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溢珊
清远市博物馆 广东 清远 511518
摘要:唐宋以来,文学家韩愈、诗人刘禹锡、宰相张浚相继来到连州,他们勤政爱民,守正不阿,培育了连州淳朴的民风,带动连州文化进入兴盛时期。本文试图从连州流杯亭结合清远市博物馆馆藏《长寿寺后池修褉图》古代文人的诗酒聚会中探讨过去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及无数迁客骚人智慧的履痕。
关键词:连州;流杯亭;历史文化
一、悠久的连州历史文化
连州历史悠久,西汉初(公元前206年)立县,称桂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建州,称连州。连州的开发较早,秦时任嚣、赵佗两大将率秦军分三路挥师岭南,其中一路就是取道连州顺头岭下连江,进军番禺(广州)。秦军在顺头岭披荆斩棘、开山凿石,成了开通秦汉古道的第一功臣。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武帝派遣伏波将军路博德率领十万楼船水师,走过顺头岭秦汉古道,“出桂阳,下湟水”,一举攻陷番禺,平定南越吕嘉的叛乱。东汉章帝建初八年(83年),大司农郑宏奏请并奉命主持开凿“零陵、桂阳峤道,以利中原与岭南交”,“兹路一开,中原之声近矣,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遐陬之民俗变矣。”连州顺头岭古道的修筑,大大地促进了岭南的发展。
历史上不少名人踩着这条秦汉古道从中原来到连州,他们或是新官赴任,或者是戴罪贬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人刘禹锡、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南宋宰相张浚、学者张栻、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清代学者翁方纲等文人雅士、骚人墨客,他们的到来促进了连州教育、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
二、连州流杯亭
古时流行在山水之间曲水流觞、丝竹悦耳、契阔谈䜩,邀请文人雅士举行修禊活动。北宋元祐六年(1091)徐常任连州知州时,因访王宏中、韩愈故事于燕喜亭附近的湖山之间,发现一口泉水清冽的水井,惜其未为游人所知,因而为之盖亭。名之“勿幕”,是取井之施博而无所吝。后何时更名为流杯亭已无可考,但从史料中可知易名的大概过程。据《连州志》(清同治九年版)所记载明朝进士张瑄(?-1494)《勿幕亭之流杯池》八首,蒋曙(?-1527)《勿幕亭之流杯池》“勿幕亭前两度游”,可知在明朝时期勿幕亭仍未易名。蒋曙,字景明,广西全州人,明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同进士出身。曾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后升广东布政司左参政。又据《明实录·武宗实录》得知蒋曙升广东布政司为壬申年,即明正德七年(1512)。由此,蒋曙在诗句中自称两度游勿幕亭,时间很有可能就是在广东按察司副使和布政司左参政任期内,而勿幕亭在明代中期仍沿袭旧名。清代康熙时期(1662—1722),勿幕亭已更名为“流杯亭”。笔者查阅《连州志》,其中最早明确记载“流杯亭”的名称是清康熙十年(1671)李贲的 《修复流杯亭记》。
为何更名为流杯亭?大概是因为从明代开始,士人仿东晋王羲之等人“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凿石成渠,引韩昌黎所记的天泽泉水,泉水潺潺,曲水泛觞,一时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宴游之地。百年风霜,亭子年久失修甚至废颓消失,“问曩日流杯遗迹,已茫然于空翠古碧间,惟有潺潺声,泠泠石窍中而已”(李贲《修复流杯亭记》),“宜其日就倾圮也”(徐香祖《流杯亭跋》),然而流杯池遗迹却一直是存在的,清康熙六年(1667)连州知州林华皖的《游流杯池步石壁原韵》:“涌出珠玑岂有涯,俯瞰天影正容槎。当年藻荇波心月,曾照亭台画里家。清响不因千涨雨,回澜自泛一春花。流杯已遇异人渡,花作双飞燕子斜”,诗中详写了流杯池遗迹,并无提及流杯亭,有可能亭已经荒废不在。过了几年,清康熙十年(1671),李贲等人寻得流杯遗迹,重修流杯亭“芟茅而树见,发石而泉流,漆楹削栋,复以飞甍”。初,宋代徐常因井而建亭并以井道为其命名,后沧海桑田,井可能被废弃填埋,再后来明朝文人凿渠引泉作流杯池,亭虽多次倾圮,然流杯池遗址却或多或少地保存一定的原貌,此后人们修葺或重建亭时,名之为“流杯亭”大概是因井废而流杯池仍在,还有当时人们仿兰亭之会的缘故。
