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基础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基础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基础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笔者对山东省十所高校大学生实施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调查中,有两项结论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一是在对思政课教师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的调查中,大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素质高于业务素质;二是在“你最信任的教师”排行榜上,专业课教师以其专业的优势领先于其他同行。[1]这两项结果固然说明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素质过硬,但另一方面也表明相对于思想素质来说我们在业务素质(专项知识)上尚有欠缺。因此,尽管我们在思想素质上非常优秀,但在大学生心目中仍然不能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造成这一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课教师拥有明显的知识优势。正是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的专业知识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造成了直接而强烈的影响,使他们更加信赖专业课教师。可见,知识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其实,在大学课堂里不难发现,那些依托、融汇于其它相关专业知识里的教育命题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常于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学生的思想和情操,颇有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的效果,学生甚少产生抵触情绪。这无疑于启发我们,在熟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亦应努力运用其他知识的力量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文学、历史、艺术、法学甚至物理、化学等等。尽管思政课教师不必成为包罗万象的知识通,但至少应在两、三门相关学科上有较深的造诣才能较好地胜任该项工作则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知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良好实施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从教育者的角度看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一般性的社会经验指导,亦非泛泛而谈的人生指南,它是统治阶级为使自身政治利益得以维护而进行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也是提高国民政治素质、建立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步骤,因此,它对教育者的素质要求是苛刻的。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挑战。单纯依靠满腔热情已显得有些单薄,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寻求新的工作支撑点——就是对多学科知识的了解甚或掌握。多年来,各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成效问题的质疑一直未得停息,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缺乏令社会各方信服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基础,而无论手段或者基础均取决于我们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虽然近年来我们在自身人才的培养上成效显著,已摆脱了学科建立初期的薄弱和欠缺,但我们的教师队伍在知识素养方面还不能令人欣然。缺乏知识的有力支持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体上继续取得突破的瓶颈。所以,加强思政课教师的知识素养应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知识的充实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即知识的学习不仅是知识量的增加,还是塑造高素质人才最好的手段和路径,甚至,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和情操,使人在聪慧的同时在精神和能力上得到加强。正如培根所言:“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不仅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3]如此,知识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力武器,亦是教育学生的灵丹妙药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主要是看人的能力,对人才的培养也以提高能力为第一要务,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首先在能力上有较大提高,必须走知识化的道路。只有高素质、知识化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和神圣性,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摆脱过去“万金油”式的尴尬,树立我们现代红色“灵魂工程师”的崭新形象。

试想,如果我们具备了坚实的专业知识,我们就不会在大学生出现众多复杂问题时简单地以生硬、机械的政治说教去做无用功,亦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譬如,如若我们能对西方的现代哲学作出深刻而中肯的评价,我们就可以将大学生并不成熟的所谓“西化”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如果我们有深厚而广博的艺术素养,我们就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如果我们可以在学生面前纵论知识经济的利弊得失,我们就可以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提供切实而科学的人生指南,等等。总之,知识的介入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工作的真正主宰,可以使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富有感染力。

二、从学科性质和学科建设的角度看知识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在大学里被设立不过是近二十年间的事,但我们的学科建设已有了很大发展。学科的各项基本原理,包括理论基础、历史承继、内容、范畴、目标、原则、机制、方法、地位及作用等均有了明晰的界定。[4]可以说,作为一个学科已基本完备和成型,只是在学科的分枝领域和具体的实施、操作环节上尚有许多空白,还必须进行大量的分类研究和细部研究。其中,利用其他成熟学科的既有成果,以各科知识的全面介入来加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学科建设是非常迫切的工作。

譬如,在高校中,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是开展较为普遍的一项工作,许多院校的指导教师即由思政课教师兼任。然据笔者观察,所谓指导多是套用书本上一般性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教条式的发挥,甚或是泛泛地做一些思想工作而已,工作的实际效果与存在的问题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能解决问题者不多,故某些学校的咨询站点已成为一个空洞的摆设。这就如同守着一座金山却无法找到开采的路径一样。其中的差池一是受制于我们的人才实际,某些指导教师还缺乏系统、完备、精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二是缺乏对学生的深入实际的调查,不能找到大学生真实而又确切的心理脉搏和精神动态。

这不能全怪我们的教师,因为他们不可能掌握那么多的专业知识。如果我们看到大学里还有数以百计的专业和千差万别的学生的话,就会明白,无论我们的教师多么努力,单靠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单一专业的人才很难完成多侧面的学科任务。但我们并非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从学科性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与许多科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借鸡孵蛋”,广揽各科贤才,共谋自己的发展大计呢?虽然大学里专业迥异,但所有的专业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后备人才库,我们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需要招聘不同专业的人才,再加以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培养。如此,我们的人才构成将会变得丰富多彩。他们可以利用既有的专业知识来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研究。不仅易于和学生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也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研究带来了其他学科的丰富知识,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果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思政课教师是心理学出身的专业人才,再有雄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功底,又何愁不能完成既定工作呢?尽管我们接触的心理学理论基本来自西方,那些心理实验的对象是与我们在文化、思想上有一定差异的西方人,心理的构成有些不同,但西方心理学毕竟是一门成熟学科,它历经了精神分析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三大阶段,并有社会心理学、艺术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诸多分枝。这是一笔巨大的知识财富,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借鉴和利用。如果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环境、思想、习惯等均有充分了解,再借鉴以西方心理学的丰富成果,我们不仅可以较好地完成心理咨询,甚至完全可以针对自己的学生开展富有独创性的实验研究,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创业机会。只要我们深入、持久、扎实地跟踪研究下去,掌握大量的科学数据。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握有了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来说是一件多么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啊!只是不要忘记,这里面有着其他学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如果说科学上有捷径的话,这种借用无疑是其中的一途。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需要知识的承载

