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论文_寇含伟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论文_寇含伟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小学校 四川 广元 6284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5-045-02

小学生的阅读,是人生阅读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画图"的良机,该怎么样读书?读书的习惯怎样养成?在不断的阅读中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引路人尤为重要。

同时,小学生阅读具有系统性。主要是从识字、词到句、到段、到篇。这是一个无法取舍,无法割裂的阅读链,我们回过头去看,大凡阅读能力差一些的孩子,总是在某一个链接处掉了队。所以,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的掌握,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成长过程需要精心、具体地培养和指导。

因此,针对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我总是认真对待每节阅读课的方法指导,重视阅读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的训练,在教学设计时,就把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为让孩子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

学生读懂一篇课文常规的方法是按下列步骤进行的:初读、精读、悟读、熟读。在此,我想根据自己在阅读教学时的感悟来谈谈对这几个环节的处理方式。

(1)初读。

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生字词,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这一环节阅读要求看似简单,所以在各类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不会在这个环节上下功夫的,以为不过就是简单的读、认而已。这不是足以体现教学设计显亮点的环节,特别是在公开课教学中,老师们总担心因为我们不是名家,所以我们不能拖堂,否则视为课堂效率低下,所以这个环节更是一带而过,最多也就读一遍而已。我常常就想啊,假如第一遍是圈认生字,第二遍也仅仅能读通课文,第三遍在基本流利的情况下,只能达到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估计还有大部分人说不清文章内容,像《匆匆》这样的文章,如果在这样的初读状态下,真的学起来就会那么顺利吗?要想顺利,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一是在课前做下大量的伏笔,二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的提醒来完成学习,这样的公开课是不是功利性太强了?学生不借助工具书是不可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不可能有所思,有所感悟,有所进步的,更不要说掌握阅读的方法,只不过是配合老师表演的道具而已。那就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了,而是以配合老师的意志为转移了。苏赫姆林斯基说"学习新教材的第一课应该成为特别的一刻。"

其实初读的环节,虽很重要,但无需繁杂的花样,就体现一个"读"字即可。自读、合作读、浏览度、默读、接龙读、引读、朗读、齐读、个别读、抽读、赛读、挑战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长期下去,我们会发现在读中,生字有了认读的话语环境,识记得更快;词句置身语言环境中,理解的更容易、更透彻。

(2)精读。

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做到读懂内容。在阅读中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此环节看似繁复,其实就是一个意思"用心读出你自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字词句是文章的细胞,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阅读时结合主题,对重点词句加以品读、揣摩、理解。说到底,就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适用于阅读教学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教学,而且体验形式可谓百花齐放,今天我仅以几种体验式进行介绍。

一是语言烘托场景。让学生成为文中的主人公,让学生的情感随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起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激活学生情感的机会。为什么常常老师讲的声情并茂,而学生表情冷淡,是他们没有感情吗?不是的。溪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去年的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给树唱歌,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要求,还要回来给他唱歌,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鸟儿满腹惆怅的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通话主要通过四次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情深意浓,带着些许忧伤。但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略去了人物的心理、外貌、动作等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我就想白描的手法,平淡的语言,怎样才能激起学生与文章的共鸣呢?怎样才能读好四次对话呢?我先抓"天天"这个词进行场景烘托:多少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鸟儿放弃出去游览观光的机会,站在枝头为你唱歌,因为他离不开你这个朋友啊;多少个炎炎烈日里,鸟儿站在枝头为你唱歌,因为他离不开你;多少个秋风习习的日子里,鸟儿唱的嗓子嘶哑,因为他离不开你呀;多少个细雨霏霏的日子里,鸟儿站在枝头为你唱歌,只因为怕你孤独啊;多少个日子里,鸟儿饿着肚子为你唱歌,因为他怕你寂寞啊;多少个日子里,鸟儿生病了,还站在枝头为你唱歌,因为他怕你着急啊,你们相依相伴,谁也离不开谁,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天鸟儿要走了,(此时,我看到了几个孩子眼里泪光闪闪)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可是依依不舍、伤心能阻隔你们的分别吗?我们只有期待来年再相见,自然引出第一次对话--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一定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好的!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一定会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向南方飞去了。

这时学生读得很有感情,但语调不对,我问学生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说伤心,我就问伤心该怎么表现?学生说语速缓慢,语调低沉。在这个层面上,我再追问,和形影不离的朋友分别,你是多么的难过啊,你难过的表情什么样?会有那些动作?反复抽了几组学生展示,效果很不错,我继续调动学生的情绪,我说:同学们,这是来年之约啊,很多不可预料的事情都会发生,要是你舍得离去吗?学生意识到了,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再让同桌进行角色朗读,我就观察到了全班同学的表情、动作、语言都包含依依不舍之情。进行这样的训练后,后三次对话,学生读起来就驾轻就熟了。整个阅读过程,很多孩子都表情凝重,全文的悟读真是水到渠成。

二是在头脑中形成阅读的画面。如《巨人的花园》、《鸟的天堂》这类文章在阅读画面感强的段落时,我一般都是让学生静静地闭上眼睛,反复抽生深情朗读,或者范读,鼓励在脑子里形成画面,让学生在这种构画的过程中熟悉课文,感悟课文。

三是让孩子在阅读表演中理解。《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中有四句话分别用了四个不同的表示哭的词语--啜泣、呜咽、哭泣、抽泣这四个词语,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凭字面意思根本无法区别,我就采用了表演读的方法,充分借助文中有关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的描写,来进行表演,学生很容易就搞清楚了,四个表示哭的词是在程度上说明阮恒越来越伤心、越来越痛苦。

(3)悟读。

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学生要理解文章中体会出的思想内容,只凭故事内容是不会捕捉到的,是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孔子拜师》一文中有一句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句白描手法的描写,如果让学生读,他是读不出文字背后的含义的,怎么办?我抓住关键词语,设计了一个拓宽孩子思维空间的环节。以"风餐露宿"为例,我先在地图上故意夸大上千里的路途之遥远,然后启示学生想,千里路上,几个月的时间,孔子带的干粮最多能吃好久?其余时间里他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累了怎么办?晚上在哪里睡觉?身上盖什么?生病了怎么办?等学生一一进行联想后,一个为了求学坚忍不拔的孔子形象已经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里。

(4)熟读。

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便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这就是阅读教学中最注重的积累。

总之,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方法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该"授人以渔",这样才能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论文作者:寇含伟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论文_寇含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