流杯亭坐落于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中学校园内、燕喜山上,现为1989年重建。面阔8.5米,进深10.7米,建筑占地面积91平方米,为四角和六角重檐攒尖顶,绿琉璃瓦当剪边滴水。亭额榜书“流杯亭”三字,前檐柱阴刻对联“流霞例影波光动,杯酒传情客意欢”。亭前左右石砌台阶上落,砖砌护栏。过前为鹅卵石砌的仿曲水泛觞流杯池,长9.48米,宽8.5米,面积80平方米。1996年连州人民政府公布为连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曲水流觞”之源起
明朝连州士绅仿东晋兰亭集会,在流杯亭宴饮聚会,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凿石成渠注碧波,时清偏觉燕游多。知今日衣冠会,盛事何如晋永和”(张瑄《勿幕亭之流杯池》八首),“衣冠”为古代士以上人物的穿戴,后引伸为世族士绅。诗中大意为:石渠清泉缓缓流,人们的游玩、饮宴因太平盛世而多起来,如今文人雅士集于流杯亭前效仿前人“曲水流觞”的盛事可与晋代永和年间的兰亭之会相媲美。此诗既说明了当时人们建造流杯池的原因,又记载了士绅文人荟聚的盛况,更是让后人看到了连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东晋永和九年(353),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在兰亭修禊之余还举行了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并为之作序,写下了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曲水流觞”是古人宴饮聚会时的一种游戏,众人环坐于潺潺流波的曲水边,把盛酒的杯子置于流水之上,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并赋诗一首。若赋诗不出,则罚觞几杯。王羲之有亲朋的兰亭聚会被引为千古佳话,对后世影响很大。“觞”,即羽杯,古代盛酒器。器身椭圆,浅腹、平底、腹两侧面置半月形双耳,也有饼形足或高足,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就像鸟的双翼,故亦名“羽觞”。在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多有羽觞出土,材质有漆、铜、金、银、玉、陶等。漆、铜、金羽觞多是实用的器物,而陶羽觞是一种随葬用的冥器,清远地区亦有出土。能漂浮于水面,大体质量相对较轻,材质为漆或木的可行性较大。
“曲水流觞”的雅集宴饮,其实并非王羲之等人首创,他们只是沿袭了古代上巳修褉的习俗。上巳,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又称“重三”“春褉”。《周礼》曰:“岁时袚褉,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说明在先秦已有水滨袚褉之俗。袚褉就是通过洗濯身体,达到除去凶疾的一种祭祀仪式。汉代,三月上巳被确定为节日,后来衍生了“曲水流觞”活动,成为士族阶层踏青游乐的一个雅致的情节,演变成古代文人的“沙龙”,具有浓厚的文学性和浪漫主义色彩。东晋王羲之等人的兰亭雅集更是将其推向了历史高峰,引无数后人争相效仿。连州流杯亭则为一证。不仅如此,清远市博物馆馆藏《曾宾谷长寿寺后池修褉图》长卷也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再现了古代文人的“兰亭雅集”。
四、清《曾宾谷长寿寺后池修褉图》——古兰若即今兰亭
清嘉庆《曾宾谷长寿寺后池修褉图》长卷,纸本水墨设色,纵1200厘米,横36厘米,描绘时任广东布政使曾燠及其幕僚在广州长寿寺雅集的场景。该图刻画精心,加上从清代至民国众多著名文人的题跋,是岭南文化史上具有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经典作品。曾燠(1760—1831),字宾谷,江西南城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升任广东布政使,在粤五年。为任期间,重视文教,风励士习。《修褉图》后有曾燠本人的叙文,叙文详细记载修褉时间、地点、缘由、人数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作画者徐承熙题记中写“嘉庆乙亥上巳 宾谷先生同人集长寿寺后池修褉图”,可知曾燠等人修褉的具体时间为清嘉庆二十年(1815)乙亥上巳,由此可见上巳日到水滨消除不详的习俗一直沿袭到清代。曾燠等人在修褉之余,还举行了什么活动呢?
