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中医院 浙江瑞安 325200)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治疗过程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97-02
脑梗塞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其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患者脑组织供血供氧受阻而出现坏死或软化的情况[1]。脑梗塞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衡高,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各种后遗症,对其后续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相关研究表明,在脑梗塞患者发病早期指导其开展有效的康复训练能提升其预后效果,促使其生活质量的提升。本研究根据脑梗塞患者发病后的实际情况,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42~77岁,平均(60.28±4.95)岁。试验组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43~75岁,平均(60.474.86)岁。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并且其经过治疗后会存在各种后遗症,导致其不能正常开展日常生活。同时,患者在遵医嘱接受治疗的情况下恢复较慢,很容易导致其在治疗过程中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其中主要是为患者讲解脑梗塞治疗后各种后遗症发生的原因,并告知患者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情况下能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从而促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同时,护理人员要联合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关怀和鼓励,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
1.2.2体位护理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指导其保持良好的体位,主要是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保持侧卧位,,将偏瘫一侧肢体前伸并将前臂保持在外旋状态,从而防止患者发生呕吐物误吸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应指导患者每2h更换一次体位,防止其发生压疮。
1.2.3肢体康复训练 护理人员还要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指导其合理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从而让其恢复效果得到提升。其中主要是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后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康复锻炼计划。其中患者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应给予其肢体按摩,并对患者肢体进行被动屈伸,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在患者不断恢复的过程中指导其进行坐卧训练,主要是让患者用上肢握住固定好的装置然后坐起。在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较好的情况下指导其进行主动屈伸训练,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患者下床站立并行走。训练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对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进行合理控制,避免患者过度劳累。
1.2.4语言及认知功能训练 在开展语言训练时,应先指导患者进行鼓腮、噘嘴和龇牙等动作,促使其口腔肌肉的恢复。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让其从简单的字母发音开始进行训练,并逐渐增加每日的训练量,从而促使其语言功能的恢复。认知功能训练应从简单的重复记忆开始,护理人员先为患者展示相应的图片和物品,并标注图片和物品的名称,然后让患者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对图片和物品的名称进行复述,从而促使其认知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疗效,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疗效判定标准为:治疗后患者各项功能明显改善,能自主开展日常生活或偶尔需要他人帮助为显效;患者各项功能有所改善,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正常开展日常生活为有效;患者各项功能无明显变化且不能开展日常生活为无效。护理满意度调查用自制量表完成,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疗效
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较急且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较快,患者在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很容易死亡。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后因脑组织受损而容易发生各种后遗症,导致其出现偏瘫,影响其正常生活[3]。相关研究表明,在脑梗塞患者发病后给予其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减轻其脑组织受到的损伤,改善其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从而促使其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提升[4]。
本研究根据脑梗塞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其治疗过程中给予其早期康复护理。其中首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干预,让其认识到良好心态对提升治疗效果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同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有效的体位护理,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避免其因误吸而导致肺部感染,并且要指导患者将对下肢进行合理摆放,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从而防止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压疮;另外,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主要是从创伤的按摩开始,逐渐从肢体被动运动过度到主动运动,在到床下站立和行走训练,促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速度的提升;最后要给予患者语言康复训练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让患者从简单的发音和物品名称复述开始,并逐渐提升语言和认知功能训练的强度,从而促使语言与认知功能更快恢复[5]。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治疗中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其康复效果,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文莉.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9):14+18.
[2]杜严严.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6):18.
[3]石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247.
[4]宋洁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塞的护理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8):97.
[5]张萍.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3):208-209.
作者简介:林微微(1988.12-),汉族,浙江瑞安市人,职称护师,学历本科,单位:瑞安市中医院,研究方向:内科.
论文作者:林微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功能论文; 肢体论文; 体位论文; 使其论文; 效果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