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的第二次创业_深圳特区论文

深圳经济特区的第二次创业_深圳特区论文

深圳特区的第二次创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特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圳市第二届党表会报告在回顾了特区15年创业历程后,庄重宣告:“展望未来,我们将再用15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进行第二次创业,把深圳建设成为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向全世界展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限光明前景。”

“第二次创业”,这是一个极富于鼓动性和感召力的口号,也是一个极富于思想深度的口号。它既包含着对深圳特区历史业绩的客观评价,又包含着对深圳特区未来使命的理性思考,充分表明特区建设者们在艰难跋涉中不断提升的思想境界,以及坚持既定目标的执着态度。它的提出,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次创业,是相对于前一次创业而言的。深圳特区的创业始于1980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建特区前,深圳是一个只有3万多人口的边陲小镇,其国内生产总值仅1.96亿元,工业总产值仅6061万元,出口贸易总额仅930万美元,预算内财政收入仅1721万元。经过八十年代的初创奠基和基本成型,到九十年代上半期在继续完善成型的同时不断发展提高,深圳特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199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60亿元,年递增45.8%;工业总产值638.1亿元,年递增55.7%;外贸出口总额183美元,年递增66.2%;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74.4亿元,年递增5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8万元,年递增25.2%,居全国前列;建特区以来已开发了140平方公里土地,特区内建成区面积达84平方公里,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一座广厦林立、环境优美的新兴城市迅速崛起。短短15年,改革步步深入,开放不断扩大,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初步形成。深圳特区较好地发挥了“窗口”、“基地”和“试验场”作用,对国家的贡献逐年增大,对保持香港平稳过渡和繁荣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一次创业的成功,充分证明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也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敢探索,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子,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这一切,就是今天提出第二次创业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进行第二次创业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那么,具体来说,人们从第二次创业的提法中能够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一)第二次创业,是第一次创业所开辟的道路和发展过程的继续。15年来,深圳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前进,努力探索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子。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走对了。但这条路子还远远没有完结。从市场取向改革,到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到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是一个完整、复杂而系统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所包含的不同阶段、各个方面和一系列步骤,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所谓第二次创业,绝不意味着可以偏离这一轨道,而应该是也只能是这条路子和这一过程的合乎逻辑的继承和发展。因此,15年来一切优良的传统必须继承,宝贵的精神必须发扬,深刻的教训必须记取,成功的做法必须坚持。总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和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是我们再创新业必不可少的资源和动力。深圳市第二届党代会在回顾总结中概括出六条,即:坚持敢闯敢试敢探索、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持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发展目标,努力提高城市整体素质;坚持为国家多做贡献,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搞好深港衔接,为实现“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发挥积极作用;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以说,这六个“坚持”,不仅是过去、也是今后必须遵循的基本做法。

(二)第二次创业,是特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阶段。第二次创业虽是第一次创业的继续,但并非第一次创业的简单重复。从形势发展来看,进入九十年代后,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渐形成,过去特区施行的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已普惠、推广到全国,深圳的政策优势明显淡化。特区还要不要“特”,能不能“特”?怎样进一步提高特区发展的档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关键时刻,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特区继续发展的前途和方向。1994年6月,江总书记视察广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郑重重申了经济特区的“三个不变”,指出特区要提高整体素质,增创新优势,通过增创新优势和充分发挥特区的新优势来发展特区的新特色。江总书记亲临深圳视察并作了重要指示,标志着深圳特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要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其特点是:特区工作的立足点要由过去较多的依靠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转移到主要依靠苦练内功,增创新优势,提高整体素质上来。这是一个重大转变。深圳市第二届党代会报告以新的思路和语言,分析和阐明了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内容、意义、形势和要求,描绘出深圳特区发展新阶段的宏伟蓝图。提出第二次创业,正是要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这一转变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主动去适应这一转变,肩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迎接新的挑战;按照党代会的部署,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奋斗目标,从各个方面增创新优势,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努力创造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三)第二次创业,决定着深圳未来所处的地位。过去15年,深圳作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排头兵,发挥了“窗口”、“基地”和“试验场”作用,这是举世公认的。江总书记又重申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间科技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全国范围的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周边城市和地区发展势头逼人,香港“九七”回归日益临近。深圳今后要在国内外新的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需要决策层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制订好世纪之交的宏观战略。比如,深圳在华南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区扮演什么角色;如何与香港衔接,尽快按国际惯例运作,走向国际市场;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如何辐射内地,服务全国;如何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都需要科学论证,周密规划,并抓紧实施。深圳市第二届党代会做的就是这篇大文章,它对深圳未来的地位与角色已勾勒得很清晰,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把深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只有建成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深圳特区才能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发挥它特殊的历史作用。这就是第二次创业所要承担的艰巨任务。所以说,第二次创业进展如何,特别是今后5年成效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深圳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四)第二次创业,将对分三步走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产生积极的影响。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就全国范围来说,是要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后,再用50年时间,即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而党的十四大则赋予广东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这就是说,广东要在下个世纪初叶即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奋斗目标。深圳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又具有领先一步的优势,无疑应为广东实现现代化多做贡献,力争率先达到这一目标。深圳市第二届党代会确定:到2000年,全市整体经济实力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5万元。我市“九五”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500亿元和10万元,实现赶超“四小龙”的战略任务。如果第二次创业能够顺利而圆满地完成这一任务,那必将对全国的战略部署产生积极的影响,必将对内陆不发达地区产生强烈而持久的示范效应,必将对内对外发挥巨大的辐射作用,必将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写下精采的一页。它将证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完全可以走得通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通过改革来自我完善和发展,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就能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我们不仅能在经济上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而且还能抵制和避免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对于深圳来说,第二次创业,其意义之深刻、使命之崇高、目标之宏伟、规模之巨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正如党代会报告所指出的,“这第二次创业比第一次创业更艰巨、更伟大、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对今后改革与发展过程之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对可能会碰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深圳15年的辉煌成就为第二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也提供了一个难度更高的新出发点。这就要求,既要分析不利因素,又要把握有利条件;既要看到困难的一面,又要鼓舞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创业艰难百战多”。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改革与建设的实践,发扬光大建特区初期那样一种“拓荒牛”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埋头苦干,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新的业绩,把一个更加辉煌的深圳带入二十一世纪!

标签:;  ;  ;  ;  ;  

深圳经济特区的第二次创业_深圳特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