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世界气候”难点的回顾与设计_西南季风论文

初中地理“世界气候”难点的复习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点论文,气候论文,地理论文,初中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初一)《世界地理》中关于“世界气候”的知识,虽已降低了某些要求,但由于全球气候千差万别,影响气候的因素错综复杂,所以学生学起来仍较困难,不仅不易记忆,而且彼此之间很容易混淆。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有关知识脉络,进一步掌握它的规律,以达到系统归纳和巩固记忆的目的,我们在总复习中将《世界地理》总论和各大洲有关气候的内容,特别是将北半球、东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特点以及成因等串连起来加以综合归类、分析比较。另外,我们还对其中几个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设计了相应的投影片和课堂复习过程。进行重点复习,以期帮助学生较为深入牢固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现将几个难点的复习设计略述如下:

一、地中海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的复习设计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完全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了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带来了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因而形成了一年中气温夏热冬温、降水夏干冬湿的特点。这个问题的复习,我们设计用一框抽拉式投影片来演示。即用一张基片,画上地中海地区的地理位置轮廓图,并标上30°N—40°N纬线,另用一张抽拉片,上面画出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复习时将抽拉复片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移置在30°N和40°N之间,表示这时地中海地区正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之下(见图1—1),气候炎热、干燥,这正是夏季。

图1—1 地中海气候成因图(夏季)

然后,将抽拉复片往下慢慢抽动,让副热带高气压带渐渐向南移出北纬30°线,西风带进入30°N—40°N之间时,表示这时地中海地区已处于西风带影响之下(见图1—2)。由于西风带从大西洋带来丰沛的水汽,使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这是冬季。学生通过复习和观察,并经讨论,对地中海气候的成因(阳光直射点变化引起气压带和风带交替位移)及其特点就更为清楚了。

图1—2 地中海气候成因图(冬季)

同样道理,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两侧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也是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移动,形成了一年中干季和湿季的变化。复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也设计了一框抽拉复片(以非洲北部热带稀树草原地区为底图,图略)进行演示。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赤道低气压控制非洲热带稀树草原地区。该地区处于上升气流控制之下,天气炎热,但雨量却十分丰富,形成了明显的雨季;反之,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至南回归线时,该地区则处于大陆来的东北信风控制之下,气温稍下降,但却变得干燥少雨,形成明显的干季。

设计上述投影片进行复习比较,可使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地中海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的成因,了解它们成因的共同规律,并较为牢固地掌握上述气候类型的各自特点。

二、季风气候的复习设计

新教材中提出了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三种季风气候类型。这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难点。我们在设计复习这三种气候类型时,设计了《亚洲季风成因图》(图2—1)、《夏季风成因图》(图2—2)、《冬季风成因图》(图2—3)等三框投影片,藉此帮助学生总结三类季风的共同点,都是由于海陆分布因素影响造成的。先演示图2—1和图2—2复合,表示夏季北半球海洋面上较陆地地面吸热少、升温慢、气流下沉、气压高于大陆,因而从东南部太平洋和西南部印度洋上,分别形成东南和西南两股季风,吹向亚洲大陆(在热带季风地区,还因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季风,带来了海洋上的湿润空气,形成较多降水)。然后演示图2—1和图2—3复合,表示冬季北半球大陆散热快,气流下沉,大陆气压高于海洋,因而形成西北和东北两股季风,分别吹向太平洋和印度洋。从大陆腹地吹来的冬季风,使这些地区的气候变得干燥少雨。最后再用图2—1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三种季风气候的不同点,即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等热带季风区,因地处低纬度,所以一年中气温较高,无四季之分,只形成干湿两季;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及日本、朝鲜半岛北部等亚洲东部温带季风区,因北面邻近纬度较高地带,季风现象比较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则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0℃以下)干燥;而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及日本、朝鲜半岛南部的亚热带季风区,地处温带季风区和热带季风区中间,南面邻近纬度较低的亚洲南部,季风现象十分显著,四季分明:夏季气温较高,雨量充沛;冬季气温较低(但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量较少。

图2—1 亚洲季风成因图

图2—2 夏季风成因图

图2—3 冬季风成因图

通过设计图2一框3张投影片进行复习和分析、比较,可使学生对三种季风形成的共同原因及各自的特征有一个更为清晰的印象,从而达到进一步巩固加深上述知识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运用“世界气候”知识进行实用的复习设计

为了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学到的“世界气候”知识进行实用分析。我们还设计了图3一框《中国部分城市气候差异比较分析图》投影片,要求学生用“世界气候”知识有关纬度、地势、山脉阻挡、海陆分布等影响气候因素的原理,对我国一些地区气候特点差异的原因加以分析。例如:1.比较上海和北京两地常年气温有何差异(同时让学生查看我国年平均气温图),分析原因,得出主要是所处纬度高低不同造成的。2.比较上海与拉萨两地纬度相差不大,常年气温又有什么不同?分析原因,得出主要是由于两地地势高低差别很大造成的。3.比较秦岭南北的汉中和西安常年降水和气温的差别(同时让学生查看图册中的我国降水量图),分析产生差别的原因,得出是秦岭山脉的阻挡作用造成的。4.比较上海与乌鲁木齐降水差异,分析产生的原因,得出是离海洋远近不同的缘故造成的。特别是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愈往大陆腹地势头越弱,乌鲁木齐地处内陆,根本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所以气候特别干燥少雨。5.比较台湾山脉东西两侧的花莲与布袋降水的差异。分析原因是由于山脉阻挡,使迎风坡的花莲形成地形雨,所以雨水多。通过复习分析,启发学生答出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具备各种各样的气候条件,因而对发展多种农业是十分有利的。

图3 中国部分城市气候差异比较分析图

在“世界气候”的复习设计中,我们除了充分考虑运用投影片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概括,使学生对原有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和系统化外,在复习课中,我们还充分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投影画面启发学生思维,进行必要的点拨,引导他们自己去找出问题的结论或答案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复习的顺利进行。

标签:;  ;  

初中地理“世界气候”难点的回顾与设计_西南季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