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会计后续教育的整合_会计论文

论信息技术与会计后续教育的整合_会计论文

信息技术与会计后续教育方式的整合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方式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认为,中国会计后续教育应根据中国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现状,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拥有1200万会计从业人员,其中26岁至35岁的会计人员占会计从业人员总人数的41%。具备大专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35.71%,具备大学本科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5.54%。此外,具备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8.22%,具备中级资格的会计人员占总人数的10.67%,具备高级资格的人员占总人数的0.49%。从会计队伍现状可以看出,年轻的会计人员多,大专学历以下的会计人员多,中级以下职称的会计人员多。在确立会计后续教育方式时,要考虑到会计职业人员的实际情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已成为人类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作为拥有1200万从业人员的会计界也面临着终身学习的需求。财政部为规范和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在2004年5月24日发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征求意见稿)》。该文件明确指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明确了接受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另外该文件还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间以2年为一个周期。高级会计人员和中级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每2年累计不少于40小时;初级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每2年累计不少于48小时,并且规定对连续三个周期未按有关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学时的会计人员,除责令按期补齐继续教育学时外,并处每年1000元的罚款。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早在1997年开始施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其中规定每年要接受不少于20-40个课时的培训。另外,自1992年开始施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来,每年约100万人报名参加考试;同时约70万人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

显而易见,传统的会计后续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会计人员的学习需求,地域限制、资源不足、工学矛盾等也成为影。向教育质量的制约因素。与此同时,信息化的会计后续教育方式则在多方面呈现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故对从事会计教育的人来说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会计后续教育方式加以整合,建立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会计后续教育新模式,将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就信息技术与会计后续教育方式整合原则和整合模式进行探讨。

一、整合原则

(一)树立“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

著名的哈佛商学院在线领导者乔纳森D·利维认为,要成功开展远程教育就需要转变观念,“将学习的控制权交给学习者”,“建立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学习战略和机制”。近年来,教育理论中的建构主义思想重新得到重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由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是有效开展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前提。

从会计后续教育机构的角度来看,应将“会计人员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机构和教师是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观念逐步整合到会计后续教育的各个环节;应该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注重从传统教育方式向个性化、探索型教育方式转变,成为会计后续教育有力的推动者,而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提供者。

(二)结合会计职业人员学习的特点

与会计学历教育相比,会计职业人员学习的特点如下:

1.具有“自我”意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会计人员是以独立的方式、主动的态度参与会计继续教育活动的。他(她)愿意而且有能力判断自己的学习需要,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目标,并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与途径。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他(她)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而绝不是强制性的命令与约束。会计人员的自我意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是会计继续教育教学中宝贵的积极因素,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提高会计继续教育的效率。这种“自我”意识和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与主动性,使会计继续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学对象与教学主体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2.拥有丰富多彩、个性化的经验。会计人员丰富多彩、个性化的经验,成为他们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每个人根据自己以往的职业、学习等方面的经验,对学习目的、内容、效果等做出分析和判断,减少学员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另外,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具体问题,当他们进行学习时,自然期望能够从教师那里得到帮助,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有关理论就学员提出的问题给予分析,则会形成学员、教师双方共同受益的双赢局面。

3.会计职业人员的学习要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三)会计后续教育要满足个人、社会需求

会计后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为社会发展服务。它直接面向广大的会计人员,具有直接性和有效性。因此,会计后续教育在指导思想上不能照搬会计学历教育的方式,而应以社会和个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急社会、个人之所急,教社会、个人之所需,使会计后续教育的社会福利实现最大化。因此,在教育方式等环节应具有灵活、多样和开放的特点,具有根据社会和个人需求的变化,随时调节、不断整合的功能。

二、整合模式

(一)在岗培训

当前对职业后续教育方式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它不仅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要,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使得在岗培训(On the job training)成为一种可能。所谓在岗培训,是指将培训内容融入工作程序,使员工在完成正常工作程序的同时,便能得到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种培训方式正在成为国际五大会计公司职业后续教育的主导方式。安达信和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都在这种形式的培训课程开发上投入了巨资,都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安达信圣查尔斯研究中心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约400余名专家从事会计后续教育培训课程开发。这种培训课程开发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种技术支持活动,亦即由研究中心开发和研究一种融入公司文化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并且将这一审计程序和方法予以全球标准化和计算机化,凡公司职员都可被授权进入这一系统。系统的岗位培训功能主要表现在系统的帮助菜单上,哪怕是刚来的新员工,借助于这一帮助系统,一边学,一边做,便可顺利完成岗位所需的全部培训课程。而课堂培训的内容则变成了如何教会这些新员工正确地使用这一系统。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还为一些缺乏自身开发能力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此类技术产品,以帮助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工作自动化程序和员工在岗培训。笔者认为,美、加的这种做法对我国会计职业后续教育具有借鉴价值。

(二)在线课程

互联网对教育方式影。向的另一种表现是可在网上发布在线课程(On line courses),这些课程通常都是在会计、审计、教育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共同配合下完成的,并以多种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来实现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达到一般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是针对课程浏览者知识背景和心理状况量身定做的仿真课程教学。在线课程的提供旨在提高公司员工在业余时间自学培训课程的积极性。美国、加拿大在在线课程开发方面均有较大的投入,所取得的突破也让人惊讶。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在每门在线课程开发上的投入一般都不低于100万美元。也许是出于对互联网技术广阔发展前景的共识,许多著名大学也纷纷介入在线课程的开发工作。

(三)远程教育

与传统教育相比,远程教育在多方面呈现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一,它大大地扩大了培训覆盖面,西部边远地区的会计人员也能得到平等的培训机会;第二,信息资源丰富,可选择性强,易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第三,信息更新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有助于学员及时获取最新资讯和动态;第四,精心设计的远程教育课程以及人性化的远程教育平台,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受时空限制、充分互动交流和协作探索学习;第五,可节约培训费用,降低培训成本等。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会计人员的教育已成为国际会计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远程教育有着其自身的规律需要探索和研究,它不是简单地将培训中心内课堂搬家或机械式延伸。应该针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学员、教学和技术等方面的特点,结合会计学科的特点开展。我国会计人员众多,分布很广,因此对我国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实施远程教育,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我国对会计人员实施远程后续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远程教育投资还需增加,远程教育的管理还需完善,远程教育的管理软件(包括学籍管理、学习指导、收费、考试、成绩登记等)亟待开发。

标签:;  ;  ;  ;  ;  ;  

论信息技术与会计后续教育的整合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