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赵文凤 张建莲 侯艳安

赵文凤 张建莲 侯艳安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人民医院 云南 丘北 66320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11月--2018年2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围手术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并比较护理效果。结果:①统计并发症,观察组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16%,组间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调查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8%,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满意,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临床护理

这些年,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大力推广,临床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构成要素,其作用日渐突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常规护理,是一种传统被动护理方式,护理内容笼统、片面,未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新时代人们对临床护理的需求[1]。本文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评价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2016年11月--2018年2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两组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经CT检查,确诊,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异常、恶性肿瘤等患者。对照组,15例男性,10例女性,51-78岁,平均(57.1±3.46)岁。观察组,17例男性,8例女性,46-79岁,平均(58.9±4.2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围手术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部分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对此,护士应及时评估患者病情,遵照医嘱,迅速积极救治,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同时,持续吸氧处理,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甘露醇,控制颅内压。另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呼吸等,观察瞳孔、神志变化,一旦发现痰鸣音明显,且呼吸急促,立即行气管切开术或气管插管,预防呼吸衰竭、呼吸窘迫征,防止脑损伤加重。护士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查出诱因,遵照医嘱,给予降压治疗。(2)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异常,不仅会影响临床疗效,而且会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高血压脑出血,常见死因是脑疝,常见于小脑幕切迹疝。若是患者意识呈进行性加重趋势,提示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继发性损伤,若是患者出现脉搏缓慢、意识障碍、瞳孔大小不一等现象,提示颅压升高,需及时降压、脱水处理。(3)管道护理:术后,患者头部伤口常留置有引流管,护士需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折叠、堵塞、压迫,引流袋放在低于头部的位置,一般放在病床上。搬动患者过程中,需先关闭引流管,妥善安置患者后,再打开,防止引流液逆流。另外,护理期间,护士需密切关注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等,一般2-3d后,可拔除引流管,通畅不会超过7d。值得注意的是,拔除24-48h前,需关闭引流管。(4)呼吸道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伴有舌后坠、喉头肌麻痹等症状,容易引起胃内容物、口腔分泌物等进入至肺部,引起肺炎。对此,早期,护士叮嘱患者绝对卧床,留置通气管,预防舌后坠。护士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规范操作行为,预防肺部感染。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实行百分制,60-100分说明患者满意,0-59分表示患者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均录入至EXCEL表格中,采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2)检查,“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

统计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显著特点,可伴有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2]。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是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50-70岁年龄段,血压升高是引起该病的关键病因,常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3]。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骤,一般情况下,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发展至高峰,临床上,患者一般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有躁动、嗜睡、昏迷等表现,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4]。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配合科学的护理,不仅可保障手术疗效,而且可改善预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预见性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方式,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思想,在强调常规护理的同时,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准确判断病情可能发展趋势,采取一系列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减少影响临床疗效的各种危险因素,确保临床疗效。预见性护理,根据疾病发病特点及规律,综合病情变化特点,预见性分析潜在问题,在预见性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进行护理干预,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尽早康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预见性护理,转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护理工作更具系统化、规范化、责任性,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不仅可减少并发症,而且可增加护理满意度,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魏弟兰.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9):76-78.

[2]夏萍,王微,张文杰.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优势[J].农垦医学,2016,(3):265-267.

[3]孙丽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245.

[4]陈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J].西南军医,2016,(1):89-91.

论文作者:赵文凤 张建莲 侯艳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赵文凤 张建莲 侯艳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