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业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_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论文

中国出版业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_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论文

中国出版业在改革开放中前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中国论文,改革开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的出版事业经过近50年的艰苦奋斗,开拓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有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如下所述的主要方面:

一、出版单位在调整、巩固中稳步前进

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全国的图书出版单位(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有了比过去29年更大的发展,从1978年的105家图书出版社发展到1997年的565家,净增了460家,增长了438.10%。其中中央级出版社由53家增加到220家,净增了167家,增长了315.09%,地方出版社由52家发展到345家,净增了293家,增长了563.46%。出版社的队伍由1978年的1万多人,发展到1997年的4万多人。图书出版社中,既有专业性出版社,也有综合性出版社,既有出版自然科学技术类的出版社,也有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出版社,既有专门出版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社,也有出版供青年阅读的出版社,既有专门出版供占全国人口80%以上汉族群众阅读的出版社,也有专门用少数民族语文出版的出版社,既有中央级出版社,也有地方省级出版社,既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出版社,也有中、西部地区的出版社,既有军队系统的出版社,也有非军队系统的出版社,既有大学出版社,也有中央部委办的出版社,既有党团、工会、妇联主管的出版社,也有民主党派及群众团体主管的出版社。1978年至1996年,中央级出版社出版图书的总品种为415818种,占图书出版总品种的35.78%,地方出版社出版图书的总品种为746457种,占图书出版总品种的64.22%。中央级出版社平均每年出版图书品种要比地方出版社每年平均出版图书品种少了17402种。总之,全国图书出版社基本门类、学科方面比较齐全,地域广阔,并涵盖全国东西南北中。

全国的报纸,截止1997年底统计,全国总共有各类报社2149家,比1977年180家,净增1969家,增长了1093.88%。就报社的分布而论,以1996年为例,全国性的报社共有206家,占全国报社总数的9.5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报社有877家,占全国报社总数的40.54%;各地(市、州)级的报社有930家,占全国报纸总数的43%;而各县(市、旗)级报社有150家,占全国报社总数的6.93%。报社类别也是各种各样,有专门供少年儿童阅读的报纸,也有专门供青年、妇女、老年阅读的报纸,既有供科技人员阅读的科技报纸,也有供群众阅读的电影、戏剧、文学等内容的报纸,既有用汉语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报纸,也有用外国语文出版的报纸等等。在出版报纸的时间上也有不同,有日报、周报、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等,但周三以下居多,共有1506家,占全国报社总数的69.63%。

全国的杂志(期刊),从1978年至1997年二十年中,杂志有比较大的增长,到1997年底,全国公开出版的杂志(期刊)总计有7918种,比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净增了7290种,增长了1160.83%。这些杂志,就其分布的地域来说,有中央和地方两大块,而地方就分布在全国(除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外)31个省、市、直辖市境内。从杂志类别上来说,哲学社会科学类共有1776种,占全国杂志种数的22.42%;自然科学类共有4294种,占全国杂志总数的54.23%;文化教育类708种,占杂志种类的8.94%;文学、艺术类548种,占杂志种数的6.92%;少儿读物类98种,占杂志种数的1.24%;画刊类76种,占杂志种数的0.96%;综合类418种,占杂志种数的5.28%。

在杂志的出版中,有周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和季刊等,其中月刊有2325种,占杂志种数的29.36%;双月刊2641种,占杂志种数的33.35%;季刊2467种,占杂志种数的31.16%。在这些杂志中,双月刊所占比例比周刊、半月刊、月刊和季刊都大。

