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人民医院 湖南 邵阳 42290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对在前列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在本院就诊的41名前列腺癌患者为观察组,52名前列腺增生患者为对照组,对其病变位置进行磁共振扫描,对其成像结果中CC/C指标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磁共振成像图中CC/C指标高于对照组,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对于诊断前列腺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磁共振;前列腺癌;恶性肿瘤;表观弥散系数
前列腺癌是全球第二位常见癌症,常见于老年男性。近几年,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已经明显上升[1]。由于前列腺癌有着病程长且个体差异大等特点,其主要预防方法为早期诊断,治疗方法为术前分期。磁共振诊断由于有着软组织分辨率高、无电离辐射、多参数、多平面成像[2]的优点,被患者和医师列为诊断前列腺癌的首选无创诊断方法。本研究将利用弥散磁共振成像中的磁共振波谱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分析讨论磁共振诊断方法在前列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份在本院就诊的130名前列腺患者,筛选其中41例经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症患者为观察组,年龄为55-81周岁,平均年龄69±1.2;其中5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对照组,年龄70.3±2.4。组间患者在个人情况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在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经穿刺活检确诊病情,穿刺时间与磁共振检查后1周内。排除标准:患者存在认知性障碍,
1.2 方法
两组的93名患者均采用GEHDXT 3.0T磁共振扫描,扫描参数:TR/TE 140/2.62 ms,层厚/层距:3.0/0 mm,矩阵320*288,视野28*28cm,对患者前列腺病变部位进行扫描39s。用工作站对磁共振图像进行数据处理,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医嘱患者尽量排空直肠粪便和膀胱,减少产生伪影的可能,减小误差。
1.3 观察指标
(1)CC/C指标值,即胆碱、肌酸与枸橼酸盐的比值为磁共振波谱成像的代表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磁共振图像的CC/C指标值。
(2)表观弥散系数ADC为弥散加权成像的代表指标值:当细胞发生癌变是,将影响细胞内水扩散运动,癌变细胞的ADC数值将高于正常细胞。
对CC/C指标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当两组指标结果倾向一致时,其确诊的可能性更高。
1.4 数据处理
运用软件SPSS 23.0对呈正态分布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对CC/C指标值和ADC指标值采用配对t检验,当P<0.05时,则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指标之间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C/C指标值比较结果
通过对表1中两组患者外周带和中央带CC/C的指标值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概率P均小于0.001,即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磁共振波谱成像的检查,对CC/C的指标值进行分析,可以提高确定前列腺癌变的可能性。
2.2 两组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标值比较结果
通过对表2中两组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弥散加权成像结果中外周带和中央带差异概率P<0.001,具差异备统计学意义,说明对弥散加权成像ADC的检查结果,也可以提高确定前列腺癌变的可能性。
3 讨论
通过对现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升高,且伴有遗传性[4]。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除了磁共振扫描外,还有CT检查、超声扫描、血清SPA,但最终需要活体穿刺病理确诊。由于前列腺癌容易发生转移,且症状不明显,及时且准确的对前列腺病变进行确诊,是医务工作者的研究方向。若有一种无创检查方式可以避免经活体穿刺病理检查,而可以对前列腺癌进行确诊,将显著提高前列腺病变患者的接受度及满意度。
当前列腺发生病变时,其内部胆碱、肌酸及枸橼酸盐的含量都会发生变化,磁共振波谱扫描可以通过采集体内物质变化带来的化学位移变化信息,进而确定其病变组织内胆碱、肌酸等物质的变化。肌酸可参与机体能力代谢,在体内含量相对稳定。当细胞发生病变时,其形态、分布和排列都会发生特异变化,前列腺癌细胞处理枸橼酸盐的能力会降低或者彻底丧失[5],这些变化将影响CC/C的数值。故磁共振波谱扫描将CC/C的值,做为衡量前列腺癌变的一项指标值。
受病理基础不同影响,其前列腺癌症区与非癌症区的的水分子扩散不同。表观扩散系数(ADC)是磁共振成像对扩散运动敏感度的一种检测指标,其描述是水分子在不同方向的扩散速度和运动范围。前列腺增生多发于中央腺体,由于腺体、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等部位出现增生现象,导致中央腺体肿胀,致使前列腺组织细胞中水分子扩散低于正常组织,但由于前列腺增生并未是中央腺体单位体积内细胞数目显著增多,虽然其组织内水分子运动扩散受限,但其受限程度要明显低于癌变组织细胞。故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磁共振图像中ADC指标值会降低,但降低程度要明显低于前列腺癌患者。当前列腺出现癌变是,肿瘤级别较低的细胞,水分子扩散快,组织信息衰弱变化较快,ACD图信号强,表现出的ADC数值大;而肿瘤级别高的细胞,体积小,密度大,核浆比高,细胞基质少,水分子扩散慢,ACD图信号弱[6]表现出的ADC数值小,故ADC数值可以定量分析前列腺病变的良性、恶性能力。
为了避免单独考虑一种数据结果的局限性,降低磁共振诊断带来的诊断偏差,本研究综合考虑CC/C数值和ADC指标,从两个方面衡量前列腺细胞是否出现癌变,两种个指标相互补充,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磁共振检测的准确性,为磁共振在临床对前列腺癌判断的保障,进一步推进临床无创诊断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前景,为未来前列腺癌症的判断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冯智超,颜智敏,罗慕晴,廖云杰,容鹏飞,王维.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图像定量分析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4(03):277-284.
[2]席建平,马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联合多b值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11):1900-1903.
[3]曹晓轩,宗素英,杨金霞,王娜.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效能及最佳b值[J].癌症进展,2019,17(06):672-674.
[4]郑育聪,钱丽霞.3.0 T磁共振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运用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1):1633-1635.
[5]钟明浩,候文忠,张志.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波谱成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能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05):117-119.
[6]李杨飞,丁建荣,潘璟琍,朱华勇,李丽红,何海青,季文斌.两种不同视野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病变中的应用对比[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11):1907-1909.
论文作者: 刘飞雄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磁共振论文; 前列腺论文; 指标论文; 表观论文; 患者论文; 前列腺癌论文; 系数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