(一)听琴
曾燠叙文写道“客有善鼓琴者,为余操《水仙》一曲,予不觉为之移情”,令其移情的琴声,来自华亭徐翁兴和道士越尘。越尘亦在长卷上有题跋:“君家鼓瑟风,兴寄于暮春。今日为君奏,恍然见其人。”曾燠的江西南城同乡胡森在长卷中的题跋曰“华亭指法老,羽客元风轻”,从技艺、意境分别对华亭徐氏和道士越尘的琴道作了深入的分析评价。长卷中还有“请再弹幽兰,遍洁客衣袂”(丹徒郭涛);半帆波影兼天阔,三弄琴声杂鸟啼”(南城黄道开)。
《幽兰》《水仙》皆为古琴曲,黄道开诗云:琴声三弄,已是夜尽之时。可见相聚之欢。应邀参加此次雅集的番禺陈昙(仲卿)亦谙操琴,但因释服而未能实行,其诗云:“我不昭文不鼓琴(注:师命(陈)曇鼓琴,时释服日近,遂未能鼓琴)”。
(二)饮酒赋诗
长寿寺修褉的集会者之一,南城王崇熙写道:“忽闻瑶琴音,使我尘虑捐。一弹杂花落,再鼓群鸟翩。惠风冷然来,雨过浮轻烟。公涵太古春,解阜协虞絃。兰亭缺丝竹,此乐空千年。倾耳意各得,羽觞挹后先。徵吟继高詠,敢希来者傅”。从而把长寿寺琴会看成兰亭雅集传统的发展。修褉者番禺刘彬华亦记云:“……褉饮互酌琼瑶杯。衔盃未暇发清啸,忽觉空山流古调。……南丰一序千秋名,古兰若即今兰亭。”此次集会十一人,除早安、越尘二人的诗歌为曾燠代作,余者皆有诗作,诗跋按诸人在功名、官衔、岁齿雁行排列。
《修褉图》所展现的生动的人文景观,是兰亭雅集传统的再现,从侧面反映了修褉习俗的源远流长。不难想象,流杯亭也是当时连州士宦的雅集的活动空间,曾经也举行过跟《修褉图》同样的文化活动。无论是长寿寺的雅集,还是连州流杯亭士宦的曲水流觞,不同的时空,留给后人的是同样隽永的文化遗产。
五、连州流杯亭诗赋文章
明清时期,连州流杯亭赋诗风气日盛,产生了不少优美的诗赋文章。《连州志》载录有关流杯亭(池)的诗赋文章,按文体分有:诗包括五言、七言律和绝句15首;记,以叙事为主,兼议论抒情和山川景观的描写,有徐常的《勿幕亭记》、李贲《修复流杯亭记》;跋,一般是作者陈述作品的主旨、著作的经过等,列于书末,有《流杯亭跋》2篇,作者分别为吴鸿、徐香祖。这些诗赋文章,最早的是宋代元佑六年的《勿幕亭记》,最晚的是清道光时期徐香祖的《流杯亭跋》,时间跨越七百余年,足以证明流杯亭曾经历的沧桑。诗词中,有10首为明朝时期的作品:其中蒋曙1首,张瑄8首,游朴1首;有4首为清代作品:林华皖1首,陈玉䣭1首,陈进成2首。另有1首作者为梁泉,不可考 。以上都是士人出身,或署任连州,或游历连州而留下相关的作品。
徐常:宋代连州知州。
张瑄(?-1494):字廷玺,今江苏南京浦口区汤泉镇人。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出任吉安知府,广东右布政使。
蒋曙(?-1527):字景明,广西全州人。明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同进士出身。曾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和广东布政司左参政。
游朴(1526-1599):字太初,号少涧,福建柘洋(今柘荣县)人。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十七年,升任广东按察司副使,职司盐屯。
林华皖:福建莆田人,进士,康熙六年(1667)任连州知州。
李贲:大兴人,宦监,康熙八年(1669)任连州知州。
陈玉䣭:字良可,潮州澄海县举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任连州学正。
陈进成:南海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任连州学正。
吴鸿((1725-1763):字颉云,号云岩,浙江杭州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 科状元。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翰林侍读,出任广东学政 。
徐香祖:字秋崖,江苏元和县人举人,道光六年(1826)、八年(1828)两署州篆。
科举制度下,学而优则仕,从徐常到徐香祖等,他们既是官贵又是文人,他们在流杯亭的雅集,流杯、饮酒、赋诗,给古城连州增添了文化底蕴,对连州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现亭旁镶有颂咏流杯亭的石刻题诗16通,今摘录石刻和《连州志》记录部分诗赋以飨读者。
上通悬瀑下通池,彻底澄清可鉴眉。
记得周公成落邑,羽觞随水播声诗。
明·张瑄《勿幕亭之流杯池》其二
勿幕亭前两度游,桃花片逐羽觞流。
更期后会知何处,水秀山明无此州。
明·蒋曙《勿幕亭之流杯池》
何处春深纵远哞,海阳湖上暂停驺。
庚辛溪到龙津合,十二亭空燕喜留。
吏部文章高北斗,连州水石冠南陬。
夷犹落日忘归去,更向流杯秉烛游。
明·游朴《游燕喜亭集饮流杯池》
琉璃泻地玉盘兮,太守娱宾到日曈。
闻道流觞兼作赋,座中应有晋将军。
清·陈进成《和流杯亭诗(代半农山人作)》
参考文献:
[1]《清同治九年袁泳锡版<连州志>点注本》[M],广东省连州市地方志办公编,韶关市典经社彩印有限公司承印,2017年
[2]姜伯勤:《清代长寿寺园林雅集与广府文化及琴道》[J],《广州文博》,2007年
[3]李若晴:《山门流转一沧桑——<曾宾谷长寿寺修褉图>递藏考》[J],《新美术》,2011.12
[4]沙孟海:《曲水流觞杂考》[J],《文物》,1991年第06期
[5]芦媛:《耳杯“流觞曲水”和“祓禊”风俗》[J] ,《贵州文史丛刊》,2006.06
论文作者:陈溢珊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连州论文; 兰亭论文; 长寿论文; 曲水流觞论文; 广东论文; 王羲之论文; 文人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