我国的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建立的时间比较晚,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我国的音像、电子出版事业有了快速、持续的发展,出版、复制、发行音像制品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增长。到1997年底,全国音像出版单位共有296家,其中音像出版社207家,占音像出版单位总数的69.93%,图书出版社音像部89家,占音像出版单位总数的30.07%,在全国音像出版单位中,中央级音像出版单位有124家,占音像出版单位总数的41.89%,地方音像出版单位172家,占音像出版单位总数的58.11%。在音像出版单位中,有出版录音制品的,有出版录像制品的;在出版录音制品中,有盒式音带、密纹唱片、激光唱片等类;在出版录像制品中,除了出版录像带之外,还出版激光视盘和V-CD等。为了加强对音像出版的有效管理,1997年,新闻出版署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对全国光盘复制业的结构和布局,进行了切实的调整。经过调整与整顿,全国共有光盘生产企业38家,其中宣传文化系统有17家。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音像制品的出版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二、优良的精神产品丰富多彩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坚持不懈地奋斗,我国的图书出版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1997年全国出版各类图书120106种、总印数73.05亿册(张),人均分得图书5.89册,比1977年的图书种数(12886)增加了105119种,增长了701.40%,总印数(33.08亿册)增加了39.97亿册(张),增长了120.83%,人均分得图书增加2.39册(张),增长了68.29%。在图书出版中,既有各类书籍,也有各类课本、图片;既有中央出版的各类图书,也有地方出版的各类图书;既有新版图书,也有重版图书。总之,出版了数以亿计的丰富多彩的优良图书,奉献给了中国各族人民和世界人民。

各类报纸的出版,其品种和印数都有大的提高。截止1997年度,全国已公开出版的各类报纸2149种,总印数287.59亿份,年人均分得报纸23.19份,比1977年的报纸品种增加了(2149-180)1969种,增长了1093.89%,总印数增加了(287.59-123.74)163.85亿份,增长了132.41%,年人均分得报纸增加了(23.19-13.02)10.17份,增长了78.11%。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公开出版的各类杂志(期刊)无论是总品种和总印数都有较大的增长,到1997年底,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不包括台湾省、香港、澳门地区的数字),已公开出版的杂志总共7918种,总印数24.38亿册,它们分别比1977年的品种(628种)增加了7290种,增长了1160.83%;总印数增加了18.79亿册,增长了336.14%;年人均分得杂志1.97册,比1977年底人均0.6册,增加了1.37册,增长了228.33%。这些丰富多彩的杂志,从学科上划分,有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类,有自然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类,有文学艺术类,以及少儿读物和画刊类等。

我国的音像、电子出版物的问世时间还不太长,但在改革开放中确有飞快的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已出版的录音制品有10872种,共生产了1.49亿盒(张),发行总量为1.51亿盒(张),发行总金额为10.5亿元,其中盒式音带7695种、13760.22万盒,激光唱片3177种、1177.38万张。就在这一年,全国总共出版录像制品11596种,生产了5734.08万盒(张),发行总量是4764.97万盒(张),发行总金额7.9亿元,其中录像带5137种、380.27万盒,激光视盘178种、41.96万张,数码激光视盘(V-CD)6281种,5311.85万张。我国电子出版业,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1995年共出版100种左右,1996年共出版了约300种,1997年共出版了1025种,年增长率平均在200%以上,国产品种在国内电子出版物市场上已占据主导地位。一大批优秀的电子出版物相继问世,如多媒体只读光盘《邓小平》、《中华百科全书》、《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国百年史》,图片类只读光盘《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民间美术》等。为了大力发展我国电子出版物,并实施精品战略,出版行政管理机关还制定了国家“九五”电子出版物重点出版规划。规划的实施,必将使我国电子出版物品种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为亿万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良的精神产品。

三、繁荣发展中的少数民族出版事业

截止1997年底,在我国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5个省级地方和部分省市相继建立了出版各类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的出版单位共约60家。这些出版单位中,既有综合类出版单位,也有专业性强的出版单位,既有图书出版单位,又有音像制品出版单位,既有出版现代科学技术的出版单位,也有出版少数民族古籍的出版单位。它们的建立与发展,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维护我国各族的团结、统一、平等、互助作出了切实的贡献。

