。因此,我看背后一 个很大的价值判断,就是老害怕通货膨胀,实际上对通货膨胀大可不必太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