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标准内涵的挖掘_学术期刊论文

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标准内涵的挖掘_学术期刊论文

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标准内涵的挖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标准论文,内涵论文,学术期刊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学术期刊(以下简称学术期刊)目前在我国是一个既含有浓厚的学术色彩,又充满现实与理论意义的客观存在的体系。这一体系是科技期刊群体中专门反映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学术研究最新动态和成果,并有着较为固定的交流范围和读者群体的一类期刊,影响和促进着学科或专业研究发展的进程及未来走向。由于这类期刊所载文献大都以学术论文或试验研究报告的形式出现,刊期、刊容量与稿量比较平稳,离散趋势不大,不同时间、不同作者的来稿大都在内容上相关或连续,因此,对其进行评价必须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引入一组科学而可行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多年来,我国期刊界对学术期刊的评价,与其他类型的科技期刊一样,基本上遵循了4条准则,即政治标准、内容标准、 编辑标准和出版标准(含印刷、装帧、发行等)。这4 条准则在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不容否定的。

然而,就4条标准中的至少3条而言(编辑标准除外),因过多地注重了刊物的静态特征而忽略了动态分析,故在这些指标具体应用时常常是界限模糊、难以量化,浮动有余而精确不足,各项指标间也缺乏必要的联系,特别是隐含较深的一些特征很难在表象上显现出来,这就使得上述标准仅仅构成学术期刊评价的外延部分。且有些标准并非编辑部力量所能企及。如政治标准,通常在学术性很强、专业面极窄的自然科学期刊范畴,如果仅用是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是否贯彻4项基本原则、是否经常刊登内容不健康、有害于社会公德的文章等一类标准作为尺度来衡量的话,恐怕是很难找出不符合这些尺度的期刊的,没有衡量尺度的标准也就不能称其为标准,至少不是可以定量的硬标准。再比如出版标准,如果将校对环节计入编辑标准的话,此项标准主要是看其印刷、装帧质量及发行覆盖率,前两项与期刊投入的资金量有直接关系,考虑到学术期刊多隶属于某一机构,杂志社或编辑部只是编辑者,出版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刊主办者的经济实力,那些经济实力不足的编辑们面对通过高投入带来好效果的出版标准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随着我国学术期刊体系的日趋完善,期刊评价必须摆脱长期以来所采用的定性思维方式,尽可能地摒弃经验和主观判断,少在那些“表象指标”上兜圈子,代之以深入挖掘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内涵的理论土壤,将被评价期刊的所有待评对象客观存在着的本质属性寻找出来,这也是转变期刊粗放经营的关键所在。

比如一些属科学计量学范畴的指标:衡量某刊吸收它刊文献容量与能力的“篇均引文条数”;反映某刊被它刊所引用的频数及某刊资料价值、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高低的“被引文数”和“被引率”;衡量某刊发表文献及主导研究方向连续性程度的“自引率”;表现某刊在某学科、专业领域学术地位及与其他有影响期刊相关度的“聚类互引分析”;某刊获得社会综合响应程度的“影响因数”;衡量某刊所载论文新颖性及其使用寿命的“衰减系数”;考察期刊出版后能否得到最快响应效果的“当年指标”〔1〕; 反映某刊所载论文总体水平的“二次文献文摘率”;反映期刊载文稳定程度的“平均时滞值”;反映某刊信息量大小及论文随期刊历史变化的阶段性特点的“平均载文量”;反映某刊稿源变化趋势的“稿量概率密度函数”;反映某刊用稿与退稿关系的“用、退稿流概率函数”;表征流向某刊稿件到达编辑部的时间特征及其稳定性的“时间概率密度函数”;反映某刊对首创观点敏感度和捕捉能力的“抢刊稿”;反映期刊本身的学术质量及社会评价的“获奖稿”;衡量期刊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学术地位和权威性的“经典文献稿”(科学计量学家D·普赖斯教授将被引证4次以上的文件称为学科经典文献);体现编辑部工作秩序和管理效率的“遗失稿”;反映某刊对学术文献真实价值把握程度的“漏刊稿”或“误刊稿”〔2〕等。 相当一部分指标近年来在情报学、图书馆学和科技期刊研究中已被众多学者和研究团体应用,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和影响度在期刊评价领域已独树一帜,但尚缺乏有组织有系统的框架方案设计和管理部门的认可,因而也就没有机会在相对权威的学术期刊评价活动中加以检验。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否定这一系列指标较之传统的4 项标准更能深刻地揭示学术期刊所固有的规律和特征,指出这一点有着极为现实的认识意义。