繁花似锦的民族出版物。在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力领导和大力帮助下,到1996年底,我国已用20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了各类图书3209种,总印数5060万册(张),比1977年出版的图书1326种,增加1883种,增长142%,图书印数增加1720万册(张),增长51.50%,年人均占有图书增长了45.83%。用少数民族文字公开出版的报纸89种,总印数14917万份,年人均占有报纸2.07份,它分别比1977年出版报纸(10种)增加79种,增长790%,报纸印数(6888万份)增加到8029万份,增长116.57%,年人均占有报纸增长了111.22%。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各类杂志183种,总印数1011.2万册,它分别比1977年出版的杂志(21种)增加了162种,增长了771.43%,总印数(283万册)增加了728.2万册,增长了257.31%,年人均占有杂志增长了250%。

近年来,使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音像制品才开始起步,出版的音像制品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增加。

四、我国书刊印刷生产力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的书刊印刷厂增加很快,截止1997年底,全国共有书刊印刷两级定点工业企业1214家,比1981年增加了1039家,增长了593.71%,其中国家定点企业363家(出版系统国家定点企业88家);省级定点企业851家。工业总产值123.75亿元,比1978年(646百万元)增加了117.29亿元,增长了1815.63%,其中书刊产品产值为62.31亿元,占全部产值的50.35%。工业销售产值115.53亿元。其中,国家定点企业完成60.29亿元,占全部销售产值的52.19%,省级定点企业完成55.24亿元,占全部销售产值的47.81%。

1997年全国两级定点书刊印刷厂书刊排字量为201.56亿字,其中照排字量完成156.88亿字,占排字总量的77.83%;书刊印刷总量为4612.03万令,其中胶印印书3867.64万令,占书刊印刷总量的83.86%;胶印印刷为8388.06万对开色令;零件印刷2407.82万千印;书刊装订3920.92万令;全国印刷用纸总量7554.55万令。由于印刷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书刊印刷的周期,比1978年前大大地缩短,现在一般平均在100~60天左右,1个月出书的也不少。全国两级定点书刊印刷企业,总计有职工33.34万人。

五、发行网点在增加,队伍不断壮大,出版物销售日益扩大

截止1997年底,全国图书发行网点总计85496处,其中新华书店系统为13309处,占整个发行网点总数的15.57%,平均每个售书点要为14000人服务。全国从事图书发行的人员总计245651人,其中新华书店系统职工为134168人,占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4.62%。1997年新华书店图书发行网点总数比1978年图书发行网点(4887处)增加了8422处,增长了172.33%,发行人员增加了75857人,增长了130.09%。全国图书发行全行业从业人员,由1982年的84710人,发展到1997年的245651人,净增了160941人,增长了189.99%。

此外,从事音像制品发行人员约有2000多人。

图书、杂志、报纸、音像制品的销售日益增加。

到1997年底,全国图书发行全行业总销售157.57亿册(张)、660.5亿元,分别比1978年销售册数(33.1亿册(张)),增加了124.47亿册(张),增长376.04%,销售金额(9.3亿元)增加了651.2亿元,增长了7002.15%。

关于报纸的出版。截止1997年底,全国公开出版的报纸总计2149种,总印数为287.59亿份,平均每种印数为1338万份;其中全国性报纸有206种,总印数64.57亿份,平均每种印数为3134万份;省级报纸有871种,其总印数为121.97亿份,年平均每种印数为1400万份;地、市级报纸有919种,其总印数为94.55亿份,年平均每种印数为1029万份;县级报纸有153种,其总印数为6.5亿份,年平均每种印数为424.8万份。在1996年出版的中央及省级综合性报纸中,平均期印数超过50万份的有《人民日报》等18种。

关于杂志的出版。到1997年底,全国公开出版各类杂志共计7918种,总印数24.38亿册,年平均每种杂志的印数为30多万册。在出版的杂志中,据1996年统计,平均期印数超过50万册有《读者》、《半月谈》等49种。

