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城市都会出现雨季内涝问题,由于极端天气的加剧,使得城市的排水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众多的城市在多雨的季节都会出现积水的情况,造成旱涝问题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原因就是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建设中对土地的过分利用或是开采,使得土地出现明显硬化问题。市政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对其加强重视,科学应用海绵城市能够确保更为有效的利用雨水资源,不仅能够实现市政道路使用寿命的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内修复生态环境,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应该融入更绿色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模式,对市政建设发展迈向更高水平起到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排水
引言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相继发生城市雨水内涝问题,但是仍然有很多城市的缺水问题没能得到解决,所以水资源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如果不能进行海绵城市的合理引进,会大幅度增加城市地表径流,导致产生水污染,进而导致出现河流生态恶化,洪涝积水等不良现象。在时代进步与发展下,海绵城市的出现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对水资源匮乏问题进行有效改进,不仅能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还能对城市气候进行有效调节。科学应用海绵城市可以使市政道路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确保能够更为有效的利用降水资源。除此之外,海绵城市对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生存环境,更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海绵城市建设下对市政道路的理念
海绵城市,指的就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通过对城市建筑、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的应用,对传统雨水采集方式进行优化,从而在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安全性提升的同时,保证群众的用水质量,合理进行蓄水和净水,减少对水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应用,而海绵城市主要就是在市政道路基礎设施建设以及改造过程中,科学设计的观念,可以有效地对城市给排水系统技能型改革与完善,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完善渗透、滞留、储蓄、洁净、使用以及排放的相关性能,以便于完善市政道路的自然修复以及相关的渗透功能,更好的解决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矛盾问题,形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机制。
二、构建海绵城市的意义
(1)在防洪涝前提下,能促进对水资源的合理应用
对海绵城市进行构建的重要意义在于,借助海绵效应可以对城市自身排水情况进行有效改进。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优化,还能对用水问题进行合理解决,也就是在对防雨防洪环节中充分落实对水资源的合理回收。如果从排水角度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在海绵城市建设环节中也能对城市排水压力进行缓解,最终实现雨水回收。
(2)对生态环境能充分发挥改进作用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实现对排水问题和交通问题的解决,同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能进行大大改善。在近年来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工业技术手段的发展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更为严重,所以在当前城市建设中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海绵城市在实际建设环节中对人们的生活也有着较大影响,需要在我国进行有效应用和推广。此外,当前很多相关部门和单位也出台了很多工作政策,意在有效推进海绵城市在社会中的应用。
三、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下对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关键点
1.路面結构设计
在传统路面结构设计环节中,多数都不是透水性混凝土结构。但是在进行海绵城市的构建环节中,我们也需要对传统设计理念进行改进,不仅需要确保最大程度满足道路使用功能,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实现降噪,抗滑和道路透水,使其能够在更大程度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在机动车道设计中,需要借助沥青混凝土,所以在是工作中也会出现以下问题:选择使用透水沥青路面进行车行道路面铺设,其中以半透水和全透水为主的,在利用全透水沥青铺设道路路面时,不需要设置防水层,同时基层和沥青下面层均为透水层,确保地表降水可以渗入路下土基。其次,如果雨水和市政用水在路面中出现渗透,就需要经过基层盲管,通过这种方式和附近排水设备进行连接。最后,这种形式出现的透水性问题深度较高,路面水如果出现路基问题,就需要对渗水、蓄水、净水等问题进行处理。但是在这项工作开展中也需要引起必要关注,对于交通量较大或是荷载道路不同的路面不建议采用透水路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
