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传统的施工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预制装配式建筑开始出现,并得到了迅速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属于一种新型结构类房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将各类通用的预制构件利用专业设备连接起来,确保建筑的完整功能得以实现,这就是装配式建筑。在建筑施工中应用装配式构件,能够有效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难度不大,应当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文章主要探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运用。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运用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概述
预制装配式施工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其施工流程主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预制,即在工厂之中对建筑各部分构造进行生产加工,目前我国预制装配式施工中所使用的建筑构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础的通用结构体系,这些预制建筑结构与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相类似,包含有剪力墙、框架等体系。而随着人们对于建筑施工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建筑实际使用状态的改变,目前根据不同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专用结构体系的预制,这类预制构件通常根据建筑设计需要进行了细节的调整及性能的优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前多变的建筑施工要求。预制环节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而预制建筑构件的改良与创新也是技术升级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各企业也加强了新型预制构件的研发工作,诸如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即预制混凝土整体剪力墙体系都得到了应用,极大地丰富了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第二个环节便是装配,即施工人员将预制的建筑结构构件进行组装,以完成建筑整体施工。在装配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操作难度较小同时也不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目前在装配过程中主体结构中的竖向构件装配有着一定的难度,例如剪力墙及各类梁柱结构的装配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主要包括预制和装配两个环节,其中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是整个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下文主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要点和相应技术应用方法进行重点讨论。
2.1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
在对预制构件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需要首先对混凝土浇筑磨具进行检查,确保应用的混凝土磨具都符合建筑工程建设需求,随后要进行的是对预制构件内部钢筋材料质量的检查,确保内部钢筋结构的质量没有问题后,再进行最后的刷漆涂抹工作。在预制构件的表面涂刷隔离剂物质后,施工团队便可以开展对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并且要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均匀程度,在具体的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需要浇筑的预制构件进行全面检测,如果在浇筑过程中发现预制构件出现了变形现象,施工团队要及时停止浇筑工作,并认真分析变形原因,通过相应的补救方式来对预制构件混凝土结构进行补救,减少变形问题带来后续预制装配式施工的影响。此外,在浇筑过程中,如果施工团队选择了插入式搅拌方式,要确保插入搅拌设备不会破坏预制构件的内部钢筋结构及其稳定性。在完成整体的预制构件混凝土施工工程后,施工人员需要对预制构件进行表面进行养护操作,具体方式是先进行凭证施工,随后再应用蒸汽养护方式。
2.2构件运输和储存
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储存贯穿了整体的预制装配式施工,因此,建筑企业需要提高对预制构件运输和储存工作的重视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预制构件的运输而言,建筑企业需要结合预制构件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选择相应的运输工具,并在运输过程中对预制构件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和磕碰现象,并注意对预制构件的装车和卸车工作;在运输过程中,运输人员需要在运输车辆上应用其他缓冲材料,以此来实现对预制构件的良好保护,并且要实现对预制构件的运输路线进行规划,避免陌生路线上出现急刹车现象给预制构件造成不利影响。另外,要确保预制构件储存空间地面的平整度,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预制构件储存位置进行平整处理,避免地面上存在坑洼对预制构件造成外部损伤;建筑企业也需要确保预制构件储存空间的干燥和封闭性,避免预制构件在储存过程中出现受潮等现象,总之,建筑企业需要通过相应的方式来避免预制构件在储存阶段中受到外界损伤,以此来确保预制构件的质量和应用效果,为预制装配式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材料基础。
2.3预制构件吊装
预制构件的吊装一般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系统,一种是湿式系统,一种是干式系统。湿式系统的应用基本流程如下:放置预制构件安装小样、进行预制柱的吊装、进行预制大梁的吊装、进行预制小梁的吊装、进行楼板吊装、进行建筑物外墙的吊装、进行阳台的吊装、进行楼梯的吊装、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建筑内电气设备的配置、进行楼定灌浆处理。在湿式系统引导下的预制装配式施工工作,一般采用以下施工方式:在建筑墙体上预留锚筋,并且要确保锚筋能够插入到叠合现浇层中;在进行对楼板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楼板连接建筑物上半部分需要应用现浇混凝土浇筑方式,建筑物的下半部分需要有铁件的连接,并令建筑下半部分和铁件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与距离,方便建筑下部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在铁件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摇晃。
2.4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
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预制配构件连接工作。目前,常见连接方法有机械式连接和现浇式连接两种。其中机械式连接,也就是钢筋连接技术,是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之一。其中,主要采用的是套筒灌浆连接方式,也就是使用持续套筒器对构件进行灌浆式连接,这种持续性连接作业的优点是可以保证构件钢筋使用强度,保证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1)将注浆管插入到灌浆孔中,然后导入灌浆材料进行注浆处理。(2)当出浆口均匀流出浆液后,需要使用木塞塞住浆口,当出气口均匀流出浆液之后需要停止预制柱灌浆操作。(3)需要对预制柱灌浆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发现还有无出浆情况需要采用人工灌浆方式,保证预制柱灌浆连接质量。而采用现浇式连接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防止预制装配构件在连接时出现连接缝问题,使构件强度可以满足施工要求,以保证后期脱模作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建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逐步增多,其中所应用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若想控制施工质量,做好施工技术控制变得极其关键。对此,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开展,应做好各项参数的控制,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时刻遵循“质量为本”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不断提高施工质量,从而为企业谋求更高的利润。新时期,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争取在未来将预制装配式的真实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康顺年.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门窗,2016(8):121-121.
[2]颜天积.论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7,15(10):199-200.
[3]刘德伟.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00162-00162.
[4]刘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0):00169-00169.
[5]李世甫,席海江.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2016(10):00042-00042.
论文作者:刘小叶1,董海波1,张晓敏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预制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构件论文; 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方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