近几年来,国家根据图书、期刊出版的工作特点,制定了一些经济文化政策,对出版业予以扶植发展,实行所得税返还,对部分出版物免征增值税。

关于音像制品的发行。据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共发行录音制品1.51亿盒(张),销售总金额10.5亿元,比1996年分别增长7.09%和8.58%;发行录像制品4764.97万盒(张),销售总金额7.9亿元,比1996年分别增长227.43%和88.54%。近10万个遍布城乡的音像销售、租赁和放映点。

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近二十年,我国的出版事业取得了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成就。全国出版工作在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努力向亿万各族人民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及时地出版、印制、发行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尤其是抓紧出版发行了反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精辟论著——《邓小平文选》等。与此同时,还印制和发行了党和国家重要文件和珍贵的文献,基本上满足了全国人民政治理论学习的需要。此外,中央和地方出版部门,根据党和人民的要求及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组织精兵强将,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及时间抓紧落实国家重点图书选题的编辑出版工作。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与中外读者见面,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共74卷)、《汉语大词典》(13卷)、《汉语大字典》、《中国美术全集》(共60卷)、《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共52卷)、《中国美术分类全集》(400卷)、《中国书法全集》、《中国漫画书系》、《中南海珍藏画集》(第一、二卷)等等。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扩大,我国的出版业得到迅猛发展。在出版规模和品种数量上,已跃居世界前列。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出版工作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迫切需要加以解决。当前,我国的出版业正处在从以总量增长向优质高效,从具体的行政管理向宏观依法管理,从传统的事业管理向产业管理转变。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国出版业的三个方面转变都有明显的进展,并且成为我们今后继续完成的艰巨任务。党的十五大对我国新闻出版业,提出了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认真地落实好,抓出成效,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六、中外出版交流逐步扩大

(一)经营出版物进出口的机构在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开展对外出版交流工作,同时也积极地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出版物的进出口贸易。截止到现在,我国专门从事出版物进出口业务的机构约有30多家。其中中央7家,地方23家。主要有: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中图)、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简称“国图”)、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简称“版图”)、中国经济图书进出口公司(简称“经图”)、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简称“教图”)、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上海图书出版贸易公司、北京市图书进出口公司、天津市出版对外贸易公司等。这些进出口公司,在改革开放近二十年中,版权贸易和出版物进出口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二)出版物进出口态势良好

1.对外书刊的出版有长足的进步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80年代中叶,我国积极地发展对外出版和发行书报刊。为此,还专门成立外文出版局及所属的外文出版社。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信誉的《人民中国》、《人民画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周报》、《中国日报》等报刊,用39种外国文字出版发行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并受到海外读者的好评。此外,还用44种外国文字出版对外发行的各类图书达1000多种、10000多个类别,并在国外建立了800多个发行点,分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80年代中叶后,专职外文出版的机构每年出版新书大约400多种。据初步统计,1992年我国11个专业出版社,对外出版的图书930种,而对外发行的中外文书刊1484万册(份)。目前,我国年出口中文版图书可达35000种,500万余册(套)。发行中文图书、期刊、报纸的主要国家有:新加坡、日本、美国、法国、马来西亚、英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加拿大等。如中国唱片总公司在43年中出版音像制品2.5万多个片盒号,总发行量10多亿张盒,行销全国并发行到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年的工作,虽然我国的出版物的出口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差距,中国同世界一些国家相比,出口额只占很少的比例,因此,加快发展,扩大我国出版物在国际出版物市场上占有的比重,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多、更快、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情况,依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我国进口出版物在不断增加

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全部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新的创造,为我所用,才能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口了不少外国的有益的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就以1995年音像制品引进为例,录音制品中引进节目864种,生产了2611.56万张(盒);录像制品引进节目667种,生产了926036盒(张)。1996年底,录音制品引进节目(盒式音带)种数790种、4504.35万盒,对外合作26种、300.94万盒,激光唱片对外合作41种、17.02万张,录像制品(录像带)引进节目911种、1122449盒,对外合作66种、166066盒,激光视盘引进节目5种、23200张,对外合作8种、12000张、VCD引进节目239种、1319850张,对外合作72种、374000张。就以最能代表进出口单位的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为例,它每年要从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和世界各国进口各种图书约10万种,各类报刊近30000种,各种文献30000多种,以及世界各国的录音录像制品和各种设备、器具就有3000多种。这个公司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出版社、书商、学术机构、唱片公司保持着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和贸易往来。它每年进口的书报刊的贸易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8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出版物数十万册(份)书报刊以及数千种音像制品,其总金额约7亿人民币左右。