普通城市的排水系统之中,道路表面的径流会汇聚到横坡之中并最终进入排水管,而这一种设计模式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引起城市内涝、雨水污染等;在对城市进行海绵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尽量增大透水的面积,同时利用城市内的环境特点,将雨水进行下渗或者滞留,并且要对汇流的时间进行充分考虑,同时对其进行适当的延长,从而减少城市内涝的情况。
在对市政道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之中,还应当考虑到原有的雨水系统,并根据不同道路的坡度,从而改变绿地与路面的纵向关系。通过采取此类措施,能够实现对地表径流的净化,并将其进行留置或者下渗,避免其形成大量的地表径流,并通过溢流设备,将部分污染严重的雨水,通过原有的雨水系统进行排放,避免其对城市产生较为严重的污染。在实际的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之中,要对其路面进行改装,并增强地表透水性得到增强;除此之外,还要增加绿化的措施,从而增强植物对于雨水的留滞,并设立多个的雨水口,使得大量的地表径流能够及时排出,避免雨水出现聚集的情况。
在进行车行道路排水设计。一般情况下,要想确保雨水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应用,工作人员就可以在车行道路上进行横坡设计,从而将雨水引进到绿化带中,一般需要比正常车道低6-10厘米左右,此外,还可以将绿化带设计为凹形,这种方式对于雨水渗透也将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在此种工作中,城市广场雨水进入到绿地后,绿地系统也能在综合构建环节中更有效和积极的发挥海绵城市作用,对于城市水资源的内循环将起到显著影响。
3.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具体布置
在城市道路的主干道,可以通过使用透水性较强的沥青混凝土,并对其进行铺装;通过此类措施,一方面可以防止大量的积水渗入路基之中,从而避免雨水对道路的寿命,产生过多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能够将多余的水进行渗透。由于雨水不通过透水层,并通过两侧地势较低的边沟进行排放,从而减少了雨水对于道路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透水层之中安装大量的排水管,从而让雨水能够汇聚到管内并顺其方向快速的排出。对于城市中的人行道,则可以使用透水砖,以增强地面的透水能力,避免积水对行人造成影响。
在暴雨灾害发生频次较高的区域,通常地面的径流数量会高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排水性能,因此,在设计工作中需要全面了解雨水储存技术以及调节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科学的探讨。在雨水已经排入到相关分流之后,能够减少雨水的流量,并形成沉淀以及过滤,在初期处理之后,将其排放在雨水湿地之内,有利于进行雨水的合理处理。如若为雨水匮乏且常年干旱的区域,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雨水的排放特点,全面考虑到雨水的储存与利用特点,设置排水管,使得雨水可以通过排水管直接进入到湿地中。对于雨水资源丰富并且不会出现旱涝灾害的区域,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使用雨水拦截净化技术的应用,有机整合渗透技术,将其排放在城市的绿地系统中,在减少污染问题的情况下,更好地开展处理工作。
4.附属设施设计
首先,边坡支护方式通常常见于城市周边,在应用该方式时,不仅需要考虑海绵城市基本设计理念,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当周边雨水对城市受到威胁时,边坡能够在一定程度内作为临时防洪堤。基于此,在选择边坡支护时,通常存在植草防护和护面墙两种方式。通过不断革新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在将渗水层设计引入市政工程设计。
其次附属设施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路缘石、一个是路肩边沟。路缘石被分为平缘石和立缘石这两种,在设置过程中,需要结合这两种类型的特征进行合理设置。通常情况下,平缘石的高度会同地表高度相同,这样才能更好地将雨水引入到雨水口中避免雨水堆积;而立缘石由于自身特征,虽然也能起到引导雨水的目的,但是却不能使雨水准确的引入到雨水口中,故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重新规划。基于此,市政设计人员为了进一步确保有效避免存在潜在风险,进行科学的选择,确保能够有效避免对路面造成威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某种意义而言,在今后我国今后城市建设环节中,海绵城市也是不可忽视的重点环节,因此无论是相关单位还是工作人员都要对海绵城市引起正确认识,这对于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转变也将发挥重要影响。通过严格选择路面材料,和路面排水等等能够确保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工作中更为有效利用海绵城市,树立正确观念,合理采用海绵城市的相关理念开展设计工作,统一标准进行设计,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在全面提升城市道路设计效果的情况下,促进市政道路设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保证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嘉英.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的关键点分析[J]. 价值工程.2018(10)
[2]赵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5)
[3]李佳慧.“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科技与创新.2018(11)
[4]杨德龙.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06)
[5]柯国栋.“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建设科技.2018(08)
论文作者:景殿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透水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路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