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论文_梁天保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论文_梁天保

梁天保(广西岑溪市水汶镇中心小学 广西 岑溪 543200)

摘要:数学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轻松发现条件和目的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利用已知条件获得最终答案,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最终获取新的知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 教学氛围 质疑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7-209-01

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要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就必须从有疑到无疑到新疑,这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下面结合自己的经历及在这方面所作的尝试谈几点体会,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创设质疑的课堂情境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少。作为教师,应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学生才会积极思考,敢于提出各种数学问题。怎样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呢?首先,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当放下尊严和架子,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用有体现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潜能得以激活,问题才会发现。其次,要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传统教学中,一般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听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交流的机会,创设提问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给学生“会问”的方法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还应教给他们相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从最基本的问题质疑,如“比的意义”教学中,比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与分数有什么关系?(2)从课题入手,从知识的产生、运用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上去质疑,把课题具体化,从而明确学什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学习《百分数意义和读写法》这一课时,可质疑:什么是百分数?怎样读百分数?它和分数有什么不同?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等等(3)从方法上质疑。对数学习题的解答方法,也可提出疑问。如:“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解法呢?”(4)在比较中质疑,如方程与等式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5)从结论质疑,例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行是梯形”这一结论中,为什么要用“只”,少“只”行吗?

三、作出“好问”的评价

对于学生提问的评价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积极的语言评价或动作手势评价,如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并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问题问得很好!”等亲切、肯定的话语。还可以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进行比较性评价,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对他人提问,并进行小组评价、同学评价,使学生感受到集体、同学对他的认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更能起到传授知识、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比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明今年过了9个生日,可为什么小明的爸爸却只过了4个生日呢?”学生们一听纷纷表示不可能。有的提问道:“老师,4个生日应该是4岁呀?小明怎么比爸爸还大?”有的提问道:“他们一定是在玩过家家游戏!”有的提问道:“老师,我觉得是因为他爸爸忘记自己的生日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没有价值的,有时候甚至是无关教育内容的,但是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提问意识,对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表示肯定,保护学生的提问积极性,使学生逐步拥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减少无意义提问

问题的提出值得保护,但是一个有意义的提问才能带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思路,如果提问全部是一些浅显的无意义问题,那么并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因此,教师在问题意识培养中,要注重学生提问的深度,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比如在进行《圆的周长》教学过程中,教师举起圆形教具问道:“我们如何测量这一圆形的周长呢?”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生1:“拿一把软的尺子就可以量了。”师:“很好,米尺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看来你很懂得利用工具,还有别的方法吗?”生2:“可以用一根线缠一圈,然后将线拉直,就可以用直尺测量了。”师:“很好,你能够用转换的思想考虑问题,很不错,其他同学还有别的办法吗?”生3:“可以在圆的边上描一个点,滚动这个圆,白纸上会留下两个点,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师:“都很不错,但是对黑板上这个圆,我们能够用缠线的方法或者滚动它吗?”学生领悟到上面的方法对于实物有效,但是对于图形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课堂在这种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和问题意识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十分依赖问题意识,学生只有脑海中充满了问题,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数学知识才能吸引他们走向解决问题的彼岸。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被抑制,造成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略感厌烦。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思维方式具有形象化的特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符号对于他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下降。因此,只有学生具备问题意识,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梁天保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论文_梁天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