七、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有显著的成效

保护知识产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文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我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保护知识产权,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更加重视,而且将它作改革开放政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尤其是自1990年颁布和1991年6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后,我国的版权保护作取得了令世人称道的巨大成绩。主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法方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颁布实施之后,我国又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1991年)、《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1年)、《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1992年)、《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1994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与此同时,我国于1992年和1993年分别加入了《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和《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简称“录音制品公约”)等。同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著作权的相互保护,密切了交流和合作。我们从著作权立法到建立一系列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只用了比较短的时间,这在世界各国,即使是发达国家的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并已得到国际版权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界的好评。

(二)司法方面

为了保护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版权不受侵犯,我们在逐步加强和完善著作权审判制度。我国在知识产权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途径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途径。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有力地加强了对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同时,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江苏、海南等省、市的高中级人民法院,建立了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审判制度。据初步统计,1991年至1995年底五年间,全国人民法院共受理著作权案2600件,审结2429件,占审理著作权案总数的93.4%,审判质量有显著提高,有效地保护了国内外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上海市各级人民法院,在1994年至1995年间,共受理各类一审知识产权案件448件,其中著作权纠纷案件44件。这个市人民法院曾受理和审结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诉朵云轩侵犯著作权案、三毛著作权案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著的《围城》案件,审结后在国内外反响强烈,舆论称赞。为了不断提高审理案例的水平和办案质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特地聘请了20多位在中国知识产权界有较深理论造诣和较高研究水平的专家、学者,担任北京市三级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法律咨询顾问。

(三)依法行政方面

在中央建立了国家版权局,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相继建立了地方版权局,大大地加强了中央和地方著作权的行政管理力量。在1996年,国家版权局和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力量得到了充实和加强。中央编办给国家版权局增加了编制。北京市版权局配备了专门的副局长,落实了机构编制。江苏省在13个地(市)成立了著作权行政管理机构。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省,在充实省版权管理机构的同时,已在或正在地(市、州)等地,建立起著作权行政管理机构。1998年初,上海市版权局正式建立,这是加强完善版权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版权行政管理机关,制定了一系列版权保护措施和办法,主要有:《著作权涉外代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对出版和复制境外电子出版物和计算机软件进行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和认证的通知》、《关于将执行(著作权法)情况列入报刊年检的通知》、《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办法》、《关于认真查处“拼盘”盗版录音制品的通知》、《关于支持中国软件联盟工作、打击计算机软件盗版活动的通知》、《关于严厉打击盗版等侵犯著作权行为的通知》等,此外,还向光盘复制厂派驻监督员,积极协助取缔录像、镭射放映厅的侵权放映等一系列措施。这些规章制度、办法的颁布与实施,有力地维护了我国著作权的合法权利,加大了打击社会上侵权盗版的力度,同时为惩处违反著作权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国家版权局与地方版权局会同有关部门一道,坚决查处侵权盗版、整顿著作权管理秩序作了不懈的努力。1996年,先后进行了四次打击侵权盗版特别执法检查,与新闻出版署一起,对4个严重侵权盗版光盘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同时,开展了经常性的整顿书刊、音像、软件市场的活动,收缴了大量非法盗版的出版物。特别是在广东等省,破获了数条非法光盘生产线,查缴了大批走私的光盘等违法出版物,沉重地打击了猖獗一时的侵权盗版歪风,维护了著作权法和国际著作权公约的严肃性,卓有成效地保护了国内外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国内外版权界的好评,大大地推动了我国著作权产业的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之外,我国还在著作权社会保护、法律教学研究、宣传普及和开展版权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间的版权贸易等方面,也相继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当然,我们实施著作权保护制度的时间还比较短,需要做的工作和解决的问题还有不少,有待今后坚持不懈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八、出版教育和科研工作有新的进展

