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原因研究论文_何芳玲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原因研究论文_何芳玲

何芳玲

(上海普陀区利群医院 上海 201103)

【摘要】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导致病患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本院心内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16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双腔起搏器和单腔起搏器,并且针对病患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将其分组为有症状和无症状,其中,有症状组包括72例病患,无症状组包括88例病患。对其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尽管无症状组中的12例病患未出现不适的现象,但是,心电图和起搏功能不正常。10例病患发生了电极脱位或者是轻微脱位起搏功能障碍(外院植入2例)。有症状组中有2例病患发生了单腔起搏器心室电极脱位,4例发生了双腔起搏器心室电极脱位,3例发生了心房电极脱位,6例发生了轻微脱位;无症状组中3例病患的单腔起搏器电池耗尽,3例发生了双腔起搏器心房电极脱位,2例发生了轻微脱位。结论:引发病患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不仅包括起搏器系统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且还有未及时进行随访与优化起搏器参数,导致起搏器工作状态不佳的原因。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临床症状;起搏系统障碍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112-02

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电子医疗产品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了半个多世纪之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属于一种有效治疗慢性心律不齐的方法[1]。目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已经越来越完善,各大医院均开始积极应用此项技术。然而,由于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方法,因此,在术后必然会出现有关并发症。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导致病患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以期对围术期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出指导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本院心内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16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双腔起搏器和单腔起搏器,并且针对病患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将其分组为有症状和无症状,其中,有症状组包括72例病患,男性病患为30例,女性病患为42例,平均年龄为71.1±14.5岁;无症状组包括88例病患,男性病患为50例,女性病患为38例,平均年龄为72.3±13.6岁。比较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存在的差异不明显(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术前,针对全部病患实施常规检查,并且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将起搏导线植入,在离右锁骨中外1/3处下方大约两厘米的皮下预埋脉冲发生器。5例病患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将起搏导线植入,在左侧相应的位置预埋脉冲发生器,将被动翼状导线分别固定在右心耳或者是右心室心尖处。术后,病患完全卧床休息48到72个小时。

1.3 随访观察起搏器的情况

将随访时间设定为术后当日一直到术后的16 年。术后1、3、6 个月为例行随访,然后,每6个月或者是1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如果与起搏器担保期接近,就应该每间隔1、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一旦发现临床症状,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随访过程中按照病患的主诉、心电图和起搏器功能的测试情况来优化与调整起搏器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病患的率。P≤0.05表示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

对160例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患进行随访,采用双腔起搏器的病患为69例,采用单腔起搏器的病患为91例,出现临床症状的病患分别为35例,占比为48% ;77例,占比为 26%,采用双腔起搏器的病患出现临床症状的概率明显高于采用单腔起搏器的病患(P=0.020),尽管12例病患未出现不适的现象,但是,心电图和起搏功能不正常。

2.2 处理措施

随访过程中针对病患的心脏起搏器功能、心电图和出现的临床症状来调整与优化起搏器参数。有症状病患的总数为72例,60例病患通过优化起搏器参数并实施相应地处理后,消除了临床症状;12例病患仍然存在不适,通过对2例头晕病患实施进一步检查看出,患有腔隙性脑梗死,给予合理治疗方法后头晕症状消失,5例病患按照主诉实施检查后未发现异常,给予心理疏导和起搏器知识宣传教育方法后,症状消失。就起搏电极脱位或者是轻微脱位病患而言,应该采取重新设置电极或者是加大起搏电压以及脉宽的处理方式,将3例病患起搏电极的双极变成单极后,起搏阈值和功能均处于正常状态。就起搏器脉冲发生器电池耗尽的病患而言,应该采取对电池进行更换的处理方法。无症状病患针对其心电图和起搏功能障碍采取相应地处理方法。

3.讨论

(1)心律失常:起搏器综合征病患的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同起搏有关的心律失常和非起搏性心律失常。因此,针对此类病患应该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就术后依旧存在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病患而言,既可以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还可以调整起搏参数和改变起搏方法,以此来预防或者是减少此种现象的出现[1]。(2)心肌缺血:本组有7例病患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出现了胸痛症状,对其全部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此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其中针对6例病患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治疗方法;1例病患经过对症治疗后消除了临床症状。所以,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是治疗冠心病的理想方法[2]。(3)起搏系统故障:起搏系统故障主要有起搏和感知功能障碍以及特殊症状,不适合进行1∶1房室传导或者是交叉感知。就起搏器植入时间较长的病患而言,随访过程中如果发现其起搏电压突然升高,就算测试阈值正常,也可能表示电池已经耗竭[3]。

综上所述,引发病患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不仅包括起搏器系统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而且还有未及时进行随访与优化起搏器参数,导致起搏器工作状态不佳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郭慧英.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117-118.

[2]张明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J].今日健康,2015(9):134-134.

[3]李军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8):1001-1003.

论文作者:何芳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  ;  ;  ;  ;  ;  ;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原因研究论文_何芳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