人类思想观念的出现并非萌芽、分蘖于思想本身,而是知识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积淀和总结。因此,知识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思想赖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思想不能超越于知识之上,它必须植根于知识的沃土。

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也是一门知识,但它与一般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有很大差异,它与思想的特性更为接近。它属于人的观念范畴,是对人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规定与教育。古人有所谓“学、识”之论,思想政治教育便属于“识”(道),而不是“学”(术)。从这一角度来说,它是抽象的,也是深奥的。而且,在众多的社会意识形态中,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观念,是最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是人类大同理想——共产主义实现的前提和条件,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理解和认识也更为困难。因此,接受者直接地学习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容易,对教育者来说也需要相当的操作技巧,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思想启蒙的艰难已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尤其是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源出于西方,与我国的民族文化、观念有些隔膜。更兼科学的社会主义制度至今尚未完善地存在过,缺乏历史的借鉴和感性的认识,所以,尽管人民群众对此有强烈的要求,但在接受过程中的确需要一定的依托和借鉴。

从教育的手段来看,历史的经验证明,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持久的灌输。“社会主义意识不会在群众中自发产生,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必须不断向群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指导群众参加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的重要的理论依据。”[5]然而,直接、抽象的理论灌输常常使教育的效果打些折扣,教育内容难以被接受者很好地掌握。良好的灌输需要良好的手段加以扶持。

如此,一定的教育载体便成为思想政治工作成功的基本条件。因为它能使抽象、深奥的理论说教形象化、明晰化、浅显化,从而有利于受教育者的接受和吸纳。也就是说,需要为枯燥的理论说教寻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科学、形象的载体,一个事半功倍的手段。据笔者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这一载体非知识莫属,知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例如,借助于丰富的历史知识,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我们需要的人生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信念中去。因为“历史一直是作人生的老师,……理解历史是理解人生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人自我理解的形式”[6];而借助于文学,便可以将枯燥的理论化解于灿烂而美妙的诗词华章中,在欣赏美的同时完成思想的升华。在中国古代,深受儒学影响的统治阶级便极为重视学识化的德化教育,知识的辅佐一直是德化教育赖以成功的重要手段。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从先秦的“诗以言志”,到汉儒的“美刺兴比”;从唐人的“兴寄风骨”,到清代的“通经致用”,无不散发着浓厚的教化之风,也均是极为有效的德化手段。故朱熹曰:“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政虽不足以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7]可以说,枯燥而又迂执的儒学理论之所以能深深地植根于亿兆斯民的心底,与历朝历代优美诗句的鸾唱和鸣密不可分。这足以说明,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四、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广博的知识介入

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化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中国共产党也对此倾注了足够的精力和物力,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或曰最终目标却是教育的个性化。只有个性化的教育才是最人性、最完善、最科学的思想关怀。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最高信仰的教育,而人是个性化的人,每个人的年龄、性别、性格、修养、民族、地位等社会角色各各不同,就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天底下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出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个体的特性加以个性化的引导和教育。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成功,其中的秘诀就是深入细致的个性化的工作方法——循循善诱的谈心,自上而下的交流,耐心逐个的解释,等等,无不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尤其是在教育的重镇——大学里。大学生智商高,能力强,思想活跃,而且,由于现代思想的熏陶,他们的心理机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趋新性,既善于接受正面的思想教育,也容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加之他们的情绪易波动,多敏感,故对他们的教育仅靠短暂的课上时间显然不够,必须在大量的业余时间开展细致的思想工作。最理想的方式当然是加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在深入的交流中了解他们,认识他们,熟悉他们,在熟知其个性的基础上做有的放矢的工作。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才能有实现的可能,教育的效果才能有质的改变。十几年来沿用的课堂授课法虽然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在思想政治理论的传输上颇有功效,但单纯的课上传授侧重的是整体教育,与个性化的教育在方向上不侔,故它可以作为基本理论和基础观念的传达方式,但难以承载教育的个性化这一重任,它必须与深入细致的个体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应有的功效。

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仅是对学生生活的介入,介入只是思想教育工作的起点。同样,对大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也仅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因为工作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对问题的解决和传输思想的被接受。从现今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看,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境界,像过去那样依靠推心置腹的谈心已难以解决更多的问题。因为大学生的素质有了很大改变,出现的问题也是冗杂难测,这对解决问题的教师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教师如若不能有雄厚的知识底蕴,不能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很难有所作为,甚至不能在自以为学识丰赡的学生面前树立起码的威信和尊严,个性化的教育便无从谈起。另外,每个学生的知识类型和业余爱好均有不同,与他们的交往如果找不到志趣相投的知识切入点,工作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寻求强大的知识支持才能高屋建瓴,化万物于无形。而且,时代越是进步,社会的现代化越强,学生的个性化就越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知识要求也就越高。前面我们建议以多学科的人才构成建设我们的教师专业队伍,目的之一也是寻求与学生的深度交流。

以上笔者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知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虽不免挂一漏万,然亦可管中窥豹,略见知识的价值于一斑。知识决定未来,知识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标签:;  ;  ;  ;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基础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