6年前,本文作者之一曾将上述各项指标按其特征分3组进行了归类〔1〕,分别定义为“引文特征参数”、“稿流特征参数”、 “稿件特征参数”。“引文特征参数”研究的基础是期刑规范的引文著录、系统的文摘检索类期刊和较有层次的引文统计分析,已有学者在收录了包括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地学、天文、生物学和技术科学9大类目的132种554册国内科技期刊的基础上, 根据其引文统计而计算出中文科技期刊的一些综合性指标〔3〕, 并编制了“理工科期刊引用指标综合表”〔4〕, 使得“引文特征参数”的各项指标均有了中文科技期刊的平均值。“稿流特征参数”研究的基础是期刊编辑部健全的登记制度、较全的登录科目及稿流系统计算中数学模型的建立,文献〔5〕 设计了随机服务系统模型,以一组情报学期刊为样本计算出我国情报学期刊稿流系统的若干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对编辑部是十分有用的。研究的结果表明,提出的上述各项指标间具有纵横向比较的统一量纲,不仅能动态地反映期刊发展的内在规律,准确表述学术期刊评价外延部分的各项概念,而且使将评价过程中的定性评估转化为精确的定量计算成为可能,且与学科建设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显然,相对于传统的4 项标准的评价效果,这些指标的应用无疑是一种评价内涵的挖掘。

通常认为,与集体和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期刊评价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期刊本身质量的客观差异,也有评价人从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出的不同意见以及个性偏好的影响,更不排除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导致不可比因素的增加所带来的诸多偏差。而学术期刊评价的科学计量指标是从影响期刊综合评价的各种变量和参数入手的,反映的是期刊的整体效果和各项指标的可定量程度,涵盖了从作者产生出投稿意向开始、历经编辑部处理稿件各个环节所耗用的时间和循环周期直至稿件被处理完毕并被采用后,等待刊出的逗留时间的期望值为止的全过程,故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评价过程中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偏离度,增加期刊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此外,更具有学科建设高度意义的是,通过由科学计量指标反映出来的期刊间引证网络的分析,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任一学科内学术期刊体系的构成、现存的偏差和发展态势;通过统计经典文献稿、被引率等指标所确定的某一时期学科领域内核心学者队伍的构成、分布及他们的主要研究课题、理论和观点,帮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和总结学科发展的成就、热点,并对未来的科学发展动向做出超前预测。显然,这是学术期刊培育和发掘人才及成果的集中反映。正因如此,评价学术期刊的科学计量指标正在被国内不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范围内的学术期刊所使用。近期国内数家学术团体和机构先后推出的《核心期刊总览》、《中国××学核心期刊》一类的研究成果,所依赖的立论基础也正是该指标体系中的“引文特征参数”部分。

尽管因人们认识上的习惯性和统计上的复杂性,用科学计量指标评价期刊尚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期刊编辑部注意积累有关数据,健全各项登记制度和所载论文的引文著录规范以及保证这一规范在编者、作者、读者共同努力下得以实施的配套措施,配备权威的综合性、专业性检索工具,这些指标各学术期刊均可自行测定。最好有专人随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简化一套适合自己刊物使用的操作方法。

科学计量指标体系既然提供了有效而客观的期刊度量标准,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者应尽快熟悉它、应用它,以此来规范编辑部的各项运作,修正编辑程序中的不完善之处,不断促进自身建设和发展。

标签:;  ;  ;  

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标准内涵的挖掘_学术期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