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登云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观察我院中药汤剂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并探讨原因,促进临床中药汤剂的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4年度门诊各科室上报的口服中药汤剂致不良反应患者共计31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出现时间、药物类型、发生原因以及治疗情况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汤剂致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中,男性17例(54.84%),女性14例(45.16%),涉及药物包括植物类12种,动物类5种,矿物类2种,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时间为(3.37±1.04)d,均在服药期间发生,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2例,38.7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9例,29.03%)和过敏反应(6例,19.35%)为主,分析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8例,25.81%)、剂量和疗程不合理(9例,29.03%)、配伍不当(7例,22.58%)、个体差异(4例,12.90%)和服用不当(3例,9.68%)等5方面。结论: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医师应应准确进行中医辨证,重视中药的安全性,保证规范使用中药汤剂,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090-02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特有的药物,其中以中药汤剂是主要剂型,因其组方灵活、制法简便、起效迅速,故临床应用较为广泛[1]。长期以来,大多数人误认为中药汤剂没有毒副作用,安全性较好,但是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汤剂的安全性也逐渐受到关注,并且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2]。本研究通过回顾2014年度我院中药汤剂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中药汤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各科室上报的口服中药汤剂致不良反应患者,共计31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出现时间、药物类型、发生原因以及治疗情况。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中药汤剂致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中,男性17例(54.84%),女性14例(45.16%),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36.81±6.57)岁。涉及药物包括植物类12种,动物类5种,矿物类2种。
2.2 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
中药汤剂致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中,在服药1-29 d即出现不良反应,平均出现时间为(3.37±1.04)d。所有不良反应均在服药期间发生,其中包括过敏反应6例(19.35%)、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2例(38.7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9例(29.03%),血液系统不良反应3例(9.68%)以及其他1例(3.23%)。
2.3 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中药汤剂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8例(25.81%)、剂量和疗程不合理9例(29.03%)、配伍不当7例(22.58%)、个体差异4例(12.90%)、服用不当3例(9.68%),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中药汤剂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例数构成比(%)
药物因素 825.81
剂量和疗程不合理 929.03
配伍不当 722.58
个体差异 412.90
服用不当 3 9.68
合计31 100%
2.4 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治疗情况
所有不良反应患者均立即停药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治愈时间为0.5-10 d,平均治愈时间为(2.31±0.75)d。
3.讨论
中药汤剂是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服用安全,无不良反应,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治疗的应用广泛,中药汤剂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发现,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主要涉及植物类12种,动物类5种,矿物类2种,所有患者均在服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2例,38.7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9例,29.03%)和过敏反应(6例,19.35%)为主,分析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8例,25.81%)、剂量和疗程不合理(9例,29.03%)、配伍不当(7例,22.58%)、个体差异(4例,12.90%)和服用不当(3例,9.68%)等5方面。①药物因素,很多中药本身均有毒性,例如生附子、木通、川乌、朱砂等,是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科学炮制可以有效去除药物中毒性成分,一般包括净选去毒、加热去毒、水漂去毒、加辅料共制去毒、压油制霜去毒等,故针对不同药物要选取针对性炮制方法[3]。另外中药药材也因产地和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甚至出现毒性,例如广西、湖北千里光无毒性,而河南、江苏和四川千里光则具有一定毒性。②剂量和疗程不合理,中医临床存在中药剂量和疗程过大的现象,研究发现大剂量服用中药容易对机体造成损害[4],例如细辛可导致患者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另外长时间使用中药可导致药物毒性蓄积[5],例如黄药子可引起患者出现中毒性肝炎等不良反应,苍耳子可引起患者出现神经方面的不良反应,所以临床过程中应注意中药的合理使用。③配伍不当,如果临床中医辨证不准确,导致中药配伍不当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使药品出现毒性,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6],例如山豆根和大黄配伍可产生毒性,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④个体差异,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个体差异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例如何首乌、红花、天南星等药物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年龄较大患者由于代谢功能减弱、年龄较小患者可能由于机体器官发育不完全,都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所以医师一定要充分了解患者情况选择中药[7]。⑤服用不当,中药汤剂的安全性与煎药工具、火候、煎煮时间、次数、水量以及特殊中药材的处理具有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8],例如朱茯苓和朱灯芯等药材,如果使用铝锅煎药可发生反应产生氧化铝汞而导致中毒,山豆根煎煮时间过长可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服用荆芥后如果再食用鱼虾,则可导致患者出现胃肠道出血的机率增加。
综上所述,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主要包括药物因素、剂量和疗程不合理、配伍不当、个体差异和服用不当等,所以临床医师应针对上述因素,临床过程中准确进行中医辨证,针对患者个人情况正确选择中药材料,同时临床医师也需要重视中药的安全性,保证规范使用中药汤剂,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茅燕敏.口服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当代医学,2014, 20(27): 155-156.
[2] 王爱梅.口服中药汤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 5(5): 18-19.
[3] 周晓玲.中成药不良反应71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 15(8): 113-114.
[4] 陈伟君.中成药不良反应126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10): 1556-1557.
[5] 梁志齐,毛璐.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其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6(9): 230-232.
[6] 张建平.重视中药汤剂的不良反应[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5, 8(2): 50-51.
[7] 钱冬女,李卫红.中药汤剂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 9(10): 1019-1020.
[8] 郭翠军.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使用建议[J].中医药信息, 2013, 30(3): 168-170.
论文作者:孙登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汤剂论文; 中药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药物论文; 不当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