我国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出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据初步统计,截止1997年底,在全国已建立了出版、编辑、印刷、书籍装帧、发行专业的中专、大专和大学等学校、学院共20多所,专门培养出版、印刷、发行专业人才。此外,在改革开放之后,为了适应出版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才的需要,还在全国12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出版、编辑、发行专业本科或专科或代培班。另外,还在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9所高等学校,招收以书刊编辑学为研究对象的硕士研究生。通过十几年,这些院校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各类出版人才,已经在出版战线上发挥中坚的作用。

在培养出版人才方面,除了专门院校进行脱产培养外,还特别注重在职培训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工作,已有一万多人接受了教育。根据国家要求和时代的发展,在“九五”期间,将出版行业8个主要岗位约两万多人培训一遍,努力实现出版行业岗位培训五年规划,造就出适应我国经济文化和出版发展的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

开展出版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专门设立研究机构从事出版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大的进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据初步统计,截止1996年底,全国已出版有关书刊编辑、出版管理、图书发行、出版史研究、版权、电子、音像出版、书评学等理论著作和专业书籍600余种;发表有关专业的学术论文约有6700余篇。这些丰富的研究成果对贯彻社会主义出版方针,促进出版改革繁荣我国出版事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科学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检阅这一成果,在新闻出版署的直接指导下,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属的《出版发行研究》编辑部等8个单位,于1991年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出版科学研究论文评奖活动”。此次活动共收到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各出版单位推荐的、在省级以上报刊和论文集上公开发表过的论文564篇,经过评议,最后选出优秀论文100篇。这些优秀论文和作者获得了奖励与表彰。时过五年之后,我国出版科学研究工作又有深入的开展,并取得了更加丰硕的成果。1996年至1997年进行了“第二届全国出版科学研究论文评奖活动”。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委出版单位推荐了308篇论文,经评审委员会评定了66篇论文获得第二届出版科研优秀论文奖,这些优秀的论文和作者都受到表彰与奖励。

到1997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立出版、印刷科学研究所的单位共有22个,它们对出版科学各种领域进行实地研究,并同当前我国出版实际出发,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理论体系服务。

九、出版法制建设的步伐加快,成绩突出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政府对出版管理法制建设一贯很重视,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出版法制的建设有大的发展和进步。

据不完全统计,在改革开放近二十年,制定的各项条例、规定、制度约200多件,可以说初步形成了出版方面法制体系,这些规定主要有:

《加强对外合作出版管理的规定》(1981年),

《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1983年),

《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规定》(1985年),

《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1987年),

《期刊管理暂行规定》(1988年),

《关于加强集体、个体、私营书店(摊)管理的暂行规定》(1989年),

《报纸管理暂行规定》(1990年),

《书籍稿酬暂行规定》(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

《关于惩罚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1994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定》(1994年),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1994年),

《音像制品进口管理办法》(1996年),

《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1997年),

《出版管理条例》(1997年),

《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1997年),

《印刷业管理条例》(1997年),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1997年),

《出版物印刷管理规定》(1997年),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1997年),

《出版管理行政处罚实施办法》(1997年)等等。

这些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对加强我国出版管理,繁荣和发展出版事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十、我国出版管理工作日益加强

新中国诞生不久,中央建立了出版管理机构,随之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建立了出版管理机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央和地方的新闻出版机构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加强,同时也相继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机构。这些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在宏观方面有力地加强了中央对新闻出版的管理工作,促进了全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实现国家制定的2010年的远景目标的要求。我国现行的新闻出版和版权管理体制必须改革,要求在“九五”期间,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体现我国新闻出版业自身规律和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出版和版权体制。在21世纪头十年要使新体制基本完善,2010年以后要更加成熟,基本定型。这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新闻出版和版权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

标签:;  ;  ;  ;  

中国出版业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_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